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戰疫故事作文點評 成都新東方優能中學語文組

邃渺韶華一責

作者:成都青羊實驗中學7.7班 程雅萱

十七歲餘疫襲華,眾惶恐,舉國防。道無車舟,萬巷空寂涼,庚子年初疫染數,疲滿面,奔前線。雖今萬眾難還鄉,警無茫,民心揚。能者竭力,醫者迎曙光。戰疫視災龍魂,醉芳華,善終勝。

冬寒末逝,人心已暖。而寂年已過,難曾耿於懷,抬望眼,對窗望,曾記否,大街小巷燈籠豎掛,喜氣洋洋報佳節,燈影巍巍,紅籠串串,焚香風颯,悠然入夢,而今靜謐鳥鳴人鮮來往,嘗車水馬龍歡聚一堂,今卻閉門關戶鮮人來往。哀!還家貼聯,瘟疫延綿,幸!同心協力,砥礪前行。

樓有一鄰,豆蔻年華,清純可麗,其父母為醫道前,其女與物業,為戶誚毒予口罩,日夜朝暮,每日申時,其必叩門職,自家一至一家,百遍不厭,疑,吾問於其女,其女嫣笑隔罩謂吾曰:“我不啼,不復哀,不悔恨,黃葉滿心間,我亦非心稚年。"朗朗明月,落落餘輝,萋萋芳華,漫漫冬夜,以有此志願者相伴,心間暖矣。

區有保安,不惑之歲,和風滿面,不擅離崗,工作負責,善談笑,與民親,於時疫發也,謂每一入之人問信息,不可無一漏網之魚,謂每一入者消毒,細詢及錄,為區中民之安足之保全,其行全韶芳華。

在家學者,未如醫護者奔波前線,亦未若警吏護民之安。而吾眾於家守規紀,習認真,研刻苦,宏正氣,多積經文也,停課不停學,助父母孝敬,精生技,為能生,於德智體美勞備至。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韶華瞬間邃渺。吾眾亦在此之青春時攜芳迎韶,做好能躬之事,不信謠,不傳謠,積極樂觀心態迎曙光,疫之起,勢漸峻,此雖是天謂吾眾之警與罰,然此非謂醫者人之極驗,亦是於政之官吏組織發佈責任,擔當能力之試,尤為籲國志一同,眾志成城,配合貢獻,往矣,勇往直前,合力成功。

那些奔波於受災前者,其為生治之無名英雄之眾,其捨己為人之神聖白衣天使,其以時、智、精力、精神、生命,將吾之眾矣,砥礪前行,迎難而上。 一九九八的滔滔洪水淹沒不了人們的鋼鐵意志;零三年來勢洶洶的非典磨滅不了人們的頑強毅力;零八年的皚皚白雪,巍巍地震亦覆蓋不了人們的堅定信念;二零年嚴峻難治的新型冠狀病毒也終會敗於我們足下。因他們,如一抔泥土,平凡普通,默默無聞而又偉大無私受人敬仰。他們用生命的熱血書寫著精神史詩,百折不撓;他們緣於對使命和承諾的責任,散發著人性的光輝。

邃渺韶華,美醉心神。責任非為華麗而又輕鬆,它樸實又厚重,嚴肅又崇高,那些偉大的普通人堅守責任——他是精神的支柱,力量的源泉,使自己的生命因此耀眼靚麗永恆,使國家因有了他們的存在而絢爛敬恆,和諧美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責任不僅是一道救命的底線,也是一道處德的風景。

沒有等不到日出的夜晚,也沒有能夠打敗希望的絕望,責之奉獻,邃渺韶華。

點評:

小作者另闢蹊徑,以文言筆法,來議疫情,讓人眼前一亮。文章結構比較清晰,從身邊小人物的責任擔當,寫到前線平凡英雄們的責任感。由淺入深,結構分明。結尾用大量的排比句,氣勢磅礴,既照應了標題,又展現作者對於責任的思考,立意深遠。只是文言轉白話缺少過渡,前後文體一致會更好。

成都新東方優能中學語文組侯相桐老師

披荊斬棘逆流而上

成都市第三十七中2018級初二,二班王藝霖

疫情是可駭的,但我們披著風迎難而上。——題記

流淌炎黃千年血,肩負華夏亙古梁,原本新的學期開始,沒有了春寒料峭的黃沙;原本繁華的城市,沒有了人頭攢動的喧囂,沉寂了一個學期的學校,沒能迎來往日的熱鬧,原本親密的小夥伴也不能如期見面,新冠狀病毒全面爆發,我感到深深的惶恐不安。

臨危不懼眾志成城

進則就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當我們全家歡樂過年時,不知有多少醫生還在急診室面前面對著攜帶著無數冠狀病毒的病人;當我們還在舉杯邀明月時,也許他們還在低頭看著病人詳細病例報告書;當我們還自在逍遙快樂之時,數以萬計的醫護人員飛馳武漢,他們用盡了和家人們團聚的時間換來的僅僅是一個自己完全不認識的另一個家庭的團圓。

每個醫護人員無怨無悔在“大家”與“小家”之中,毫不猶豫地選則了前一者。他們就像鍾南山院士一樣,我只想對您說:“您雖然已進耄耋之年,卻依然沒有選擇‘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退休生活,在去往武漢的動車上,您累得閉著雙眼,卻和很多專家們一起,幫國人睜開了對面疫情警覺的眼睛。”關鍵時刻,你們,是讓國人依靠的一座山,我們應該心存一顆感恩的心,也許沒有他們,也就沒有現在的生活。

風馳電掣拔地而起

面對著疫情的全面進攻,武漢依舊像一個頑強的巨人擋在前鋒,短短几天時間兩座巨型醫院拔地而起,也許不是周圍的居民也全然不知,就連國外媒體也驚歎道:中國怎麼能如此之快建起一座醫院。面對疫情舉國上下並未有一人放鬆都在全力以赴患難共進。團結就是力量,這是比金石之堅還堅韌的力量,這是比堅如磐石還頑強的力量。我們雖處困境之中但是不向命運妥協的頑強集體, 我相信只要我們心中還有餘念就不會放棄。

足不出戶患難與共

駭人聽聞的病魔就在眼前,我們雖然不是什麼能妙手回春的醫生,也不是什麼雕樑畫棟的建築師,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分“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只有真真正正認清自己才算做好自己的本分。也許面對疫情我們做不了什麼,但是我們可以憑藉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鄰居、幫助社區,許許多多的微不足道之力凝固起來足以撼動整個世界。

我的家中沒有了往年的張燈結綵;沒有了往日的嬉戲、打鬧;沒有了喧鬧的派對。我們待在家中專心致志學習就是對疫情期間我們作為學生對社會最大的貢獻!向白衣天使致敬!向大國工匠致敬!向每一位用自己僅有的綿薄之力的人致敬。

點評:

本文選擇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反映了疫情中人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精神,凸顯了“逆流而上”這一主題。先寫了醫護團體的奉獻,再寫基建團體的高效,最後目光落到生活中的每一個普通人,寫出了中國人民的奉獻、團結與擔當。但文章在結構脈絡上不夠完整,段落間缺少必要的過渡,結尾處沒有點題突出文章中心。文章總體比較有文采,但部分語句仍需要打磨。感情真摯但缺少感染力。建議首段添加一句承上啟下的過渡句,使文章結構更完整,邏輯更通順;多一些點題句子,讓中心更加突出;多閱讀,多思考,模仿名家語言表達;多修改升級,練習語言表達,做到準確、簡潔。

成都新東方優能中學語文組陳星諭

創造春天

作者:石室聯合中學8年級14班殷雨潔

2020年沒有在響徹雲霄的紅色鞭炮中,伴著如星河的煙火到來,而是在看不見的灰色硝煙中悄然而至。新型冠狀病毒宛若鋪天蓋地的浪潮,席捲了整個中國。沉沉的迷霧隱沒了錦繡河山。春節喜悅的色彩被灰色淹沒,紅色的燈籠在角落發出微微顫動的光,隨即消失在驚恐中。恐懼與無助哽住了人們的喉嚨,驚慌的聲音在口罩中愈加微弱。曾經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的街頭如今黯然失色,人們將蒼白的臉隱藏在口罩下。

然而,穿過煙霧,像緊繃的琴絃一般響亮的聲音劃破了緊張的空氣。“請搖下車窗,測下體溫。”在這家家都緊閉大門的時期,卻有不少逆行者。無數個盡職盡責任勞任怨的保安,在寒風大雨中堅守崗位。他們將自己暴露在危險之中,只為了他人的安全。他們全力以赴投入這場艱難的戰鬥,阻止疫情的蔓延。他們宛若赤腳奔跑在荊棘叢中的戰士,任憑滾燙的鮮血流淌,只為守護祖國的山河。因為他們,人們更加安心,他們將恐慌阻擋在外,將春天的種子埋在人們的心底,使希望留在心中。

有另一群人,日日夜夜與病毒賽跑。一棟巍峨大樓在十天之內便矗立在武漢。成千上萬個工人們夜以繼日地勞作著,一滴滴汗水,匯成了火神山醫院。甚至晚上9點,孩子們已經躺在溫暖的被窩裡時,他們才能匆匆吃上一口飯。夜色為他們披上天鵝絨的暖衣,星星似磷火點點為他們照明。他們用勤勞的雙手鑄就春天,讓春天驅散病痛。他們勞累的身影,永遠地刻在了人們的心中。

還有一些人白衣飄飄,與病毒擁抱。醫護人員用自己熾熱溫柔的心擁抱病毒的襲擊,融化冬天的冰雪,帶來春天的生機。他們穿著厚重的隔離服,護目鏡將他們年輕的臉無情地勒出傷痕。他們害怕傳染家人,只能遠遠地看著親人,或隔著車窗比比劃劃,努力傳達愛的信息。他們只能將無限的思念掩藏於心底。

中國人民似群鳥振翅起飛,帶來春天的信號。綠茸茸的春天將打開緊扣的窗,輕撫佈滿傷痕的大地。萬物將充滿生機,傷痕也不復存在。中國有了堅強、勤勞、堅韌、不屈的品質,春天怎麼會遠。人們的堅強不屈,就是消除困難的春天,就是中國的春天。

點評:

小作者敏銳地抓住了疫情恰逢新春佳節這一特殊情況,通過對盡職盡責的保安、日夜勞作的工人、“擁抱病毒”的白衣天使這三類人的群像描寫,表達了對一線抗疫人群堅韌、頑強品質的讚美與崇高的敬意。突出了雖然疫情如灰色硝煙般席捲全國,但中國人民用堅強不屈的意志帶來了生機勃勃的春天這一主旨,取材非常典型,立意巧妙。文章結構清晰、完整,首尾呼應,中心明確。同時,作者熟練運用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通過對疫情期間細節場景的抓取,把疫情的冰冷、嚴峻與人們英勇戰疫的決心表現得淋漓盡致,讀來令人動容,不失為一篇佳作。

成都新東方優能中學語文組高斯潔

守望

作者:成都棠湖外國語學校初2017級1班鍾佳航

凜冬終將過去,等待春暖花開。

——題記

“幾天了?”

“十幾二十天了吧。”

“還能堅持嗎?”

“應該可以。”

我癱在床上,長嘆口氣,時針指向十一,窗外是夜,靜靜地,聽不見一聲鳥鳴。

武漢生了病,我盯著天花板,腦子裡一片空白,不知道該想什麼。剛才量體溫,水銀柱一直升到37的刻度旁,還好停穩了,我鬆口氣,咂咂嘴,心裡五味雜陳,說不出的難受。

從最開始的爆發到如今的等待,我一次次地在夜裡睜眼,無助地直面黑暗,抱緊自己,輕聲問道:“明天呢?”明天,多麼昂貴的明天。迷茫,始終是迷茫的我。

我會在早晨醒來的第一時間查看疫情,會在餐桌上沉默聆聽大人們的唸叨:這邊又怎麼了,那邊又怎樣了。我知道鍾南山院士的親臨,知道武漢政府的努力。可我還是擔心,不安像粒種子,深深埋在了每個中國人的心底,也許會生根發芽,最好是沉寂。

我還能相信什麼?陽光明媚而坦蕩,天氣轉暖。我站在窗前望著抽出新芽的樹枝,才發現立春已過。忽地聽到了一聲鳥啼,清越婉轉,循聲而尋,我看不見鳥兒小巧的身影,但我知道它在那兒,銜著春天的希望,歪頭朝我打量。

我想起了一個詞:守望。就那樣出現在腦海,告訴我,我並不是一個人,我們都在守望。鳥兒在守望新春,我在守望明天,我們在祈禱明天會更好,世界在等待中國繼續榮耀。

我應該相信的。相信醫者仁心,相信科研救國,相信人民凝聚,相信中國能行。相信一切都會變好,還沒變好,是因為還沒有到最後。

“後來呢?”他們問。

“後來?”

“對,後來怎樣了?”

後來啊,凜冬終是過去,等來春暖花開。

點評:

深情款款訴守望,稚氣老練二合一。文章取題為“守望”,卻不是停留在守望“儀式”上。作者先通過題記,先聲奪人,引出主題,緊接著用對話式的開頭深情款款地與讀者回憶在過去十幾天發生的點點滴滴,並集中於幾段的概括回憶。在真實的反映出疫情期間一個孩子內心慌張和迷惘的同時,更主要的是抒情,抒寫對美好生活的展望。

文章向讀者展示了一個稚氣十足的孩子的真實的思想,他的成長的歷程中對此次抗疫的思考,清晰地展現在人們面前,讓我們感到可貴,值得珍惜。文章又顯得老成,語言上言辭優美,形象生動;寫法上富有新意,從最後三段中不難看出,作者在寫作技巧上很老練,前後呼應,更凸顯主題,見基本功。

成都新東方優能中學語文組楊貴友

網格員的“戰疫”夢

作者:川師大附中2018級8班稅梟瀚

“我的口罩到哪兒去了?”王小華著急上火。王小華是一名普通市民,同時,她還是街道的一名社區網格員。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以來,遠在數千裡之外的遂寧也有人感染,這些天上級高度重視,要求各級下沉一線,準確摸清轄區與武漢有關聯人員底數。

守土有責,已經是最最基層的王小華連續十幾天下沉到自己所負責的小區每一戶人家,把張三李四王老五所有人家的門都反覆敲了好幾回。誰家有幾口人? 每個人近期去過哪裡?接觸過哪些人?體溫多少度?有沒有感到不舒服?有沒有……每天登記、填表、上報。

大多數人還是比較配合工作,但有個別人,老是被敲門打擾就不高興了,隔著門大吼:“你們天天上門,才讓我們不舒服呢!” 受了委屈還得繼續耐心解釋,不能漏下一戶,落下一人。“當前抗疫工作已經到了關鍵時期,請你們理解支持……”話還沒說完,房子裡面又喊道:“你們天天這樣挨家挨戶的竄,你們不怕交叉感染,我們還怕你們把病毒從別人家帶到我們家呢!”“我們除了自己做好防護措施,隨時都在消毒……”對了,說到防護措施,我的口罩呢?王小華兩眼往下一瞄,唉,口罩不是好端端戴在臉上的嗎?怎麼自己嚇自己呢?不對,我好像不是找的這個口罩。那是在找誰的口罩?我的個天啦,我怎麼能犯這樣的錯誤呢? “老公,快點,快幫我找口罩!”王小華真是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了。

“你的口罩不是消毒後掛在窗戶邊上通風了嗎?” “不是那個口罩!” “不是那個口罩,那是哪個口罩?” “唉呀,跟你說不清,不是我自己的口罩,是別人的口罩!” “現在可是一罩難求,你把別人的口罩弄丟了,那麻煩可就大了!”“別說那麼多了,快幫我找吧! ”王小華急出了一身汗來。

那可是社區給自己負責的三個小區裡二十五戶空巢老人準備的整整一百個口罩啊,這要是真找不到了那就是自己失職啊! “不急,你好好想想,你把口罩都放在哪兒了?白天你都帶著口罩去了哪些地方?有可能丟在哪裡了……”老公安慰道。 “我能想起來,我還要你幫我找嗎?”王小華又氣又急,不過老公說的也有道理,自己今天去了哪些地方呢?早上6點起床,簡單梳洗了一下,6點半點就出門了。7點到A小區門口執勤到13點,下午14點到20點B小區門口給住戶辦理進出小區的五色卡。今天社區沒加班,晚上8點半回的家,回家後就再沒出過門。昨天晚上下班後還走訪了一個單元,23點才回成家。這樣一理,今天就沒有領取和發放口罩的任務呀?那一百個口罩哪來的呢?王小華糊塗了。

“老公,我好像沒有領取發放口罩的任務。”王小華暫時鬆了口氣。 “對呀,別管它了。”老公安慰說。 “不行,不管是不是我的任務,這批口罩一定要找到,那可是關係到那麼多老人們的生命安全!”王小華剛放鬆的心絃馬上又給繃緊了。 “行了,沒有的事,你見都沒見過的口罩,到哪兒去找?別做白日夢了!”老公說。 做夢?難道我真是在做夢?王小華正想掐一下自己的大腿。突然“叮鈴鈴……”一陣急促的鈴聲響起。王小華一屁股坐了起來,發現老公在旁邊睡得正香,剛才還真是在做夢,怎麼不做個病毒已經消滅的夢呢? 電話是社區主任打來的,他說有愛心人士給社區捐贈了一批口罩剛剛送到,叫社區網格員明天早上7點前去取,8點前全部發放到社區空巢老人手中。不是說做夢和現實是相反的嗎?明天還要繼續“戰疫”,王小華來不及多想,趕緊一邊躺下一邊將手機起床鬧鐘又往前調了一個小時, 這時手機上顯示時間已經是0時28分。

點評:

作者著眼於戰疫時期的基層,從一名普通的社區網格員入筆,記敘數件戰疫相關小事,利用對話和心理描寫的堆砌,凸顯出主人公“王小華”的忙亂。結尾頗具巧思地闡明上述皆是夢境,留有餘味給讀者細思發揮,由此更能想見平凡人物堅守於自己崗位上的辛勞。

但同時,可精簡的對話以及過口語化的心理描寫居多,導致了文章的部分句子不夠通順、略顯贅述,若出現在對字數和詳略要求嚴格的考場作文中,則易落於下風。

然而,瑕不掩瑜,縱觀全文,作者的行文能力和潛力已盡顯於筆端,本文依舊不失為一篇值得肯定的佳作。

成都新東方優能中學語文組羅熙

抗擊疫情 不做旁觀者

本來以為擁有放飛自我的寒假,本來以為可以在春節假期和爸爸媽媽一起快樂地看電影,玩遊戲,逛燈會!誰想到,疫情突如其來,這隻張牙舞爪的惡魔在華夏大地瘋狂肆虐,給喜氣洋洋的春節頓時蒙上了一層緊張的氣氛!危難時刻,眾志成城,每個人都不能做旁觀者,為了歲月靜好,為了戰勝這隻惡魔,我們即便不能做負重前行的逆行者,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力所能及的做出自己的貢獻。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防疫戰役中,無數醫務人員衝鋒陷陣,面對病毒,他們英勇無畏,面對病患,他們仁心仁術。他們不是天生的英雄,他們也沒有與生俱來勇氣,只是,他們履行這自己的責任與擔當。

我的媽媽是婦幼保健院的一名普通的婦科醫生,當疫情戰爭開始,全員都在延長春節假期宅在家裡的時候,媽媽已經回到工作崗位,當川大華西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等派出第一支醫療隊的時候,媽媽也在第一時間向自己的黨支部,科室進行了請戰報名。我問媽媽“你也不是這個專業,為什麼要報名啊?”媽媽說,因為我是一名醫生,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在這個時刻,沒有什麼困難是不可以克服的,專業不對,我可以學,可以培訓,只要一線需要我,我就一定行。”媽媽說,她周圍有很多同事,比她更早的回到工作崗位,雖然她們醫院不是此次疫情的定點醫院,但是,為保障婦女兒童健康,大家都堅持在工作崗位上恪盡職守。而且醫院也成立了“抗擊新冠狀病毒肺炎先鋒隊”並開始分批培訓,為後期可能接受援助武漢的醫療任務做好充分的準備!

我的爸爸是街道辦的一名公務人員。大年初一就回到了工作崗位,從1月26日起,他們就在各個小區開展防疫工作了。每天24小時輪班值守,對進出社區的車輛和人員進行檢測,管理,排查,宣教,統計。一旦發現可疑症狀,第一時間進行妥善處理,協助轉送到醫院進行進一步醫學觀測。一直到現在,沒有休息一天,每天早出晚歸,盡心盡職。我問爸爸,“你什麼時候能休息啊?”爸爸說“疫情什麼時候結束,我們什麼時候休息。”一直以來我的學習都是爸爸負責,這次春節後,各種培訓班要開網課,學校要統計,要培訓線上課程,事情很多,媽媽在醫院工作,也很忙,爸爸於是把我拉進各個學校的群,他說,他現在防疫的工作很忙,每天上千條信息需要處理,學校的信息可能顧不上了,相信我自己可以搞定學校的各種事情。爸爸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在家好好待著,別出門添亂!” 在這個特殊時期,大家心裡都有很多的牽掛,但是爸爸和他的同事都衝在一線,誰也不願掉隊,因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雖然,在這個特殊的假期,爸爸媽媽都很忙,不能陪我,甚至不“管”我。但是我能理解,而且為他們感到驕傲!作為一名中學生,一名少先隊員,我也不做旁觀者!我每天做好計劃,在家裡堅持鍛鍊身體,堅持學習,不能讓宅在家裡的時間白白浪費!同時,積極參與學校倡議的各種活動,錄製健康宣教小視頻,防疫繪畫等,豐富自己的假期生活。另外,我還積極的參加了成都青少年志願者的多項網絡活動,我也會關注疫情的發展,每天在微信裡勸說家人朋友同學不要出門,宣傳減少走動的重要性以及個人防護的一些溫馨提示。“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雖然我的力量有限,但是我要為戰勝疫情做貢獻!

在一批批奔赴武漢的醫療隊和在成都堅守崗位的醫務工作者中,有媽媽的同學,老師,朋友,像爸爸一樣眾多的基層工作者不能和家人團聚 ,冒著風險在寒風中堅守崗位,他們不計報酬,不顧生死,只因為疫情在前,責任在肩。只為了大家的平安,為了歲月靜好!

點評:

本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作者通過自己的經歷,向讀者們呈現了一個在疫情期間,依然堅守崗位,奮鬥在前線的普通家庭背後的故事,文字流暢自然,語言真摯感人。文章開篇點題,作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將自己理想中的寒假和疫情的“瘋狂肆虐”進行對比,引出了“每個人都不能做旁觀者,應該做出自己的貢獻”這一主題。一個家庭,三個人,三種身份,不同的職業:醫生、公務員、學生,卻用同樣的行動告訴大家: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疫情面前,我們不是旁觀者。文章結尾昇華中心,自然收束,歌頌疫情期間堅守崗位的基層工作者,也表達了自己的美好祝願:抗擊疫情,風雨同舟,平安歸來,歲月靜好。

成都新東方優能中學語文組敬媛

疫情之後

作者:四川省成都市石室聯合中學七年級(8)班 田雨熹

指導老師:黃豔靈

疫情之後,人們要學會敬畏。

人要有顆敬畏之心,一個人如果沒有敬畏之心,就會為所欲為,不論犯下多大過錯也心無悔意,終成社會公害;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敬畏之心,就會橫行霸道,恃強凌弱,成為全球公敵。

敬畏·生命

在我們這個美麗的星球上,每一天,太陽都輝煌地升起,又絢麗地落下。每一天,都有一些生命開始它的旅程,一些生命延續著他們的價值,也有一些生命永遠地離開……生命偉大,生生不息,然而有時又極為脆弱。我們要敬畏生命,我們擁有了生命,就擁有了幸福;我們擁有了生命,就擁有了財富;我們擁有了生命,就擁有了一切。 沒有生命,我們就不能見識這個世界的美好,品味人生百味。

敬畏·自然

在人類和自然相處的過程中,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絕不可做,什麼非做不可,必須成為一種共識,成為一種品格,成為一種絕不可遺忘的集體記憶。恩格斯說,不要過度開採和利用自然,也不要企圖征服自然,因為人類對自然界破壞越 大,自然界給人類報復越強。無論是令人厭惡的蒼蠅蚊子,還是美麗可人的鮮花綠草;無論是高深莫測的星空,還是不值一提的灰塵;無論是生機勃勃的綠春盛夏,還是蕭索單調的悲秋傷冬,無論是無所畏懼的蒼鷹,還是藏頭畏尾的地鼠···都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在這場與疫情的戰鬥中,生命、生活和生態如此緊密地相互印證。敬畏大自然,她就是善良的母親,給予你陽光雨露,但你若違揹她,則天災人禍。

敬畏·時間

出門時不經意間的一瞥,看見門口還掛著兩年前的生肖玩偶。拿起教科書時卻發現泛黃的書面與記憶中的有所不同。歲月悄然前行,沒有停留的痕跡。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不見當初的夜晚。走過歲月的痕跡,已是物是人非。我們在歲月的軌道上行走,不要給歲月太多的裝飾,不要給歲月太多的言語。給它我們隨著時光追夢的身影,給它我們隨著時光奔跑留下的足跡。敬畏時間,它帶給我們了多少美好的回憶。

人要有顆敬畏之心,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歷史、敬畏傳統、敬畏道德、敬畏法律……但敬畏,絕不是畏手畏腳。要敢於作為,但絕不是為所欲為。

點評:

疫情之後,我們最該做的便是銘記與反思。“戰疫”的方式有千萬種,但絕不能少了這一種。作者站在人類的角度對這一場“疫病”進行了理性的思考,得出的結論便是,唯有敬畏,方能永恆。無論是那些卑微不起眼的生命,還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抑或是指尖匆匆流轉的時光,無不值得我們敬畏。敬畏在心,更在行動!

這篇文章從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時間三個維度著筆,通過多種方式的議論,在字裡行間,綻放著作者的理性思維的花火。

成都新東方優能中學語文組李瑋

光是從窗外來的

作者:成都七中育才學校水井坊校區初一10班卿珊

午睡醒來愁未醒。盼春春散幾時來,臨晚鏡。午後的陽光缺少生機,像是桎梏一冬的老人。我極力向窗邊靠去,貪婪地吮吸著每一縷陽光,卻得到不多。我不禁倦怠起來,都是因為疫情,我才被鎖在家裡;因為疫情,我才得不到陽光;因為疫情,春天才遲遲不來……疫情如同一股黑色急流,勢不可擋地衝進我的腦海,汙染了我腦中清澈微漾的波瀾。我怒從心起,賭氣地又把眼一閉,把煩惱交給夢。

正在半醒未醒之時,耳邊響起了母親的自言自語:“呀,這個農民大叔,一個人蹬著三輪車,把自己地裡所有的蔬菜都送給了醫院啊……” 農民伯伯,所有的蔬菜,騎車……這些碎片都進入了我眼前的畫面。他是個中年人吧,黝黑的皮膚,強健的骨骼,在黯黯黑夜中奮力前行,眼中卻是一片光明吧?也許還颳著大風,寒風應該也像我一樣,在無端地發著悲吧?車上的蔬菜,又是多少個“雨足高田白”中“披蓑半夜耕”才得來的呢?脆生生的嫩芽,還包裹在飽經風霜的老菜葉裡,如同他自己那顆聖潔的心吧?破舊微弱的車燈,正信心十足地發著光,照徹了夜幕中的漫漫長路。瞧,車燈就在那裡,正直直地照向我。眼前所幻想的畫面,連同我無端的苦悶,一下被這一束光明衝散了。

我又打起精神,站到窗前。我看見在小區門口的簷下,保安在那裡站崗。他戴著一個棉口罩,像一棵樹一般挺立在那兒,看著走過的人。一個老婆婆拄著柺杖走過來,佈滿皺紋的臉微微揚起,迎著陽光,爽朗的大笑著,絲毫沒有察覺到旁人警覺的目光。

保安迎上去問道:“老人家,您怎麼沒有戴口罩啊?”“啊?”老婆婆一臉茫然,“沒有口罩啊!而且為什麼要戴呢?” “現在疫情嚴重,都要戴。”保安嘆口氣,“物管中心發給我了一個,我沒捨得用,您拿去吧。”說完,他從值班室裡拿了一個口罩,遞給老婆婆。老婆婆顫顫巍巍地接過口罩戴上了。她又對保安說了些什麼,我沒太聽清,只看見她用手在眼角不斷地擦拭。

陽光漸漸暗了下去,街上亮起了溫暖的路燈。路上基本沒有行人,駕車的人在疫情的黑暗中奮進著,他們用自己的辛勞發著光,堅強地挺立在病魔的陰影中。而我安然坐在堅實的房舍中,享受著許多人發出的光所帶來的溫暖。

夕陽沉了下去,月兒遲遲不出,不知是誰剪破天幕,漏出了幾點疏星。 樓下又響起“嗒嗒”的腳步聲,保安手中電筒的光流連在家家戶戶的窗戶之間。倏地,一束光照過我家的陽臺。光是從窗外來的。

點評:

本文的作者有感於當前自己在疫情重壓下逐漸焦慮這一現象,列舉了“農民大叔奔波數十公里,給醫院送菜;保安讓出備用口罩給老婆婆……”取材當下,能激發很多人的情感共鳴,就其取材來說,是成功的。

“窗”可以看見的事物有很多,如果泛泛而談,勢必流於平庸。作者巧妙聚焦於窗外的“光”,彷彿攥緊了拳頭,集中了力量,使得表述更為有力。綜觀全文,主題明確,思路清晰,敘述詳略得當,語言的使用也具體得當,所以本文是一篇較為成功的戰疫作文。

成都新東方優能中學語文組 薛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