中國經濟戰“疫”錄:官員“帶頭下館子”助餐飲行業復甦

中新社北京3月22日電 (記者 李曉喻)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形勢日益向好,官員“帶頭下館子”在中國漸成新潮流。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至少有江蘇、浙江、廣東、海南等十多個省份的黨政領導幹部去餐館“帶頭吃喝”。

地方官吃的通常是當地特色美食,吃喝之餘還不忘“做廣告”。重慶副市長李波一行四人進了當地一家火鍋店,點了毛肚、鴨腸、肥牛、炸酥肉、豆腐、菇類組合等一堆火鍋“招牌食材”,吃了一會兒發現沒吃夠,又加了茼蒿、藕片、萵筍頭等蔬菜。李波一邊吃一邊說,自己已經兩個多月沒吃火鍋了,“今天真的非常解饞”,“味道非常好!”

淮安市長陳之常點了當地兩道名菜:蔣壩魚圓、蔣壩螺螄;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選的是南京馳名全國的小吃鴨血粉絲湯;雲南省昆明市委書記程連元則買了當地一家“老字號”商鋪的雲腿午餐肉。

也有官員吃得比較“接地氣”。例如,海南省儋州市委書記袁光平買的是冷飲,還有4只雞、4箱地瓜、20斤紅米和1箱南瓜。

官員“帶頭吃喝”,意在鼓勵民眾出門消費,提振市場信心,推動餐飲行業復甦。

在此次疫情中,餐飲業損失慘重。官方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1-2月中國餐飲收入只有4194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3.1%。

近年來,餐飲行業一直是拉動中國消費、吸納就業的重要力量。據官方數據,2019年中國餐飲收入達46721億元,比上年增長9.4%,增速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整體增速高出1.4個百分點。2019年,住宿餐飲業共吸納就業人員超過2600萬人。

在此情況下,幫助餐飲行業儘快恢復元氣,既可提振經濟增長,也有助於穩定就業,減少疫情對經濟發展和民生的衝擊。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帶頭吃喝”,各地還從制度入手,出臺不少“硬核”舉措推動餐飲行業復甦。

上海日前發佈餐飲服務業復工復產復市新版工作指引,如不再要求所有店鋪需配有測溫器,對來店客人逐一測溫,對就餐間隔也只作出“應儘可能擴大”等原則性規定,不再提具體標準。

寧夏也發佈新規,明確各類餐廳、飯館、燒烤、早點鋪等餐飲企業在確保疫情防控管理到位的基礎上,可以恢復堂食。甘肅更進一步,宣佈全面恢復全省餐飲服務單位堂食就餐,並鼓勵採取提前預約、打包帶走、網絡訂餐等形式,引導顧客分時、分批、錯峰進店就餐。

還有一些城市走的是促銷路子。廣州最近啟動“暖愛廣州”活動,呼籲民眾在遵守餐飲場所防疫指南、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積極到餐館消費,參與活動的商家則配合推出特色菜餚和促銷活動信息。目前,參與這項活動的餐飲商家已經超過百家。

在疫情防控形勢日趨向好背景下,今後預計將有更多鼓勵餐飲消費的措施出臺。中國商務部服貿司司長冼國義日前透露,正在研究疫情結束後振興餐飲業的舉措,促進餐飲業綠色、節約、生態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