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俠》成功背後的祕密,你瞭解多少?

前言

《鋼鐵俠》上映於2008年5月,是漫威影業出品的一部

冒險科幻類影視作品,其人物原型改編自於同名漫畫,作為漫威影業主導的一部重量級“漫改影”的影片,他成功的開創了科幻類影片的先河,打造出了“漫威電影宇宙”系列。

該片獲得了5.8億美元的票房收入,不僅讓當時處境尷尬的漫威起死回生,同時還打開了一條通往巔峰的“康莊大道”,在21世紀新傳媒的時代,漫畫作品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於娛樂休閒的精神需求,而眾多優秀且富含經濟價值的漫畫人物角色在“漫改影”的過程中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

《鋼鐵俠》成功背後的秘密,你瞭解多少?

這些困擾了影視製作公司數十年的問題,在《鋼鐵俠》這部影片中得到了別出心裁的解決方案,以系列科幻影視作品為途徑,通過細緻入微的刻畫和線索鋪墊,將數部影片,眾多人物角色串聯到一起,由此而打造一個虛幻的電影世界。在這個龐大而又奇妙的虛擬世界中,我們所有的觀眾都可以找到自己所向往的那種生活和人物原型,極大程度的滿足了人們的內心需求。

《鋼鐵俠》也因此大獲成功,成為了當時影視作品中的一個奇蹟,斬獲多個世界級獎項。那麼對於《鋼鐵俠》的成功,我們可曾深思過:為何一部單純的科幻類影片能夠獲得全世界影迷們的一致好評呢?


深思熟慮的選材

雖然十一世紀初的漫威已經算的上是窮途末路,以當時的境界來看,漫威集全司之力,也僅僅只能再做最後一拼,要麼起死回生,要麼是“最後一根稻草壓死駱駝

”。可以說這最後的一部影片關係到了漫威的未來。但我們得清楚的是,當時的漫威並沒有太多的角色可供選擇,可也不是隻有“鋼鐵俠”。

《鋼鐵俠》成功背後的秘密,你瞭解多少?

(備註:漫威當時為了公司的週轉和運營,在90年代出售了大量的人物角色IP版權,其中就包括了黑寡婦、X戰警、死侍、蜘蛛俠等等)

而最終選擇了“鋼鐵俠”,是漫威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最具有遠見的長久戰略部署。考慮當時的電影環境,2008年同時期可以說是DC超級英雄的天下,“蝙蝠俠”可謂是家喻戶曉,備受追崇。而“超人”的熱度也絲毫不多呈相讓。如何在強大的死對頭中求得生存,是漫威最過艱難的選擇。

漫畫原著中的“鋼鐵俠”並不是一個主線熱度高的人物角色,甚至遠遠不及影版中光鮮亮麗,甚至還存在許許多多的性格“瑕疵“。為了迎合當時全球影迷的觀影喜好,漫威“照葫蘆畫瓢”的對“鋼鐵俠”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甚至徹底的美化了鋼鐵俠的整個人物形象。

《鋼鐵俠》成功背後的秘密,你瞭解多少?

在角色能力的風格上延續了“蝙蝠俠”的科技風,而在人格上則是借鑑了“超人”的完美,同時又在影片的整體基調上創新的採用了“明亮”風格,一反《蝙蝠俠》系列的黑暗元素,在觀影的體驗上給觀眾們帶來了極為不一樣的體驗感受。

可以說漫威在選材上一方面蹭了一波DC的熱度,迎合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又特立獨行的沿用了一個更加真實光明的素材背景,新鮮感十足。雖然整片的拍攝時間只有短短的幾個月,但在素材的選擇和確立上去花費了長達一年之久,可見《鋼鐵俠》的輝煌自未開拍之前就已經開始積累成功的元素。


時代背景的完美嵌入

2008年正值伊拉克戰爭末期(2003-2010),世界格局動盪不堪,《鋼鐵俠》起初故事的背景由一次 託尼參與軍火貿易開始展開,講述了一個“軍火商人”因被綁架後,親眼目睹了自己製造、銷售的武器給世界帶來了怎樣的影響之後,幡然醒悟,放棄了自己從事多年的事業,開始

追求和平的故事。

《鋼鐵俠》成功背後的秘密,你瞭解多少?

影片中十誡幫,以及中東緊張戰局的描述,非常巧妙的將當時苦難的時代背景嵌入其中,這種以“維護世界和平”的主題思想首先在高度上,就遠遠的高於一般宣揚“個人英雄主義”“懲惡揚善”行為。同時在情感和氛圍上也更加貼近現實生活,產生一定的

“共鳴效應”

正因為對時代背景的考慮,漫威放棄了人氣更高的“美國隊長”或者“黑寡婦”等角色,以“鋼鐵俠”為開篇,也算是一種保守的做法,將故事套入時代背景之中,一方面兼顧了受眾範圍,另一方面充分的引入生活元素,拉近現實和虛擬之間的距離,增加影片整體的真實感。

(相比于于“黑暗風”的《蝙蝠俠》,顯然《鋼鐵俠》能夠吸引的觀影人群更加的寬廣)


英雄立意上的創新——凡人英雄(等位替換心理)

相比於原著中的“鋼鐵俠”,託尼斯塔克沒有“智慧原石”加身,也沒“絕境病毒”的改造,除去馬克戰甲的託尼完完全全就是一個和我們所有人一樣的普通人,在高科技戰甲的輔助之下,託尼成為了萬眾矚目、受人敬仰的“超級英雄”,正因為這種完全不用於其他超級英雄影片的定位,重新詮釋了“超級英雄”的立意:並不是只有“超能力者”才能成為超級英雄!

《鋼鐵俠》成功背後的秘密,你瞭解多少?

“普通觀影者”看“普通人”締造的超級英雄,這才使《鋼鐵俠》擁有了最大化的帶入感,完美的迎合了所有人小時候都曾擁有過的“英雄夢”,即使對於早已成熟起來的我們,也同樣魅力不減,科技的發展必然會給世界帶來巨大的改變,這是全世界發展的基調。

相比於那些天賦異稟的超能者,顯然科技強化顯得更加現實,畢竟在科學的幫助下,我們早已實現了古時候人們的飛天夢想,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鋼鐵俠”就能在科技的幫助下順利誕生於現實世界之中。再加上3D等一些立體觀影技術的輔助下,最大限度的激發了觀影者內心深處對於

科學的憧憬英雄夢的嚮往


角色選角——一人撐起一片天

一部影片除了受限於劇本之外,更多的還在於演員的選擇了。曾有人這樣評價過:

“漫威的《鋼鐵俠》的成功一半在於小羅伯特唐尼(託尼斯塔克的飾演者)”

對於如此高度的評價,我們並不知道是否中肯,但不可置否的是,唐尼的確為《鋼鐵俠》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也是眾多成功元素中最不可或缺的一個。

《鋼鐵俠》成功背後的秘密,你瞭解多少?

唐尼出自於演藝世家,早年就暴露了自己優秀的演繹天賦,很快便因自己出色演出而嶄露頭角(出演《卓別林》)。不過令人惋惜的是,唐尼因為誤染“惡習”而鋃鐺入獄,在醒悟之後痛改前非”努力迴歸影視行業,其迴歸後的第一部作品便是《鋼鐵俠》。

漫威對於“鋼鐵俠”角色飾演者的選擇實際上非常的嚴格,即使當時困境堪憂,但絲毫沒有放鬆篩選的標準,我們熟悉的 山姆·洛克威爾(飾演 賈斯汀·漢默)以及泰倫斯·霍華德(飾演戰爭機器 羅德)也都曾試鏡過鋼鐵俠這一角色。但最後當唐尼出現的時候,導演便毫不猶豫的選擇了他。

《鋼鐵俠》成功背後的秘密,你瞭解多少?

因此,我想唐尼能夠入選《鋼鐵俠》並不只僅僅是因為其精湛的演技,其必然有更為讓導演看中的地方。如果我們結合唐尼的人生經歷,或許就可以理解導演當初做出這個選擇的考量標準了。由沉淪到醒悟,再到崛起,這不僅是唐尼的人生寫照,同樣還是託尼的,而且漫威發展歷程也是如此。

當然,這一切的高度吻合,並不是為了噱頭,而是期望唐尼的人生經歷可以為飾演託尼·斯塔克提供大量別人不具備的真情實感,也只有在如此強烈的適配性之中,才能最為自然的還原出斯坦李老爺子內心之中的“鋼鐵俠”形象。事實證明,漫威的選擇無疑是最為正確的,不僅只用了50萬美元的片酬就搞定了男一號,而且唐尼的出色演出也完全超乎了漫威原本的期望。

《鋼鐵俠》成功背後的秘密,你瞭解多少?

要知道男二號羅德的片酬可是唐尼的八倍有餘,但唐尼的演出效果則是完全超越了泰倫斯·霍華德山姆·洛克威爾兩位大佬,就連斯坦李對於唐尼的演技都稱讚有加:

“並不是你飾演了鋼鐵俠,而是你就是鋼鐵俠”

看似很似平常的一句話,卻非常直截了當的表達除了老爺子對於唐尼的肯定,也讓我們看到了老爺子心中真正的“鋼鐵俠”構想。試想如果當初飾演的“託尼”不是由唐尼,而是其他人,那將會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呢?雖不是否定他人的演技,但我想相比於唐尼,他們必然無法展現出一種說不出的“自然”感覺。

《鋼鐵俠》成功背後的秘密,你瞭解多少?

而且唐尼在氛圍的營造上也可以說無人能及,據漫威官方透露,在影片中,很多的細節彩蛋,以及一些經典的臺詞並非完全出自於原劇本,很多都是唐尼的即興發揮。就好比《鋼鐵俠1》中的“I am Ironman”,《復聯1》中的聚餐吃烤肉,以及《復聯4》中的“愛你三千遍”等等。這些意外元素的融入,徹底的賦予了角色最鮮活的人格。

一個人開創了一個影視類風格的先河,我想這是對於唐尼最好的一個評價吧,《鋼鐵俠》成功的背後必然也離不開唐尼貢獻。


深謀遠慮的龐大布局、細緻入微的縝密細節

漫威當時的困境實際上並不是一部電影的成功就能扭轉的,所以自《鋼鐵俠1》啟動之前早就開始全面的佈局,在他們的策劃之中,《鋼鐵俠》可不是一部單線的影片,而是一個電影系列的開端,據官方消息後來透露,在籌劃《鋼鐵俠1》的同時,《美國隊長》《復仇者聯盟》系列都已經提上議程,更是在《鋼鐵俠》中就已經開始設置細節的鋪墊。

《鋼鐵俠》成功背後的秘密,你瞭解多少?

​細心的小夥伴,就會發現影片中許許多多的“細節彩蛋”,比如:託尼在地下工作室換戰甲的時候,其背後的桌子上就放著一個美隊的振金盾牌原比例構造模型,該盾牌在之後的《鋼鐵俠2》中也同樣出現過,被託尼用來墊環形管道,而庫爾森也是在那時首次亮相。

《鋼鐵俠》成功背後的秘密,你瞭解多少?

​不僅如此,《鋼鐵俠》中還穿插了《X戰警》的元素,託尼在山洞脫困後,打造出馬克2號戰甲原型,在試飛的時候,託尼突發奇想的希望以戰甲來打破世界上固定翼飛機的最高飛行高度,按影片中的設定來看,此記錄的保持者是SR-71黑鳥戰機,而該機型正是《X戰警》系列中的X戰警專屬載具(X戰機)。

《鋼鐵俠》成功背後的秘密,你瞭解多少?

在結尾的彩蛋中,弗瑞局長也曾向託尼·斯塔克坦言道:“處理那些變異的人已經很麻煩了,又出現一個把所有玩具據為己有的熊孩子”,變異的人我想就不用多說了,至於“熊孩子”指的就是託尼本人。再當

塞繆爾·傑克遜說出“復仇者聯盟”這個詞時,漫威電影宇宙就此解開了序幕。

《鋼鐵俠》成功背後的秘密,你瞭解多少?

除了以彩蛋的形式串聯起整個電影宇宙之外,這種細微之處的彩蛋設置更是一種全新的創新,不僅可以在觀影的過程中為影迷們提供一種樂此不疲的探秘方式,而且這種隱含而又不彰顯的手法,也突添了許多的可以蹭粉途徑(其他元素必然會帶入一定的粉絲效應),更增加了觀影者的粘性,為之後的電影拍攝奠定了紮實的基礎。當然這也使得《鋼鐵俠》,甚至是漫威的每一部電影因為大量彩蛋的設置而成為可以反覆推敲的佳片。


科幻精髓——機械戰甲特效

作為科幻類題材的《鋼鐵俠》除了上述的謀劃和設計之外,其“打鐵也必須自身硬”。緊湊的劇情,連貫嚴謹的故事線路,合理的鏡頭特寫處理等打造出了一部可圈可點的大作。而且馬克戰甲在經過“漫改影”的優化之後,更加符合21世紀的科學展望,以及人們的審美觀念

《鋼鐵俠》成功背後的秘密,你瞭解多少?

相比於蝙蝠俠以及其他的超級英雄的電影,《鋼鐵俠》在人物塑造和銜接上也極度的追求完美,原著中的鐵皮原色馬克戰甲,在影版中,僅僅經歷了兩代,便迅速的升級為了更加圓潤、色彩鮮豔的版本。藉助特效的輔助,在近景特寫鏡頭下,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戰甲的每一個零件,以及變形的整個過程。

甚至在戰甲的內部構造也在打造過程的情節描述中被一一展現出來,可謂是極度的還原至現實。全片在拍攝的手法上的運用也非常成熟和獨特。不同於其他強特效科幻電影,《鋼鐵俠》的巨大部分特效鏡頭,都採用了極為細緻的旋轉拉近手法,以及多角度的轉場,最大限度的展現了戰甲的華麗和科技感。甚至還適當的防緩了速度,以便觀影者們可以更為清晰的體會戰甲的每一個細節。

《鋼鐵俠》成功背後的秘密,你瞭解多少?

與其說,這是一部科幻電影,倒不如說,很多的片段更像是一個科學藝術品的展示紀錄片。相比於《變形金剛》的遠景鏡頭,顯然《鋼鐵俠》這種近景特寫慢鏡頭更加具有視覺的震撼力,也彌補滿足了我們多年對於機甲類的那種異常渴望。而在現實和特效的銜接上,漫威也同樣的花足了功夫,僅僅是馬克戰甲的外形道具就打造不下十套之多,以此來配合後期的特效處理,只為了那短暫的幾十秒特效顯得更加的真實。

我想這種趨於完美的鏡頭處理是我們前所未有過的體驗,更是每一個男人都無法拒絕的“毒藥”,甚至是漫威之後的《鋼鐵俠》系列也不能達到第一次看到馬克戰甲2號時候的那種激動和興奮程度。


結語

《鋼鐵俠》的成功絕非是偶然,無論是時代背景,還是選材定位、角色選角、細節和鏡頭處理以及後期特效等等,都體現漫威對於該片傾注的期望和汗水。在有限的資金下,漫威的所有工作者們,用自己的專業水平向我們證明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道理。

《鋼鐵俠》成功背後的秘密,你瞭解多少?

​同時,他們那種追求完美的精益求精的態度,也詮釋了一個影視工作者應有的素養,相比於那些粗製濫造的商業神劇,顯然《鋼鐵俠》也算的上是可圈可點的一部佳作。雖然影片中也存在很多類似於劇情內容單一,以及缺少深奧的主題價值觀等瑕疵,但總體上來說是“瑕不掩瑜”的,簡單而直白的闡述方式,也未必是一件壞事。

再加上漫威曾經在漫畫領域的巨大成就,以及系列超級英雄的人物IP熱度,《鋼鐵俠》顯然成為了漫威最成功的一部“漫改影”的起死回生之作。背水一戰、大刀寬斧的刪減和修改,以及細緻入微的處理和完善等等諸多的元素巧妙的融合到一起,共同的促使了《鋼鐵俠》邁向成功步伐。

《鋼鐵俠》成功背後的秘密,你瞭解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