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東風下,扶貧劇還能“扶”幾年?


去年11月底殺青,今年3月18日在湖南衛視黃金檔開播,《綠水青山帶笑顏》的上星速度讓人驚訝。此前,網傳這一檔期有《孤城閉》等三部劇集爭奪,誰都沒想到,最後“上位”的是這部此前宣傳寥寥的扶貧劇。

“感謝總局和陝西局的支持,讓這部劇創造了最短過審上星記錄。”新媒誠品總經理、該劇的總製片人尹香今告訴娛樂資本論,這部劇在審查上簡化了很多流程,一路綠燈放行。3月10日廣電總局召開視頻會議部署脫貧攻堅題材播出工作之後,3月13日片方就接到了湖南衛視的上線通知。隨後,雙方迅速簽訂購劇合同,並在3月15日官宣定檔。

政策東風下,扶貧劇還能“扶”幾年?

某一線衛視員工告訴小娛,由於政策原因,這樣的空降劇今年恐怕還會有很多。2020年作為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扶貧劇將會持續播出一整年。不同於去年第四季度各衛視扎堆播獻禮劇,今年的扶貧劇將會在各衛視分批播出。如今湖南衛視算是在五大衛視裡打了個頭陣。

不過,儘管其他衛視沒播扶貧劇,目前在播的劇集也屬於獻禮劇。東方衛視、北京衛視聯播的《如果歲月可回頭》是建國70週年獻禮劇;浙江衛視、江蘇衛視聯播的《冰糖燉雪梨》是助力冬奧會獻禮劇。下半年還會有一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獻禮劇和抗疫劇播出。

3月16日,央視率先開播扶貧劇《一個都不能少》。廣電總局也公佈了22部重點扶貧劇名單,其中較受關注的除了楊爍主演的《綠水青山帶笑顏》,還有靳東主演的《溫暖的味道》和郭靖宇團隊的《最美的鄉村》。

政策東風下,扶貧劇還能“扶”幾年?

政策東風下,扶貧劇還能“扶”幾年?

由於全國各地的城市化和主流觀眾的年輕化,農村題材的衰落不可避免,作為農村題材中的重要分支,扶貧題材也日漸衰落。但進入2018年,主旋律題材逐漸成為各大影視公司的追逐熱點。扶貧題材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娛樂資本論統計了近五年來當代農村題材電視劇的備案情況,果然自2018年起,農村題材迎來了一個小高峰。2019年當代農村題材備案佔比為8.51%,遠高於2017年的4.79%。

政策東風下,扶貧劇還能“扶”幾年?

在政策東風的加持下,扶貧題材電視劇能否一舉翻身?眾多扶貧劇中,能否出現兼具口碑和熱度的主旋律佳作?娛樂資本論採訪了幾位關注扶貧題材的製片人、導演和編劇,試圖探討這一題材如今面臨的困境和今後的發展方向。

影視公司和衛視提前佈局,扶貧劇隨獻禮季“起飛”

“扶貧”是農村劇中的一大主題。早在去年六月,扶貧劇《一個都不能少》舉辦劇本研討會時,中廣聯副會長、文藝評論家李京盛就提到,“近來看了十個農村題材的選題,其中有七八個寫的都是扶貧。”但隨著極端貧窮和髒亂差的地區越來越少,以及電視劇的取景需要,許多扶貧劇開始強調“鄉村振興”,不再一味展現破破爛爛的農村景象。

《綠水青山帶笑顏》就是這樣一部劇。劇中的取景地博山在山東省並不算貧窮地區,劇中展現出來的村莊環境和整體設施也不差。“要說扶貧劇,我覺得更像博山的宣傳劇。”坐擁47萬粉的山東本地博主“淄博筆記本”在微博上表示。

但該劇的導演周英男透露,一開始選擇在北方拍攝,正是因為中國大部分北方地區經濟發展要落後於南方,所以才選了一個相對“落後”、風景又足夠美的地區——博山,這是對“兩山”精神(主要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最好的詮釋。

本劇的總導演、總製片人劉流表示,這是一部“講述年輕人返鄉創業的田園風青春勵志劇”。劉流因出演《鄉村愛情》系列裡的劉大腦袋而廣為人知,《綠水青山帶笑顏》也延續了他一向擅長的輕喜劇風格,頗有點《鄉村愛情》的味道。

政策東風下,扶貧劇還能“扶”幾年?

劉流也出演了《綠水青山帶笑顏》

和許多在2018年主旋律之風漸起之時備案的項目不同,早在2017年,《綠水青山帶笑顏》就已經在廣電系統備案,編劇徐正超在各省農村體驗了三個多月,很快寫出了劇本。當時劉流就想到,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關鍵一年,是播出的最好時機。於是,在把手上其它幾個項目做完後,劉流開始找投資方和拍攝地。

2019年6月,劉流把這個項目推薦給萬達影視旗下新媒誠品的總經理尹香今。當時主旋律題材已經被炒得火熱,各大影視公司都在加大主旋律作品的儲備。“作為影視創作者,我們要用自己的創意和想法,吸引更多年輕人來關注主旋律作品,傳遞正能量。” 此前,尹香今已經看了十幾個扶貧題材項目,但都不是很滿意。

“相比之下,《綠水青山帶笑顏》的視角比較獨特。一是挖掘當地的自然資源開民宿,二是發揚當地的傳統工藝,這兩者都體現了年輕人返鄉創業的新思路,即用知識從根本上改變鄉村面貌。”尹香今說。她把這個項目上報給集團,很快獲得了萬達影視集團總裁曾茂軍的支持。

萬達影視參與投資後,尹香今又把這個項目推薦給芒果娛樂,組建了出品方陣容。2019年8月底,《綠水青山帶笑顏》在博山開機。拍攝過半時,片方剪輯了部分素材舉行了看片會,邀請各大投資方和衛視前來看片。

政策東風下,扶貧劇還能“扶”幾年?

《綠水青山帶笑顏》出品方

“這類題材的特點是製作成本較低,過審也相對容易,但銷售壓力會比較大。”說起扶貧題材和軍旅題材、歷史題材等其他主旋律題材的不同,尹香今坦言。但由於2020年是個可以預見的脫貧攻堅宣傳節點,衛視出於政策需要必然會產生購劇需求,所以銷售風險要小很多。

為了趕上政策“東風”,劇組在開機前就算好了日子:最好能在兩會期間或下半年脫貧攻堅宣傳季播出。劉流告訴小娛,整部劇能用三四個月時間做完後期,關鍵在於“打提前量”,邊拍邊剪。尹香今也表示,雖然疫情給後期製作帶來了很大困難,但大家還是共同努力趕上了這次難得的播出機會,“春節後我們就申請了發行許可證。”

扶貧劇有多難寫?黨政內容多、難吸引年輕人

《綠水青山帶笑顏》8月底開機,11月殺青,高效率的拍攝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

“劇中的民宿由當地企業家出資搭建,戲拍完後就會開業迎接客人。我們希望這部戲播出後,博山的網紅公路會更火,博山的美食和傳統工藝產品也能更暢銷。”尹香今告訴小娛,和當地文旅業結合,是許多扶貧劇都會採用的做法。

扶貧劇《最美的鄉村》的導演巨興茂也告訴小娛,每到一個村拍攝,村委的宣傳部長都會跟著他們,看他們辦公室的佈景是否符合政策標準。一些需要大量群演參與的場景,村幹部還會幫忙協調村民的時間。

政策東風下,扶貧劇還能“扶”幾年?

之所以能獲得大量支持,主要是因為扶貧劇能宣傳農村政策,帶動地方旅遊業。和其他主旋律題材不同,扶貧題材和當下的法律和政策密切相關,劇本中涉及到大量的黨政內容。“又紅又專”的出身能讓扶貧劇項目獲得各級政府的支持,但也加大了劇本的創作難度。

“如果不熟悉國家關於農村的法律政策及十九大精神,很難寫好扶貧劇,其它劇很容易找槍手代筆,扶貧劇不行。每年的一號文件、農村的選舉法、土地法、承包法……這些編劇都得爛熟於心。”專注於創作農村題材近20年的編劇谷凱告訴娛樂資本論。

谷凱因在2007年和潘長江合作農村劇《清凌凌的水 藍瑩瑩的天》成名。2014年,他和導演張永新合作的《馬向陽下鄉記》在CCTV-1開播,收視率穩居全國第一,攬獲了包括飛天獎、金鷹獎在內的多個電視劇獎項。目前,由他擔任編劇的《溫暖的味道》正在拍攝中,預計將在第三季度製作完成。

政策東風下,扶貧劇還能“扶”幾年?

在谷凱看來,真正的扶貧劇應該準確反映農民最關心的問題,“每年的一號文件下來後,都要第一時間研讀,看和以往有什麼變化。比如最近農村建設用地的審批權下放到省了,這就是個重大信號。”

因為扶貧劇本身具有的政策宣傳性質,劇中對於黑暗面的揭露也要點到為止。比如有些地方開展掃黑行動後,發現村霸其實是村書記,但這些很難直接表現,“村書記是誰選上去的,為什麼他能選上去,這些都不能深究。”谷凱直言。

和谷凱一樣,《最美的鄉村》編劇之一楊勇也從事農村劇創作近20年。2018年,他和導演郭靖宇合作的造林題材獻禮劇《最美的青春》豆瓣評分高達8.3。70後的他出身於河北省黨政機關,熟悉政策,尺度拿捏精準。

為了更準確地反映政策,《最美的鄉村》在拍攝時成立了黨支部。黨支部成員都是劇組裡的黨員,負責培訓群眾演員。因為很多群眾演員都是當地農民,沒學過表演,需要統一訓練,“關於政策的臺詞必須一字不差,比如精準扶貧、黨旗紅什麼的。”巨興茂說。

因為黨政內容較多,扶貧劇往往娛樂性較弱,較難贏得年輕觀眾。為了吸引年輕人,一些扶貧劇開始嘗試加入民宿、直播等流行元素,在《綠水青山帶笑顏》中,男主楊爍在博山的創業項目就是民宿,馬蘇飾演的第一書記也提出要用短視頻帶貨。

政策東風下,扶貧劇還能“扶”幾年?

在尹香今看來,吸引年輕觀眾更重要的一點是要引起他們的共鳴。所以《綠水青山帶笑顏》不僅僅是一個講述脫貧攻堅的故事,更是當代年輕人多元價值觀的一場蛻變。劇中男女主都是在北京打拼的年輕人,對前途迷茫且沒有安全感,最終選擇返鄉創業實現自身價值,這是當下很多選擇返鄉創業的年輕人的真實寫照。

2014年的《馬向陽下鄉記》,吸引年輕觀眾的地方則在於故事一波三折,體現了複雜的人性。有網友稱其為“鄉村紙牌屋”,“把農村人雞毛蒜皮的小心機寫得淋漓盡致”。“你真正關心農村的話,會發現農民一點都不傻。為了在嚴酷的現實中生存,他們甚至比城裡人還聰明。”谷凱說。雖說扶貧劇帶有一定的政策宣傳屬性,但影視內容本質是娛樂產品,仍要追求好看。

利潤率低、演員難找……扶貧劇還能“扶”幾年?

儘管《綠水青山帶笑顏》相比以往的扶貧劇有頗多創新之處,今年還有好幾部班底強大的扶貧劇待播,但藉著“脫貧攻堅”的政策東風,扶貧劇真的能從此振興嗎?

從市場環境來看,這些年來扶貧劇確實比較難走。一位正在籌拍扶貧劇的製片人告訴娛樂資本論,影視公司拍扶貧劇一般都是政治任務,因為不賺錢。目前消化扶貧劇最多的平臺是央視,但央視的購劇價格一向不高,“我們前年的劇賣給央視,去掉髮行代理費也就是10%左右的利潤。”

如果發行到二三線衛視,至少得賣給兩個衛視,“不然得虧死”。如果想發行到一線衛視,演員陣容得足夠強大。但一線明星裡合適的演員並不好找,要麼氣質不夠“土”,要麼不願意演。

“能吸引到知名演員的扶貧劇,如果不是劇本和班底特別好,就是領導打了招呼。”上述製片人透露,“演員總是要給廣電總局或者中宣部面子的。”

2014年的《馬向陽下鄉記》,出品方是山東影視集團,導演是張永新,最終能請到吳秀波加盟就是憑藉紮實的劇本和強大的班底。“在接《馬向陽下鄉記》這個項目前,吳秀波推了三十多個劇本。”谷凱說。

如今,《馬向陽下鄉記》的第二部《溫暖的味道》請了靳東擔任主演,配角李乃文、吳越、高露等也是近年來熒屏上較為活躍的演員。某業內人士透露,《溫暖的味道》是去年為數不多投資過億的電視劇項目。這樣大的投資如果發行到央視回本並不容易。但因為現在廣電總局鼓勵衛視多購買扶貧劇,該劇的品相也不錯,最終很可能會在兩個一線衛視聯播。

政策東風下,扶貧劇還能“扶”幾年?

不過,這種特殊時期的特殊項目並不會成為常態。等完成脫貧攻堅宣傳任務,扶貧劇的產量恐怕又會回落到正常水平。扶貧劇不像軍旅劇、公安劇等其它天然具有類型化特徵的主旋律題材,很難市場化,也就難吸引大量影視公司投拍。

作為一名熱愛農村題材的編劇,谷凱對2021年後扶貧題材的回落已經有了心理預期。但對這類題材的發展,他並不悲觀。他認為扶貧劇雖然受眾窄,但永遠有人看,身邊有幾個喜愛農村題材的編劇也一直在創作。

“如今農村無人種地,一旦在國外買不到糧食,中國人吃飯怎麼辦?政府只會拿錢扶貧的做法也不可持續,光靠輸血沒用,農村得有自己的再生能力。”谷凱說。他希望通過扶貧劇喚起大眾對農村問題的重視,鼓勵年輕人回鄉建設。

而在扶貧主題之外,農村劇還有更遼闊的創作空間。在谷凱看來,與其說是“扶貧”,“致富”才是農村劇永恆的主題。農民想的永遠都是怎麼過好日子,怎麼賺錢,“真正的農村劇應該關心農村的土地,關心農民的飯碗,關心農民的幸福程度。而不是隻把農村當作背景,寫些家長裡短的、放城市裡也能發生的故事。”

伴隨著“城市化”的進程,越往後,農村劇越難成為主流題材,但政策東風或許會給市場帶來幾部扶貧劇精品。中國人常說“小富即安”,對扶貧劇來說,能趁這幾年獲得更多人的關注,能借此引發更多人對農村的思考,也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