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軍營又幹"老本行"(下) 撰稿編輯中原


1984年初,從炮團加農炮營偵察排,自作主張調師幹部文化學校擔任數學教員;1985年秋天,又赴開封師範學院中文系學習充電;1987年底,返回部隊調173團炮營榴彈炮二連,四年時間,轉了一圈又幹起了"老本行",真是與火炮有不解之緣。

三、當家理財

當了三年多的連長,學會了當家理財,懂得這樣一個道理,戰士在飯堂吃得笑哈哈,訓練場上就會嗷嗷叫,才會安心服役。

返回軍營又幹

團幹部股長(右五)和全連老兵一起合影留影

搞好連隊伙食,就得經常下伙房,與炊事班一起,研究調計伙食的問題。為了改善伙食,增加戰士營養,每週吃蒸肉、肉末蒸蛋。各班用自己的打菜盆,統一由炊事班裝料,蒸熟後各班自己領取,這樣既方便,又不扯皮,很受戰士們歡迎。

我帶領戰士們挖地窖,把菜地收的大白菜、白蘿蔔儲藏起來;還帶領戰士把白蘿蔔切成絲片,醃製鹹菜,這樣就可以節約經費,改善伙食,讓戰士吃好吃飽。

加強對炊事班的管理,改進製作方法,讓戰士們吃上白饅頭。一段時間,炊事班經常做"軍用饅頭",這種饅頭,既黃又硬,很不好吃,戰士們很意見。

電話班長肖建新在連務會上反映,"軍用饅頭"不僅不好吃,而且吃了一會肚子餓得快,缺乏營養,戰友們沒有體力,那怎麼搞訓練呀!電話班攀登固定,收放電線,是非常消耗體力的。

副連長我找到炊事班長,要他查明原因,迅速改正,可他說,現在是冬天,只能這樣。

於是,我立即召開炊事班班務會,進行了嚴肅批評,要求大家想辦法,一定要讓戰士們吃上又白又香的饅頭,並指出"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為什麼街上賣的饅頭,一年四季都又白又大!關鍵是人的問題,之後,再也沒有出現"軍用饅頭"了。

為了改善戰士的伙食,連隊開始餵豬,逢年過節,殺一頭豬,戰士們能吃到新鮮豬肉,可要買豬食料,成本比較高。為了節約開支,改變方法,就學著餵羊,一下子養了二十幾只,因為羊只吃草,而營區院子大,草坪面積廣,不需買食料。

一個意想不到事情發生了,有一天深夜,小偷跑到連隊把羊全部趕跑了,幸虧飼養員發現得早,才把羊群追了回來。第二天,我決定把羊群全部賣掉,剛好收回成本。其他連隊看到我們賣羊,有點不理解。可沒過多長時間,其他連隊的羊,全部被小偷偷走了。

返回軍營又幹

173團炮營榴炮二連戰友合影

後來,我們請教當地老百姓,為什麼小偷不敢偷豬,而專門偷羊,他們分析說豬好叫,偷豬容易被發現;而羊則不同,只要找到領頭羊,牽著它羊群就跟走了。兄弟連隊都說還是我們厲害,他們喂的羊全部打了水漂。

當了三年多連長,學到很多東西,受益匪淺。形成一套管理水平和風格,那就是建立獎懲機制,嚴格兌現落實,極大調動了官兵工作積極性,有效地維護了紀律的嚴肅性。還培養了一大批骨幹,他們在社會的各個崗位上,依靠自己的勤勞雙手、聰明才智,發家致富,大展宏圖。

四、記憶猶新

軍旅生涯二十多年,其中的許多事情,隨著年歲的增加,有的逐漸淡忘,但唯獨榴二連的兵和事,仍定格在我的腦海裡,往事彷彿就在眼前,歷歷在目。

一班長曲鋒因病住院,做了闌尾切割手術,連隊派員慰問,深深感動了他。出院後,他以身作則,帶病工作,一班的不論是學習訓練,還是作風紀律,均走在全連前面,當時軍區《前衛報》作了專題報道。

駕駛班長黎萬炎,1979年入伍,廣東湛江人,工作踏實,為人忠厚,工作給力,一次執行緊急任務,他駕車從東工人鎮直插李新店機場,為連隊迎得了時間。

返回軍營又幹

遊平頂山東工人鎮公園

代理排長甘從英,在軍太康農場,鎮守三個執勤點,他帶兵有方,能與兵打成一片,班長們很支持他的工作,所以,連隊有急難險重任務都交給他。那一年,我們在農場關口設置了執勤帳篷,戰士們身穿雨衣巡邏,一望無際的玉米,金燦燦的麥穗…還有甘排長身披一件舊軍用大衣,在帳篷前的留影,似一幅幅戰地漫畫,時常在腦海裡浮現。

連隊派邵同興餵豬,一次全連緊急集合,他沒有參加,派人喊他,他說沒聽見;接著又組織緊急集合,他又沒參加,派人再喊他,他把被子打好了,坐在床鋪上,又說沒聽見,弄得我們哭笑不得。

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我到豬圈檢查,發現豬圈裡沒有豬,感到很奇怪。邵同興說豬放假了,豬找不到食物,餓得滿地跑,不見蹤影。我立即動員全連找豬,終於把它們找回來了。

前幾年,連隊建立了微信群,得知他的聯繫方式,他接到我電話時說,怎麼把老連長驚動了,過去這麼年,他還是那麼幽默。後來,鄭成建主動要求養豬,做事盡職盡責,把豬圈打掃得乾乾淨淨,豬養得膘肥體壯…

指揮排長徐國定(龐排長調榴一連)地方大學生,在步兵營不善帶兵,官兵關係緊張,後調榴二連後,他關心戰士,與兵們的同吃同住,同訓練同娛樂,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排裡的戰士退伍,他因事沒有送別,回連後大哭一場,為此,團裡還表揚了他。還有指揮排長鄭欽釗,一排長鄭冬,二排長找李坤剛,軍政素質好,大局意識強,非常支持連長、指導員的工作,所以,榴二連的建設能得到長足的發展。

那時,連隊積極開展文體活動,組織打排球。原來我們農村的學校,沒有排球,只有用磚頭壘成乒乓球檯,所以我不會打排球。

後來,在文化隊,172團的一名學員酷愛排球,他教我們幾位教員打排球,才學了幾招。當連長後,及時維修了排球場,晚飯後,就和戰士們一起打排球,場面熱鬧,氣氛和諧,歡聲笑語,不絕於耳。

星期天,組織打乒乓球,記當時指揮排長龐春風、駕駛班的安迎武、尚紅兵等喜歡打乒乓球。和戰士們一起娛樂,拉近相互之間的距離,戰士們越來越喜歡我,我也特別喜愛他們。前幾天,商丘的安迎武在微信群裡說,還想和老連長一起打乒乓球呢。

我還記得劉芳傑,中等個子,體胳結實,充滿活力,渾身有使不完的力氣。在平頂山修路,平整混凝土,一人幹三個人的活….遺撼的事,據戰友介紹,他退伍後,因病英年早逝。還有徐立聰、趙延寧、張洪憲、徐正斌已離我們而去,太可惜了!。

指導員和我一樣,由於年輕,有時經驗不足。2016年我們在平頂山聚會,孟指導在會上講得很好,也是我們的心裡話。

對戰友們關心愛護不到位,對戰友要求可能過於苛刻,有些地方可能委曲了大家,對此向大家表示歉意,請大家都給予了原諒和理解。

返回軍營又幹

1988年冬天,天下著當雪,榴炮二連的戰友們在營房合影留念。

他說:二十多年前,我們也是熱血青年,與戰友們在年齡上相差無幾,因而知識、經驗、方法、能力都有很多不足。

當時,臺下戰友們,聽得很認真,會場鴉雀無聲,等孟指導講完後,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這就是榴二連的兵,胸懷坦蕩,重情重義。

當時,指揮排骨幹有:王新成、林傑、張學才、楊海謀(偵察班),韓樹林、肖建新、楊文獻(電話班),宋偉、黃楊林、蘭守俊(報話班)。

戰炮排骨幹有:曲鋒、劉芳傑、孫成禮、程書信、範月峰、許俊楷、甘從英、房磊、李庚春、劉賢文、任新成、陳照兵、脫瑞其、趙建河、徐立聰、唐玉嶺、包群鵬等。

後勤排骨幹有:黎萬炎、吳昌平(駕駛班),易曉清、韓寶庭、季澤東(炊事班),張紅憲、房國鵬、馮家華(文書),黃浩 、馮朝剛(衛生員)。


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