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瘦”的執念究竟有多可怕?哈哈哈哈哈

我在網上偶爾刷到和漂亮有關的話題,類似穿搭或者成長或者什麼,基本上每個人都是:“小時候不好看很自卑,長大了接受了自己也自信了起來,並且減了肥。”


很多很勵志的自我和解的回答,小時候被嘲笑很自卑現在覺得我就是我不需要活在別人的眼光中女孩子也可以有事業心也可以不喜歡做家務等等等等——最後總是要有一句“加上後來減了肥”,彷彿其它眼光是可以不在乎的,胖瘦是不能不在乎的。


所以我想寫一點一直以來累積下來的吐槽。


我們對“瘦”的執念究竟有多可怕?哈哈哈哈哈

.


1、“可是瘦就是漂亮啊。”


這是我最常聽到的說法。之前我媽說不喜歡胖子,看到一個人胖就會覺得這個人很懶,我義正言辭地抨擊了這個想法,說這個在心理學上叫做halo effect,是非常不準確的刻板印象,只會傷害別人感情。更何況,雖然我並不胖,但是比我懶的怕是不多(……)。我媽於是退了一步說:“好吧,我這個想法可能不太正確,但是你必須承認,瘦就是漂亮啊,雖然我表面上評價別人胖瘦,但是我看著胖子就是不覺得漂亮。”


我想問:瘦就是漂亮嗎?還是因為我們一直這麼說,所以才這麼覺得?


首先想要提到的一點就是審美是非常容易被影響的一件事。


審美很容易受文化影響,這應該是很顯然的一件事。很多國人表示只能欣賞國人的美,不太能欣賞金髮碧眼,就是因為他們平時看到的都是亞洲面孔,所以對亞洲面孔更敏感一些,看金髮碧眼覺得都長一個樣。


同理,很多年紀比較大的人看現在的年輕偶像就會覺得欣賞不來,而現在的年輕人看以前的偶像也不覺得哪裡好看,這主要是因為兩代人的文化不同,導致審美也不一樣。


那麼哪些特點會影響審美呢?一個是“大家都覺得美”,另一個是“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


當然,這麼說也不絕對,因為非常廣泛的來講,好像的確有一些面孔是比較“跨文化美”的,而持有較高社會地位的經常是有一些年紀的大叔,和女孩要瘦的審美也沒太大關係。


我指的是那種以美為賣點的明星,類似模特和偶像派,出場的時候經常會有團隊製造的光環。比如說綜藝節目經常會一個偶像出場就有很多“哦~~~”聲音,主持人會一直誇漂亮,後期還會刷彈幕提顏值之類的。


就是說有一些人,他們的人設就是“美”,所有的輿論都圍繞著他們的美來進行。在這種情況下,觀眾的審美就會被影響。


另外就是我經常會看到一個人覺得長得一般,後來發現了對方某種特質(比如唱歌特別好聽,性格特別好,特別聰明之類的),回去再看TA的長相都覺得美了很多。


也就是說,我們覺得瘦子美,其實很可能只是因為電視上帶有“美”這個人設的大部分都是瘦子罷了,並不是什麼“瘦就是漂亮”。


還有另一個因素導致很多人覺得身邊的瘦子比胖子漂亮。


一個很在乎自己相貌的女生,經常會做出一系列她認為會使自己變漂亮的行為,比如化妝、打扮、穿搭、減肥。另一個原因就是很多比較胖的女孩從小受欺負,比較自卑,可能會導致看起來不是很吸引人。


有的人喜歡瘦女孩,這本身並沒有問題。但是“我喜歡偏瘦的女孩”和“瘦女孩就是漂亮”是兩碼事。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2、“胖是不健康。”


這個我不知道現在是不是還有很多人會說,但是我媽以前經常會說這個:“漂亮不漂亮另說,看著就不健康。”好吧,美國有一些二百多斤的胖子,從小吃麥當勞長大,的確是不健康。但是“200多斤不健康”就表示“120斤比100斤更不健康”嗎?


在反駁胖是不健康之前,我要先提幾句:抽菸喝酒也不健康,吃油炸食品也不健康,但是有多少人會跟親戚朋友說:“哎,好久不見了,你最近是不是又抽菸了?”或者“你可別變成隔壁那個姑娘那樣,每次去超市就買薯片。”


更何況,哪怕胖是真的不健康,也是不健康的一種症狀,而不是原因。你可能聽說過男生說“我覺得她120斤有點胖”,又何曾聽說過男生說“我覺得她每年都感冒一次免疫力不夠強”?


人們對胖子的偏見還真的不能用“我是為了TA健康著想”來當擋箭牌。


話又說回來,胖真的就不健康嗎?從醫學上講,過度肥胖的確很容易引發各種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不過醫學上的“過度肥胖”和國人平時說的“胖”完全不是一個意思。


國內絕大部分被評價為“(微)胖”的女生,體重都完全是正常範圍內的。


更何況很多時候大家談起胖是不健康,是因為自己或是身邊的人,【同一個人】有過一段時間比較頹廢,光吃外賣和零食,成天窩在家裡不出門或者在辦公室久坐,然後就變胖了;後來開始了健康飲食加上鍛鍊,就瘦了下來。


同一個人的這兩種狀態是很容易產生體重差別的,但這不表示所有和你當初胖的時候一樣胖的人都和你當初胖的時候是一樣的生活習慣,人和人之間的基礎體重是不同的。


另外一點就是,很少有人會是“完全健康”或是“完全不健康”的生活狀態,大部分人都是有一些健康習慣,有一些可能不太健康的習慣。根據每個人體質不同,也可能會有不同的體重影響。


比如有的妹子可能成天鍛鍊,吃很多青菜,但是一到晚上就會忍不住吃塊小蛋糕。(其實晚上吃蛋糕並不比早上吃蛋糕不健康到哪去,但是的確是更容易長肉。)另一個妹子可能成天窩在家裡不動窩,但是隻吃青菜不吃晚飯。前一個妹子很可能比後一個胖,但更健康。


3、“我喜歡我自己瘦,你憑什麼管我?”


總的來講,我是很支持儘量不要對女性審美以批判的態度做出規範的。就好像化妝一樣,我反對“不化妝就出門是不尊重別人”,也同樣反對“愛化妝的女生都是膚淺只看臉的男權犧牲品”。同理,我既然反對“胖子羞辱”,就應該同樣反對“瘦子羞辱”。


那為什麼我還要寫這篇呢?因為我覺得很多時候在網上看到的對胖瘦的所謂“個人喜好”,真的不能讓個人喜好背鍋。


比如說,我在網上經常會看到一些姑娘因為各種原因介紹自己的狀態,會說類似喜歡讀書看電影擼貓之類的,留了長髮學了化妝,然後“體重也減到了120,雖然還是有點偏胖但是希望未來通過運動會再減一點”。


乍看之下是對自己的要求,但是說句真心話,我覺得大部分“喜歡讀書”的姑娘也會有一些類似的“但是去年太忙了讀的很少,希望今後有機會讀多一點”這樣的期待,卻很少聽到有人說。


相反的,基本上每次聽到女生講自己體重,都會提一句類似“希望未來能再減一點”或者“嘗試了很久也減不下來就學會熱愛自己的微胖了”這種話。這表示很多女生對自己的體重要求並不是單純的個人喜好,而是帶著一種“還沒有完全達標”的心情。


當然,我的意思也不是說要改變這種心情,但是這種很常見的表達方法(“我為了提升自己做了很多改變重點是還減了肥,現在就自信了”),給很多讀文章的姑娘造成一種減肥是提升自信的必經之路的感覺。


就像我在第一節裡提到的【當一個偶像很明顯帶了“美”的人設時,圍觀群眾就會不自覺地覺得TA是真的美】,同理,【當很多在網上的令人羨慕的姑娘都表示體重是重要因素時,圍觀群眾也會情不自禁這麼認為】。


所以說,這基本上是一篇呼籲大家在語言上有意識地做出改變的文章。


比如說,有的時候一個妹子可能在很生氣地吐槽她室友,室友做了很過分的事而且非常自戀。妹子可能會說“她覺得自己特別漂亮,其實根本不是。軍訓的時候有一個男生給她遞了紙條她吹噓了四年,其實有三個男生給我遞了紙條我都沒說什麼。”這都是很常見的,然而妹子很可能還會說“何況她才一米六,130斤,也不照照鏡子”,或者“雖然她一米六,90斤比我瘦,但是——”就是很明顯地傳達一種瘦=美的信息。我覺得這種就是會造成傷害的信息。


總而言之,這種東西就是一個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事。儘量減少【XX原來很好看,現在怎麼胖了】這類評論,也不要把減肥和“看書、運動、提高自信”這類自我提升掛上那麼死的鉤。


——來自身高一米六五,體重130斤的【正常身材】青行燈。


後面補充一點:


很多人都會說,女孩自信最重要,自信最漂亮。這個基本上我是贊同的,也贊同大家保持這個態度。


但是呢,我並不贊成大家跟不自信的胖女孩說“你要自信起來”。——要怎麼自信起來?


打開電視看到的都是媒體吐槽體重是自己一半的明星太胖了,走進商店買不到衣服不說,偶爾還會被售貨員diss,在家被父母嘮叨找不到對象是因為胖,在這個環境下要是能夠輕易保持自信的話那這個人的性格極有可能不太正常=L=


所以,跟女生說“你要自信點,自信最漂亮”是沒有用的,就好像跟女生說“你小心一點就不會被性侵了”一樣。


真正覺得女生自信最重要的人,應該經常鼓勵身邊不自信的朋友。比如一起去買衣服朋友穿什麼都不好看覺得自己很失敗,你可以說“這家店的風格真是太單一了,我們下次換一家逛”而不是“彆氣餒你瘦個二十斤頓時變美人”。


朋友被喜歡的男生說胖,你可以說“他的關注點真是奇怪呢,我覺得談戀愛還是應該找性格興趣相投的而不是隨便評價別人身體的類型”而不是“雖然你胖但是他矮呢,胖可以瘦下來矮可長不高”。


總的來講,就是意識到每個人的審美都或多或少被綁架了一些,而那些認為“要麼瘦要麼死”的往死命裡折磨自己的姑娘們被綁架得最多。


人家已經被審美綁架很可憐了,我們跑去跟人家說“你不被綁架不就得了?看開點不就行了?”是很沒意義的一件事。她們要是能看開,早看開了。更何況看不開也不是她們的錯。


這就是我說的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意思:不要批評一個姑娘“你明明體重很正常為什麼成天想著節食”,而是去想一想她為什麼會這樣想,是不是身邊人給的關於體重的負面信息太多,是不是因為其它原因(比如感情問題)最近很焦慮,我能不能幫忙緩解其它問題,是不是壓力減輕了之後焦慮感也不那麼濃了,就不會這麼苛刻地看待自己了。這樣最好。


其實一個人對自己相貌的判斷,也是很容易變化的。


我自己的體會是這樣:如果我因為其它的事壓力巨大心情抑鬱的時候,我照鏡子看我自己就會覺得【醜出天際了我怎麼這麼醜】,而如果我因為其它的事感到很自信的時候,照鏡子就會覺得【其實我也挺漂亮的嘛】。(Note:我個人的長相不太因為壓力變化,因為我並不是那種壓力會導致爆痘或者短期增肥的體質。)


所以說,當一個朋友跟你說“我真的覺得我醜爆了,肥死了,沒法看”,哪怕在你眼裡她是大美女,也請相信她很有可能是真的這麼覺得,她眼裡的自己和你眼裡的她是不一樣的,而且就像你不覺得她眼裡的自己不準確一樣,她也會覺得你眼裡的她不準確。


因此,跟她說“不不,你美極了”是沒有太大用的(當然,有的時候好朋友間拼命誇美可以傳達一種“我很喜歡你”的信息,這個是有用的)。而是意識到她可能是在經歷一個低自信的壓力期,不妨根據你對她的瞭解,試圖緩解她的壓力,說不定她對自己的知覺也會變好。


另外想要提一點(雖然聽起來可能有點像在抬槓)就是,我並不是很贊同在討論胖子歧視的時候說“健康最重要”或者“不以自己的審美渡人才是根本”。


並不是因為我不同意這兩句話——我很同意這兩句話——而是因為我覺得在這個時候說這兩句話,是模糊了比較胖的姑娘們在身體方面需要面對的額外的壓力。


把一個胖姑娘對自己身材的不自信當做【所有姑娘對外貌都過於在乎】的其中一例,是對這個姑娘經歷過的所有和“胖”有關的歧視的一種不公平。除此之外,這麼說還容易造成一種“非洲還有餓死的兒童呢,你的問題不算問題”的無能為力感。


女性身體被物化及消費綁架這件事,想要解決實在是太困難了。——當然我並不是說我們不應該去努力,而是說“胖子被歧視”這件事比“女性身體被物化”這件事好解決的多。畢竟在短短几十年前,我們還沒有這麼歧視胖子,然而女性身體被物化則是有著很多世紀的積累。


如果我們在討論胖子被歧視的時候表達一些“等到女性完全解放的時候胖子就也解放了”這類信息,會給人一種遙遙無期的無力感。畢竟我覺得女性完全解放還需要幾個世紀,而你我個人的小小改變就很可能能夠在幾年內拯救身邊某個被歧視的胖子。


* 本文略有刪減,點擊【閱讀原文】可查看完整文章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