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冠群訪談(下篇):中巴經濟走廊見證“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中宏網北京3月19日電(記者王鏡榕)巴基斯坦總統阿里夫·阿爾維3月16日到17日對中國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正式訪問。

梅冠群訪談(下篇):中巴經濟走廊見證“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這是阿爾維總統當選以來的首次中國之旅。訪問期間,在習近平主席和阿爾維總統共同見證下,雙方簽署了包括《國家糧食安全與研究部關於加強植物病蟲害防治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在內的多項合作協議和諒解備忘錄。兩國共同發表了關於深化中巴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的聯合聲明。

  日前,中宏觀察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梅冠群就相關話題接受本網專訪。

  中宏網記者:結合這次中巴領導人會晤成果以及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您對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未來發展怎麼看?

  梅冠群: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旗艦項目,事關“一帶一路”建設全局,必須建成建好。隨著“一帶一路”建設進入高質量階段,作為旗艦項目的中巴經濟走廊也必須突出“高質量”,要由“大寫意”向“工筆畫”轉變。

  一是建設重點要從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向發展產業和建立園區傾斜。

巴基斯坦基礎設施薄弱,走廊建設之初投資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是十分必要的。隨著基建取得重大進展,未來走廊建設要更多交給企業去做。要進一步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政府負責編制規劃、制定支持政策、改善營商環境、牽頭開展重大基建項目等等,企業則應成為走廊建設中市場化經營領域的主體,要著重吸引社會資本和民營企業赴巴投資設廠,推動兩國形成相互嵌套的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

  二是走廊建設工作可以適度向民生項目傾斜。民生是巴基斯坦新一屆政府高度關注的議題,要利用好援外資金幫助巴方解決一些民生困難。援外資金是花小錢辦大事,要使援外資金重點向巴方教育、醫療、飲水等民生項目傾斜,使更多巴民眾對走廊不僅有感性認識,還能有獲得感。

  三是處理好走廊建設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關係。走廊建設不只是中巴兩家的事,也涉及到其他關聯方的地緣政治、地緣經濟利益。走廊建設不應搞“小圈子”、關起門來搞建設,而應該打造成面向各關聯方乃至世界各國的開放性合作項目,儘量使各方成為走廊建設的積極力量。要做印巴關係的關鍵第三方,以不站隊、不拉幫、不結派的域外協調者、調解者身份處理南亞關係,印巴兩國都是大體量的發展中國家,要推動兩國把目光聚焦到發展上來。要更多地吸引國際組織和域外國家參與走廊建設,形成“中巴+”的走廊建設格局,不僅歡迎中東國家參與,甚至也歡迎美、歐、日、印等國家參與投資獲利,一旦這些國家在巴有資產投入,就會減少製造走廊的負面消息,中巴走廊也將成為面向全球的開放平臺。

  四是可以研究更好地發揮人民幣作用。“一帶一路”可以和人民幣國際化結合起來。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人民幣形式開展重大項目投資,沿線國家持有人民幣後,採購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成套設備、工程裝備、勞務服務。中國從沿線國家進口也可通過人民幣支付,沿線國家獲得人民幣後也可從我國進口商品,帶動中國出口產業發展,從而形成進出口平衡、對外經濟合作雙輪驅動的有利局面。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可以率先進行這方面的探索。當前巴基斯坦對中國存在貿易逆差,人民幣獲取能力還不足,短期可加大雙邊本幣互換力度,為巴方金融系統注入人民幣流動性,以人民幣形式對巴開展投資,中長期可以擴大中國從巴方進口,實現中巴貿易平衡發展,形成巴方通過吸引投資和出口獲取人民幣、再用人民幣購買中國產品的暢通機制,建立基於貿易和投資的人民幣循環格局,這有利於幫助巴基斯坦擺脫長期存在的美元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