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被父母溺愛,23歲兒子成“懶癌”巨嬰,父母去世後餓死家中

雖說現今二胎政策已全面開放,一些家庭也紛紛趕上"生二胎"潮流,但也有些家庭不想再生娃的,由此一部分孩子成為了獨生子女,家裡的小公主、小少爺。就在這一部分獨生家庭中,有些家長尤為寵愛孩子,甚至到了毫無底線、原則的溺愛程度,這簡直就是毀了孩子的人生。

因被父母溺愛,23歲兒子成"懶癌"巨嬰,父母去世後餓死家中

都說"窮人孩子早當家",但有個窮孩子卻"患上懶癌",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楊鎖的事件。

楊鎖是名河南信陽的小夥子,家裡父母從小就很疼愛他。據村裡人描述,孩子這名字的寓意,想必是楊鎖父母想將孩子永遠留在身邊。

因被父母溺愛,23歲兒子成“懶癌”巨嬰,父母去世後餓死家中

堂哥楊德玉回憶,在他印象中,這個小堂弟從小極少幹活,吃穿行走都由父母操辦。縱使到了8歲,父母出門都用擔子挑著他,不用他雙腳走路。說到上學,其實楊鎖還挺聰明的,可他就是懶,不想寫作業,一旦老師佈置作業、要求嚴厲些,第二天他的父母總會找到學校去。

隨著楊鎖長大,父母逐漸老去。因為生活艱辛操勞,父親因病去世了,但母親依舊很溺愛楊鎖,不讓兒子幹一丁點活。後來母親病重不得不喊楊鎖幹活,誰知他不但不同意,一不開心還痛打母親。後來,母親在楊鎖18歲時也因病去了。

因被父母溺愛,23歲兒子成“懶癌”巨嬰,父母去世後餓死家中

雙親的離去並沒有讓楊鎖覺醒,他依舊很懶、什麼也不幹,村裡人給他介紹工作,他因嫌棄太熱而跑了;人們怕他餓給他菜、肉,他也懶得動手,任由食材在屋簷上風乾、腐爛。很多人都沒見過如此懶惰之人,最後在2009年的冬天,他被餓死了,死時僅23歲。

因被父母溺愛,23歲兒子成“懶癌”巨嬰,父母去世後餓死家中

分析

23歲兒子因被父母溺愛,被寵成"懶癌"重度患者,其父母去世後餓死家中,到底是誰之過?這事曾造成不小的轟動,人們將楊鎖稱為"天下第一懶人",還拍攝成電影《罪愛》以警示世人。可見,過於寵溺孩子最終會毀了孩子。

溺愛孩子,會給孩子成長帶來哪些不良影響?

1、 懶惰成性、不能自理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年齡還小,主要任務是學習,一切以學習為主,家裡什麼家務活全應當由大人包攬,孩子一心只讀"聖賢書"即可。然而,這樣很容易慣壞孩子、驕縱孩子,使孩子成為一個只會讀書的書呆子,缺乏生活常識、自理能力,一點認知都沒有,無意識將孩子培養成了一個生活上的巨嬰。

因被父母溺愛,23歲兒子成“懶癌”巨嬰,父母去世後餓死家中

2、 自私自利、見利忘義

父母如果過分溺愛孩子,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凡事滿足孩子需求,毫無原則、底線,很可能將孩子培養成自私自利、見利忘義的人。因為幼小無知,孩子在這些父母身上看到是自己的利益,一旦父母丟失父母角色的威信,滿足孩子各種要求,孩子就很容易得寸進尺。

孩子本性善良,但他們極易受外界的誘惑干擾,倘若父母教育引導不當,就很容易慣壞、教壞孩子。

因被父母溺愛,23歲兒子成“懶癌”巨嬰,父母去世後餓死家中

3、 高傲自大、唯我獨尊

此外,這類父母過於溺愛的孩子,其性格可能有些偏向高傲自大、唯我獨尊,在做事上、與人交往中,可能專制、霸道、不會考慮他人感受,容易在職場、婚戀中受挫。

因被父母溺愛,23歲兒子成“懶癌”巨嬰,父母去世後餓死家中

今日互動話題:你身邊有溺愛孩子的家長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