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行業到底還能不能幹?

疫情後餐飲哀鴻遍野,看到的是滿大街的關門轉讓,聽到的是唉聲嘆氣,客人少,收入低,入不敷出。

餐飲行業到底還能不能幹?


都說餐飲賺錢,這次餐飲業向全社會上交了一張最真實的答卷,大餐飲賺的是品牌錢,小餐飲賺的是辛苦錢,中國人在餐飲上的消費,比起房租和人力成本,大眾消費水平並不高,快餐在一線城市人均20元左右,二線城市人均15元左右,聚餐性消費一線城市人均不過100元,二線城市70元左右,三四線城市40元左右。餐飲行業大部分加工製作,都是靠傳統的人力手工,人均創造價值很低,多數的餐飲基本就是賺工錢,沒有什麼剩餘價值。在競爭激烈,技術含量不高,進入門檻低的餐飲行業,維持高利潤率也不可能,你聽到的餐飲70%以上的毛利率,都是在連鎖加盟公司招商書上宣傳的,除了極個別的餐飲品牌,和餐廳個別菜品,一般餐廳55%以上毛利率就不錯了。在餐飲市場還不明朗的當下,創業者應避開餐飲創業,老餐飲也要穩住,餐飲行業不是股市,沒有什麼底可以抄。


餐飲行業到底還能不能幹?


餐飲到底還能不能幹?答案是肯定的,能幹,只是你有沒有資本和能力幹!


餐飲再難幹,也比戰爭年代攻佔山頭容易,如果你有誓死做餐飲的決心,認準方向,找對老師,學習同行的成功者,白天干,晚上練,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少學知識,不講理論,只有幹,幹,幹。


看一輩子地圖,不如走出去體驗一天。


一萬篇新型冠狀病毒論文,不如醫生護士前線治病救人。


實踐出真知。


開心一哥網絡雜談,扯淡,聊天,講故事,扯出餐飲真相,聊出餐飲幹法,講出餐飲天地。

不想知識,只想幹,幹,乾的可關注餐議院開心一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