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國家實力,“君”與“軍”同樣重要

中國人很喜歡雙喜臨門的喜氣, 2020年看上去是一個對稱美滿的年份,承載了所有人的新年願景和啟程希望,然而,一場悄無聲息的戰役上演,新冠狀肺炎在全國蔓延。

本可以在教室聽老師侃侃而談的我們,去守著手機屏幕學習網絡課程。這學期有一門《軍事理論》課,通過視頻的學習,我瞭解到了更多關於軍事更加專業的理論知識,感觸的更深的是軍事理論的背後是國之興起,“君”與“軍”尤為重要。

“君”為何重要?

我崇拜高尚之人的君子風範。《禮記·大學》中有言曰“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這句話被無數人引用,在我看來,這段話蘊含了一個君子的至高標準。

提升國家實力,“君”與“軍”同樣重要


格物致知,意誠心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能以這種標準嚴苛對待當今世人,有些理想主義色彩,但是我們可以“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有能力的,可以研究創造出國之重器,可以傳播優秀文化;也可以在升國旗時大聲唱出國歌,可以在電子屏前為國之驕傲大聲叫好……幼稚之年、青春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天命之年,耄耋之年的中國人,不限年齡是否老矣,不限力量大小,都在各自出力,這些均可稱為君子。

君子多了意味著眾人的思想覺悟高了,所有中華兒女的團結力和凝聚力空前強大。一個國家最不能缺的是人民的價值取向和意志力,這是國家重要軟實力的突出體現,而當前世界競爭的關鍵就是各國軟實力的競爭。

提升國家實力,“君”與“軍”同樣重要


這種“軟實力”,能夠像擰緊的繩子一般,勁兒往一處使。產生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祖國在哪裡,我就在哪裡,祖國需要什麼,我就能成為什麼。在軍事上轉化為強大的戰鬥力,在經濟上轉化為巨大的生產力。君子養成,凝聚合力,助國騰飛。

“軍”為何重要?

軍對我而言,我愛的可能是它體現的一種責任,一種擔當,一種硬氣。

是曾經爸爸在軍營中的崢嶸歲月,是他身上的一身軍綠色服裝,是我做錯事後爸爸的站軍姿懲罰,是對於我嚴格的管教。

軍對我而言,是我對於《特種兵之火鳳凰》這部影視劇的瘋狂迷戀。小時候,我幻想著有一天自己穿上軍裝,做個軍中巾幗,或者是個神槍狙擊手,一槍擊斃犯罪分子,救人質於危難之中。可能別人看來當做童言無忌,但確確實實是那個時候我的狂熱想象。

後來,夢想因為各種現實因素沒有實現,但是,滿腔熱血卻從未消散,我總覺得秋瑾那句“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就是為我量身打造。

提升國家實力,“君”與“軍”同樣重要


到現在,看一些軍事題材的電影,我還是會熱淚盈眶,會咬牙切齒的謾罵敵人的狡詐,會聽到衝鋒號角的響起而暗自竊喜。我相信,每一個深諳中華民族血雨歷史的中華兒女,心中都會如此“衝動”。

然而,同是國人,不可利用熱血衝動而造言生事,力求客觀真實,不可莽撞。我們推崇愛國教育,希望燃起國人心中“衝動”,不做麻木利益燻心的木偶,但不效仿極端民族主義復仇,理性愛國。

軍對一個國家而言,是國家對內保障,對外防禦的硬件設施。有善勇驍戰的軍人,是治國安邦的執行力量,有威力巨大的軍事武器,是威懾敵國的最佳助手,有客觀真實的軍事傳媒作品,是我們人以史為鑑,審視問題的鏡子。


提升國家實力,“君”與“軍”同樣重要


軍屬於國家的硬實力,國防力量是一個國家能否安穩太平的重要保障。我們領略殲-20的神秘,幻想東風導彈的殺傷力,渴望追尋核潛艇的蹤跡,未曾深入謀面,耳聞即可喪膽。

我們學習軍事理論,就是為了增強國防意識,這實際上是在打造我們的國防“軟實力”。“軟實力”以“硬實力”為支撐,又反過來影響“硬實力”。所謂“軟硬兼施”,治理有效。

中國的傷口,國人的痛處,終將痊癒,雖已留疤,不礙前行,以此為疤,負重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