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生死大事,迴避不如面對——解禁第五天

解禁第五天,3月21日,星期六,白天晴熱,剛剛開始下雨了。

一天比一天起得早,體力也一天比一天恢復得好。早上五點四十就起來了,六點零五分出門,照樣還是六點四十回家做早餐,今天小區裡三家超市都開門了。解禁以後就是第一天我出小區門一探究竟,後來就沒出門了。今天在小區對面的超市拿菜,只隔了一條馬路,拿完菜立馬回來。不只是我,我發現很多人已經習慣了就呆在小區裡面,就是可以掃碼出去,很多人依然還是選擇宅在小區裡面,小範圍活動。我想,原因有二:其一,宅習慣了,習慣成自然,外面多麼繁華也吸引不了人了;其二,疫情並未結束,為了安全起見,還是宅在小區裡面相對安全。這是最關鍵的。謹慎明智如我老爹,往樓頂跑都不願下樓,不也是出於安全考慮嗎?

晚飯後,我散步的時間更長,每轉一圈就壓一下腿,這樣我也記不得轉了多少圈,總之,已經沒有疲憊感了。這是第五天,明顯感覺體力快恢復正常了,我現在真正體會到那句話——生命在於運動。

不知為何,我最近總會不由自主想到一個問題:關於衰老以後的事情。人的一生有兩段時間是不能自己把控的:孩童時期和年老失能後。這兩個時間每個人都不能把握。第一,你不能選擇出生,不能選擇父母,也不能選擇讓父母怎麼樣養育你,這一切你都只能被動接受。人生的第二個不能把握的,是年老失去自理能力以後,這個時候人的大腦衰退,記憶力下降,身體衰退,甚至不能自理,年輕時再強悍的人到了這個時候也變得非常可憐。有些是子女在照顧,有些是在養老院,還有些……

特別是有時候看到有的老人晚景淒涼,這種感慨就更強烈,當生活不能自理,再遭遇不恰當的對待,甚至是語言辱罵身體虐待……那樣沒有尊嚴的活看著讓人心酸,不由得讓我想到我自己,我想,我老了以後,會怎麼樣?

不,我絕不要這樣度過自己的晚年。寧可有尊嚴地死去也不要沒尊嚴地活著。雖說,螻蟻尚且偷生,何況是人?我想,人啊,一定要在腦子還清醒地時候,把後面的事情都提前規劃好,甚至包括生死大事。有安排總比被動接受那些不恰當地對待要好。

人,活了一輩子,為兒為孫一輩子,難道到老,也不能真正為自己而活嗎?難道到死也不能有尊嚴地死嗎?前段時間我看到女作家瓊瑤寫給兒子兒媳的一封信,也有提到,交代自己身後事,其中有一條就是叫子女尊重自己的意願,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搶救,不能在自己的身體上插各種管子,還有不讓子女看到自己的遺體等等。

人,總有一死,迴避不如面對。誰知道誰哪一會呢?

願天下無災難,人間無疾苦,全球疫情儘快散去。

安寧隨筆。

面對生死大事,迴避不如面對——解禁第五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