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網評:“扶志 扶智”激發擺脫貧困的“心”動力

荔枝網評:“扶志 扶智”激發擺脫貧困的“心”動力

特約評論員/胡蔚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但中國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和目標沒有絲毫動搖。在不久前召開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針對主要矛盾的變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總的要有利於激發欠發達地區和農村低收入人口發展的內生動力,有利於實施精準幫扶,促進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外因是條件,內因是根本。從中國已經取得的偉大脫貧成效來看,通過各類精準扶貧手段和方法,雖然能夠達到幫助貧困戶脫離貧困的效果,但真正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扶貧要同扶智、扶志結合起來。通過扶志,幫助貧困群眾樹立起擺脫貧困的鬥志和勇氣;通過扶智,幫助貧困群眾提升脫貧致富的綜合素質。

把扶志與扶智結合起來,就是要堅持扶貧不扶“懶”,改變部分貧困群眾的“等靠要”思想,扭轉“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一幫扶就脫貧、不幫扶就返貧”的被動局面,從根本上讓貧困群眾擺脫意識貧困和能力貧困,實現自立更生、艱苦奮鬥,把脫貧成果真正穩定住、鞏固好。

要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的主觀能動性。貧困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擺脫貧困的信念。如果僅僅依靠外力幫扶脫貧,自身缺乏脫貧的意識和行動,那麼這種脫貧就是“空中樓閣”,很容易重新返貧。脫貧攻堅不只是政府的事情,也是貧困群眾自己的事情。要真正讓貧困群眾理解脫貧的意義在哪裡,讓他們的心熱起來、手動起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讓我脫貧”變成“我要脫貧”,形成外部幫扶脫貧與內部自主脫貧的互動機制,不斷釋放貧困群眾戰勝貧困的潛在能量。

要不斷增強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擺脫貧困既要有幹勁,也得有能力,需要知識、技術和思路。要通過勞動素質培養、職業技能培訓、經營意識塑造等方式,提高貧困群眾的生產技能和競爭本領,使貧困戶能夠掌握一技之長,從而打開穩定就業、增加收入的渠道。要指導和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既提供技術、知識支持,也提供政策、資金扶持,讓貧困戶能夠把當地的特殊資源、優質特產等盤活利用起來,推動當地扶貧產業做大做強,並且能夠以此帶動就業,給貧困群眾帶來持續且穩定的經濟收益。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脫貧攻堅不僅要幫助群眾增收,更要重塑貧困群眾的精氣神,讓他們徹底拔掉精神上的“窮根”,用勤勞的雙手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胡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