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渭區南塘小學魏焱鑫:音樂不斷 精神不倒

線上教學開展的如火如荼,在這不同往日的課堂,在這非常時期的課堂,你可曾想過學生最需要什麼?還像以前教學內容不變,課程進度安排順序不變,只改變教學方式嗎?還應該保持以往的常規教學嗎?

當然不是!特殊時期,不僅要有特殊的授課方式,還要調整不同的教學內容。對於音樂教師來說,怎樣的教學內容更適合線上的音樂課堂?以下可供參考和選擇:

一、適時的旋律

教育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就是健全人格,對人生命的成全。你是否忘記初心,走入誤區迷失方向,忽略了孩子身心的全面發展和他們作為人的義務責任和擔當。

在這危難的時候,舉國抗疫的時刻,怎能讓我們的孩子置身事外漠不關心,永遠躲在保護傘下,音樂老師應該拿起音樂的指揮棒,指引他們如何正確面對疫情,如何更有情懷和擔當,如何堅定愛國主義信念。

非常時期,人間大愛,很多優秀的音樂作品湧現,如廈門六中合唱團雲合唱《微光》,唱出了對醫者的致敬。再如一群海外的年輕人、伯克利音樂學院的學生,他們共同演唱的《明天會更好》向中華同胞傳遞著海外遊子對我們的牽掛和祝福,中華兒女無論身在何地都不離不棄,眾志成城,同舟共濟。

《我們在一起》山河不分離,風雨無情人有情,你不放棄才有生命的奇蹟。

《天佑中華》風雨壓不垮,苦難中開花,這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堅強和理由。歌曲大氣磅礴,充滿感動和激情,句句彰顯共勉的力量。

……

這麼多佳作,無一不是此時孩子們最需要的適時教材,無論作為欣賞或學唱內容都很好。

社會即課堂,生活即教育,讓我們用起音樂——這最有感染力的語言,拿起音樂——這最有力的武器。

二、長篇的作品

以往在學校上課,一節課40分鐘,如果一首音樂作品聽一遍都需要十幾或二十幾分鍾,當簡要講解和必要探討之後,完整聆聽一遍都略顯緊張,更何況想多聽幾遍,時間更是不允許。現在宅在家裡,相對來說時間上是比較寬裕、靈活,老師有重點的給予學生指導之外,更多的時間應留給他們去多聽、多增強自我感受。就算可能有多種網課,但我們的課間活動時間、用餐時間、眼睛放鬆遠眺時間或是其他空餘時間都可以充分利用起來,這不僅讓學生的家庭生活變得充實、高雅,更重要的是每每多聽一遍,感受就會加深一點,音樂對身心的影響就擴大一點。如:四年級教學內容《彼得與狼》、一年級教學內容《三個和尚》等。

再如五年級下冊第五課《京韻》裡的欣賞內容樂曲《京調》和演唱內容京歌《京調》,從名字上我們都能看出他們是有密切聯繫的,樂曲《京調》取材於京劇唱段《蘇三離了洪洞縣》,京歌《京調》又是根據樂曲《京調》的主題填詞而來。前者表現形式是笛子與樂隊,需要聆聽欣賞,後者需要學唱。因為這幾個內容聯繫太密切,學習他們之前,很有必要聆聽《蘇三離了洪洞縣》。那麼如果放在學校的常態課裡,若分課時教學,時間雖然充裕卻不能趁熱打鐵,若放在一起,教學時間又略顯緊張,這就會出現這種情況:要麼欣賞充分但練唱不夠,要麼練唱充分但欣賞欠缺。倘若把這一課放在空中課堂來教學,就解決了以往教學時間不夠的尷尬。

如果你有同樣的教學需要,完全可以改變常規的教學順序,在空中課堂裡發揮優勢。

三、拓展的知識

教材中每一個音樂作品都是極有代表性的,它或許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精神,或許表現了一個地方的音樂風格,也或許向同學們傳遞著了一個特別的音樂知識。

比如五年級下冊第二課的演唱內容《巴塘連北京》,這是一首流行於四川巴塘一帶藏族聚居地區的民歌,它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民間歌舞形式,由領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隊前領舞伴奏,男女分成兩個圈,自右向左載歌載舞,故稱為“巴塘弦子”。 “巴塘弦子”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不看弦子舞,不算到巴塘”,那麼學生不瞭解這些文化背景,怎能算學習了《巴塘連北京》,本課需要知識拓展,需要老師蒐集有關文字資料、圖片資料,最好是視頻資料來向學生介紹巴塘的相關音樂文化,拓寬學生的民族音樂文化視野,讓他們知道巴塘的地理位置,知道巴塘被譽為“弦子之鄉”,知道巴塘弦子是保存最完好的藏族音樂的“活化石”……空中課堂可以讓學生了解的更充分。

四、舞動的樂曲

手語舞是經過美化的手語,不僅很美還有趣味性,是吸引學生學習的一種途徑,它激發了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還幫助記憶和理解,從學習中還能懂得對聾啞人的尊重和關愛,是對愛的傳遞。我們的小學音樂教材中有一些歌曲非常適合配合手語舞邊唱邊跳。

比如:五年級下冊第七課《愛的人間》,為這首歌曲編排的手語舞深受大家喜歡,但在常規的學校課堂中,要把歌曲唱準又要學習手語舞動作,可能會一節課時間不夠,可能會教室空間不夠,可能會羞澀放不開,也可能一部分學生學會了一部分學生接受較慢……現在,我們完全可以把它提前到這個特殊時期來教學,這首歌曲除了比較適宜現在人們的情感需要,也適宜在空中課堂學習,學生在自己家裡,無拘無束,根據自己的情況可以學三遍,也可以學五遍,可以自己陶醉在歌舞之中,也可以邀家人一起親子活動,豈不美哉。

除了課本上的學習內容,抖音上的手勢舞《不放棄》、《聽我說謝謝你》《加油武漢》簡單易學、短小優美、釋放身心又深受人們喜愛,也是音樂空中課堂不錯的選擇。

五、探索的領域

是不是隻有到外面的世界才能探索?當然不是,家也是值得我們用心去探索的小世界。是不是隻有西洋樂器、民族樂器諸如此類才算是樂器,當然不是,家裡的鍋碗瓢盆桌椅板凳都是被我們忽略的、等著我們去探索開發的特別樂器,不是隻有鋼琴能彈手鼓能敲,去探索演奏那些廚房的鍋碗瓢盆、餐桌上的高低水杯吧,聽聽他們的聲音是清脆還是低沉,大碗、小碗、盤子、鐵鍋聲音一樣嗎?杯子裡盛入不同的水,聲音有高低之分嗎?摩擦報紙、拍打牆壁、晃動塑料袋、掉落的黃豆綠豆又是什麼樣的聲音?這些有趣的聲音像什麼?展開你的想象,發揮你的創造力,把這些原生態的聲音加以節奏、力度、長短、演奏順序等等的變化,編排成你想要的情景,那麼,你就是小小音樂家。

六、勵志的音樂

學習音樂也是需要興趣的,但興趣有時會轉瞬即逝,如果把這些不太穩定的興趣慢慢轉化成一種信念、一種熱愛,那音樂學習會更執著而堅定。那什麼能帶來這種信念和熱愛呢?我覺得很多優秀的與音樂相關的影片、紀錄片都是不錯的選擇。

比如:《音樂之聲》這部歡聲笑語的喜劇片反映的是嚴肅、深刻、崇高的人道主義內涵,片中的歌曲情景交融,雅俗共賞,惹人喜愛,其中《雪絨花》《Do-Re-Mi》《孤獨的牧羊人》均被選入音樂教材。再如:《放牛班的春天》,一群原本頑劣的孩子在老師的帶動下組建了合唱團,他們用發自內心的純淨歌聲告訴大家永不言棄,堅持夢想就是勝利。還有影片《神秘巨星》講述了印度少女希婭突破歧視與阻撓,堅持追尋音樂夢想的故事。

……

葵花總是向陽開,陽光總是雨後來。相信此次抗疫之戰必定勝利,疫情留給人們的警示和啟示也必須要珍惜。音樂空中課堂的啟示不光侷限在疫情的這幾十天或幾個月,這期間湧現的優秀教學案例碰撞出的新的教育思想,仍然可以作用到以後的正常教學中。願我們共同努力,不斷思索,因為,音樂不斷,精神不倒!

临渭区南塘小学魏焱鑫:音乐不断 精神不倒

魏焱鑫,一級教師,陝西省教學能手,渭南市少兒聲樂大賽優秀輔導教師,臨渭區“送教下鄉”優秀示範課教師、中小學教師“341浸入式”培訓項目優秀指導教師、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導專家、教師業務研訓優秀指導教師。現任南塘小學音樂教師。

初審:賈偉宏

終審:賀維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