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思維啟蒙 導讀

導讀

孩子的教育越來越多的被家長重視,從胎教開始,我們就做了各種各樣的準備,希望將來能培養出一個健康、能幹、各方面不讓家長操心的人。

從孩子有基本的理解能力開始,我們就參照各種標準,對比各種教材版本來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等等。但是最根本的是,我們作為家長,我們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到了哪個程度,以及如何正確、合理、適度的引導孩子接受,並且可以舉一反三的運用起來,變成自己的能力,甚至不斷拓展、創新,自我激發出更深的潛,這個是我們要注意的。當然,大部分的基礎知識,孩子都是可以從學校裡學來,所以我們這裡強調的是我們力所能及的能教授給孩子的一些方法,或是言傳身教,也或是耳濡目染。所以,學習不單單是孩子的事情,你有了孩子,也需要跟著孩子一起學習進步。

從孩子有了基礎的認知能力開始,我們就開始教一些基礎的,比如認識人,玩具,食物、場所等,這些是跟生活息息相關,不可分割,不得不去認識的。所以我們發現,這些東西教起來很方便,孩子也容易記住。慢慢的,我們教他們數數、顏色、形狀,比起第一步的那些,這些接受起來就難了一點,再後來我們教他們算數、文字,更難了一些。以此類推,其實越靠後的東西,使用率越低,理解接受起來越難。像金字塔一樣,塔尖上的東西,往往只有極少的人能理解接受。這樣,我們就能夠了解,想要更容易的學習,可以讓知識更貼近生活,或者說是從生活中去發現知識。

那麼這就是方法了。怎麼去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還是需要家長從日常生活中去發現,什麼樣發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而且願意接受。每個孩子的家庭環境對於孩子思維、行為的影響很大,所以,不要總拿別人家的孩子作對比。也許你的家庭和別人的大相徑庭,作為家長的你更不是“別人家孩子”的家長,所以,打住那些“別人家的孩子”吧。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儘自己的能力去學習,把孩子能自然接受的,更愉快的加深,不能自然接受的,和孩子一起學習,想一些更符合自己家庭環境的方法,潛移默化的教授給他,至於那些確實不能接受的,與其挖空心思的讓他更反感,倒不如讓時間慢慢教會他。

下邊來說一些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注意的一些問題。我會慢慢的把自己的一些體會和一些方法和大家分享。對於一些具體的方法,也會摘一些好的給大家參考。如果大家覺得還需要詳細的資料,可以推薦給大家一些具體的資料。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在快樂的學習環境中成長

可以關注我,持續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