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科技從神壇跌落:費勁研發高超導彈,回頭一看不如中俄

過去,世界上很難找到美國製造的落後武器,但是近年來,隨著美國在高科技武器研發上的緩慢,以及中俄等國新型武器的大規模發展,美國已經在驅逐艦、核潛艇、導彈武器等多個領域處於落後地位,尤其是在高超音速導彈領域,在中俄已經開始大規模列裝高超導彈的時候,美國竟然還處於研發階段,技術發展落後中俄5-10年。

美軍科技從神壇跌落:費勁研發高超導彈,回頭一看不如中俄

圖為LRHW導彈。


美軍科技從神壇跌落:費勁研發高超導彈,回頭一看不如中俄

圖為LRHW導彈系統組成。

為了彌補這一差距,美國國會在《2019年國防授權法》中明確要求美國軍隊加大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的投資,以縮小和中俄的技術差距,防止在未來失去作戰能力的制高點。美國陸軍在去年底就確定發展一種陸基機動式高超音速導彈的計劃,該計劃由美國的戴拿克斯(Dynetics)公司負責研發,目的是發展一種適應海陸空三軍使用的高超音速導彈系統。

美軍科技從神壇跌落:費勁研發高超導彈,回頭一看不如中俄

圖為美國展示LRHW滑翔式高超音速導彈。


美軍科技從神壇跌落:費勁研發高超導彈,回頭一看不如中俄

圖為M870發射車和雙管LRHW導彈。

為了確保導彈研發成功,戴拿克斯公司還找到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開展合作,希望能夠加快研發進度。根據美國陸軍計劃,這種導彈是一種彈道導彈滑翔式高超音速導彈,滑翔式高超音速導彈是這類導彈中技術難度最大的類型,美國從一開始就想瞄準一流水平。根據美國陸軍的方案,這種被寄託美軍厚望的導彈,被命名為“LRHW”導彈。

美軍科技從神壇跌落:費勁研發高超導彈,回頭一看不如中俄


美軍科技從神壇跌落:費勁研發高超導彈,回頭一看不如中俄

圖為LRHW導彈飛行設想圖。

同時,美軍打算使用M870軍用重卡來拖載發射這種導彈,使用公路機動方式,一輛發射車可以攜帶2枚“LRHW”高超音速導彈。根據美軍計劃,這種導彈的飛行速度為5馬赫,射程為2200公里,美軍希望新型導彈的整體作戰效能可以接近我國最新研發的東風-21D型反艦彈道導彈。在去年8月,美軍宣佈研發正式開始,除了戴拿克斯和洛馬公司外,美國的能源部和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美國導彈防禦局也都參與了該導彈的發展計劃。

美軍科技從神壇跌落:費勁研發高超導彈,回頭一看不如中俄

圖為美國曾經發展的X-43飛行器。


美軍科技從神壇跌落:費勁研發高超導彈,回頭一看不如中俄

圖為美國比較成熟的X-51A“乘波者”飛行器。

現任美國國防部長埃斯伯曾經多次表示,美國已經在高超音速導彈領域落後中俄,美軍急需發展這種導彈來彌補美國和中俄的“打擊差距”,以應對中俄的“高超音速技術優勢”。其實埃斯伯並非危言聳聽,要知道俄羅斯已經服役了3款高超音速導彈,包括利用米格-31K截擊機發射的“匕首”空射高超音速導彈、陸基洲際導彈“先鋒”、海基反艦導彈“鋯石”等多個型號,而且發射載具覆蓋陸地、空中和海上。

美軍科技從神壇跌落:費勁研發高超導彈,回頭一看不如中俄

圖為美國X-51A掛載狀態。


美軍科技從神壇跌落:費勁研發高超導彈,回頭一看不如中俄

圖為試射X-51A的B-52轟炸機。


美軍科技從神壇跌落:費勁研發高超導彈,回頭一看不如中俄

圖為掛載在B-52轟炸機上的X-51A,最終沒有研發成功,結出正果。

我國也在高超音速導彈領域頗有建樹,已經公開展示了現役的東風-17彈道導彈滑翔式高超音速導彈(也就是美軍想要的那一種,我國的型號已經在2019年服役),同時還展示了“凌雲”和“星空-2”兩種較小的高超音速導彈,在我國的東風-21D、東風-26、東風-31G、東風-41彈道導彈中,也都攜帶了滑翔式高超音速彈頭。可以說,中俄都已經完完整整的進入了高超音速打擊時代,美軍還在門檻之外。

美軍科技從神壇跌落:費勁研發高超導彈,回頭一看不如中俄

圖為東風-17導彈,世界上第一款服役的滑翔式高超音速導彈。


美軍科技從神壇跌落:費勁研發高超導彈,回頭一看不如中俄

圖為東風-17滑翔式高超音速導彈。

按照美國的計劃,美軍要在2021年進行LRHW導彈的第一次試射,試射將在美國國家靶場進行,並且在2022年完成全系統測試和國家測試,在2023年開始量產部署。美國國防部長埃斯伯高度重視該項目,他把“遠程精準打擊”(LRPF)能力作為陸軍現代化的最優先項目,賦予了超過100億美元的撥款,希望能在最快速度內發展出三軍通用高超音速導彈。

美軍科技從神壇跌落:費勁研發高超導彈,回頭一看不如中俄


美軍科技從神壇跌落:費勁研發高超導彈,回頭一看不如中俄

美軍不可謂不努力,美國研發機構也不可謂不強大,但是美國之所以在高超音速導彈上處於落後地位,這完全還是怪自己。要知道,美國可是世界上最早開始高超音速飛行器發展的國家,沒有之一。早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就開始了高超音速導彈的發展,進入21世紀後,美國連續推出過X-43A、X-43B、X-51A“乘波者”等高超音速飛行器。

美軍科技從神壇跌落:費勁研發高超導彈,回頭一看不如中俄

圖為俄羅斯公佈的“先鋒”導彈彈頭模型。


美軍科技從神壇跌落:費勁研發高超導彈,回頭一看不如中俄

其中,X-43B更是創造過9.3馬赫的“極音速”飛行速度,當時他還有一個代號叫做“Hyper-X”,由於美軍當時在高超音速飛行器上的優勢,美國還曾提出“一小時打遍全球”的恢宏軍事計劃,打算髮展臨近空間高超音速轟炸機。不過,在取得輝煌的早期成就後,美國因為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一下子耗空了國防經費,不得不放慢了先進概念武器的發展。

美軍科技從神壇跌落:費勁研發高超導彈,回頭一看不如中俄


美軍科技從神壇跌落:費勁研發高超導彈,回頭一看不如中俄

圖為俄羅斯現役的“匕首”式空射高超音速導彈。

然而,美國當時在高超音速武器上的領先,以及這種武器帶來的“不可防禦”和極為快速的打擊能力,讓中俄等大國紛紛跟進,在努力追趕美軍技術的過程中,竟然“龜兔賽跑”一般,神奇的超過了美軍,並且中俄兩國都在2019年左右實現了國產高超音速導彈的全面列裝,而反觀美國,還在抱著過去的X-51A,沒有取得任何進步。

美軍科技從神壇跌落:費勁研發高超導彈,回頭一看不如中俄

圖為美軍展示“LRHW”高超音速導彈的視頻。

根據美國陸軍關鍵技術辦公室主任尼爾·瑟古德中將的話說,美國陸軍已經為接收這種先進導彈而組建了第一支高超音速導彈部隊,這個連級規模的單位,已經開始利用M-870發射車開展訓練,並且開始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以確保在導彈發展成功後,能夠快速進入部隊投入使用,以彌補美國在這些領域的差距。

美軍科技從神壇跌落:費勁研發高超導彈,回頭一看不如中俄

圖為我國凌雲高超音速導彈。


美軍科技從神壇跌落:費勁研發高超導彈,回頭一看不如中俄

美國能否在2023年部署這種導彈?筆者並不敢下定論,但是我們有理由懷疑美國的計劃能否順利完成,畢竟熟悉工業技術的朋友都知道,一個產業一旦衰落多年,想要重新撿起來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面臨著高端技術人才流失、上下游企業供應鏈條缺失等多種問題,即便美國以超級大國之尊,舉國之力發展,恐怕也難以在短期內形成想要的結果。

美軍科技從神壇跌落:費勁研發高超導彈,回頭一看不如中俄


美軍科技從神壇跌落:費勁研發高超導彈,回頭一看不如中俄


美軍科技從神壇跌落:費勁研發高超導彈,回頭一看不如中俄

圖為風洞中的我國高超音速飛行器測試模型,畫面來自於公開視頻截圖。

何況,這個5馬赫、2200公里射程的導彈,性能也實在是太差,只是剛剛邁入高超音速門檻,比起中國東風-17和俄羅斯“先鋒”導彈動輒15馬赫以上的飛行速度和巨大的射程,這種“LRHW”導彈,也不過如此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