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合格的表達者與聆聽者

看過《奇葩說》的朋友,都會對詹青雲留下深刻印象。邏輯強悍言語犀利、口才卓絕辯論出色,同時,她還有輸在起跑線卻努力成哈佛學霸的勵志故事,所以不光是綜藝最喜愛的人物設定和節目要素,也確確實實圈粉無數,一度被觀眾稱為寶藏女孩。但最近非常突然的就被推上了熱搜。

我們可以看到事件的緣起,是詹對另一則微博的評論。


做合格的表達者與聆聽者


事情也比較簡單,基於這段時間的國內外新聞,絕大多數人都能領會原微博所發的內容,是假借邏輯推理的形式,表示對美國不斷甩鍋中國的戲謔。

但詹用一個類似邏輯的荒誕比方,將原微博懟了回去。事情本不大,但放在當下這種中美互駁的輿論環境之中,很容易給人一種站隊美國的感覺,再加上其哈佛背景,迅速引發了一輪批駁潮。儘管詹很快刪除微博併發聲解釋,但依舊無法完全消退爭議。


做合格的表達者與聆聽者


我寧可相信詹解釋中的說法,也許之前的微博只是朋友間的玩笑,亦或是一時興起的辯論欲。其實客觀的說,詹所評論的微博如若細究,也就是對美國口頭上的報復,並非事實,戲謔表達是個人自由但也絕不值得稱道。所以詹的“反戲謔”也並無真正意義上的過錯,相信其本人也是因為受制於輿論壓力才做出的反應。

但值得提醒的是,包括微博在內的社交網絡是表達觀點、展示立場的特殊場所,尤其對公眾人物而言。所以在微博上做語言遊戲是件很危險的事情。輿論如同大海,儘管是由一滴滴水珠組合形成,但一旦成勢,任何個體逆向而行均會被吞沒。

自由是件很微妙的事情,西方社會自認為掌握著對自由的解釋權,卻重來都沒解釋好什麼是自由。表達者有表達者的自由,反對者有反對者的自由,人人都要求自由,卻不管自己的自由對他人的自由造成什麼樣的傷害。說到底,自由只是道具,產生各種衝撞的基礎還是在於我們自己的立場。

所以,表達者應清楚自身言行所攜帶的立場,對自己的立場負責,聆聽者在完整理解的基礎上再表達立場的不同,但不隨意攻擊他人的立場。這樣才能讓輿論的海洋少一些風波,少一些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