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缺口罩,不是咱們產量不足,原因是這樣的

這些日子看著國外疫情狀況不斷惡化,無論是確診人數還是死亡人數都在不斷地升高。

從各大網站的發佈的疫情圖來看,似乎還看不到拐點。

無論央視的報道還是網絡新聞都可以瞭解到,國外醫療防護用品的嚴重不足。

昨日發了一文;意大利醫院內啥樣子,從中可能看到他們醫生沒有防護服。

想一想,我們國家已控制住疫情,而且很多地方正在加大馬力生產口罩。

3月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宣佈,我國口罩日產能與日產量連續快速增長,已雙雙突破1億隻。

時間過去有半個多月了,很多地方加大了口罩的生產,想來現在的產量更加充足,而且我們國內也需要不了那麼多了。

看看下面的新聞標題,可以想像我們還在加大口罩的生產能力。


國外缺口罩,不是咱們產量不足,原因是這樣的

他們稀缺的東西,我們有,這不是雙贏嗎?

01

可是,問題不是我們想象的沒有那麼簡單。

很多“民轉醫”的企業和“醫轉外”企業是需要辦證的。

一方面在國內要辦理生產與出口的證。 這個證只要符合條件都沒什麼問題。

另一方面得辦出口國家所認可的證書。也就是歐盟強制產品認證,也就是CE認證資質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認證,也就是常說的FDA,它們是進入歐美市場的敲門磚。

眾所周知,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增強,很企業的產品已是世界一流產品,但人家先不看質量怎麼樣,都先問有沒有CE證書或FDA證書。

大家都看到口罩在漲價,這認證費用也是水漲船高的。這個我們可管不了,只要還有利潤,高點就高點吧!

但還有一個解決不了的難題,那就是國外疫情日漸嚴重,認證機構的員工不上班,只能等著他們來上班,如果認證不了的話,只能退款了。


國外缺口罩,不是咱們產量不足,原因是這樣的

02

規則是人定的,在特殊時期當然也得權衡利弊吧!

最近歐盟國家內發生了好幾起截留別國口罩的事件。生死存亡面前,各種攔截的理由都出來。

歐盟會員發佈了緊急措施:對於手套、眼罩、口罩、防護衣等防疫用品的進口開啟綠色通道!

不過還是有條件的,那就是產品必須確保滿足相應法規或指令的關鍵安全和健康要求。限歐盟成員國官方或授權機構採購的防護產品可以沒有CE標誌(由市場監督部門進行抽查,發現問題再進行處罰),但是隻能給醫護人員使用,不能在當地市場上銷售。

有點不太理解這個最後一句話,醫護人員都能用上了,老百姓怎麼就不能用了。是不想進口那麼多嗎,嗎,是人命重要還是利益重要呢!


國外缺口罩,不是咱們產量不足,原因是這樣的


03

不由得想起幾年前看到的一段話:

三流企業賣產品,二流企業賣專利,一流企業賣標準。

做產品的我們已付出了太多太多,希望中國標準早日走向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