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做“計算”

何寶宏 何所思


何所思 | 用生命做“計算”


就像定義信息的基本單位是比特,定義生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


當單細胞生命能夠彼此通信時,細胞間學會了妥協和協作,並且讓渡部分權利給集中化的大腦做統一協調指揮,產生了小型多細胞動物。

動物的循環系統傳遞能量,像是物流網絡;神經系統傳遞信息,像是通信網絡;人腦中的神經網絡,則更像是計算網絡。

當多細胞動物進化出了通信系統和物流網絡,能夠與其它細胞遠程通信交換能量時,就有了中大型動物。

無論是細胞間還是人類的分工,都是為了合作,分工越細緻,需要支撐協作的網絡就要越強大。

區別個體和組織的基礎是網絡。當網絡足夠強大時,一個組織就像一個個體那樣在運行。當網絡比較weak時,一個組織就退化成了一個個獨立行動的細胞。

人體中執行生化算法的硬件是神經元,總共有1000億個。其中大腦有860億個,其他的在視網膜、膽囊、皮膚和運動系統等中。

人的大腦像是雲計算,負責集中式計算;運動系統等中的神經元,像是在做邊緣計算。

人類並非是邊緣計算最發達的,但卻是集中計算最領先的,大智慧來自緩慢而有深度的計算。

有深度的計算,都是非常消耗計算資源的,是相對緩慢的,是較少被調用的。

人體人體為什麼也要邊緣計算?當一個物體接近人的眼睛時,眨眼需要1/10秒,大腦產生意識需要1/4秒。大腦做的是集中計算,而眨眼比大腦快很多,是因為眼睛做的是“邊緣計算”。眼睛的視網膜上有1億個神經元,收到光線信號時會在”本地”做視覺計算,因此在等信號傳遞到大腦,等大腦產生主觀體驗之前,就會指揮眼睛及時做出反應。

為什麼大型動物經常比小型動物更聰明,但行動更遲緩?這可以從最基本的通信原理來解釋,因為擁有更多計算單元的動物可以產生更復雜的想法,也就可能更“狡猾”;信息通過神經網絡傳播到身體各個部位時,大型動物比小動物需要更長的時間。

人體的邊緣計算要聽大腦計算的指揮,但動用雲計算消耗資源,因此經常是邊緣計算假裝調用了大腦的雲計算。

《思考,快與慢》,“快思考”是假裝調用了雲計算但實際只調用了邊緣計算,“慢思考”是調用了大腦做雲計算。

人的“條件反射”反應,只是調用了邊緣計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