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的棲息地--託乎拉蘇草原


早聽說託乎拉蘇草原群山環抱、溪流淙淙、綠草如茵、景色優美,素有“新天府後花園”之稱,一直期待著與託乎拉蘇草原近距離地交流。說來也巧,內地幾位愛好攝影的朋友來伊犁採風,正便結伴而行。


靈魂的棲息地--託乎拉蘇草原

汽車在崎嶇的山路上行駛,當地的朋友告訴我們,託乎拉蘇在哈薩克語裡是“直線翻越”或“一直往前走,翻過大山就到”的意思。史料記載,貫穿託乎拉蘇草原的牧道,正是絲綢之路北線(碎葉道)穿越天山的登努勒臺通道,初唐平定西突厥於“弓月城(伊寧縣的別稱)”,唐朝大軍走的就是這條古道。


靈魂的棲息地--託乎拉蘇草原

我們邊聽朋友講解邊欣賞風景,道路兩旁的大山連綿起伏,層巒疊嶂,遠處斜坡上綠草如茵,牛羊悠閒地吃著草。內地的朋友難得見此畫面,不時發出嘖嘖讚歎聲。“看,快看!”有人忽然叫了起來,大家向前望去,山路上甚是熱鬧,數百頭羊、數十頭牛在山路上時而奔跑、時而停歇,一個哈薩克族漢子騎著馬,揮著鞭子,驅趕著羊群、牛群,浩浩蕩蕩地徐徐前行。朋友解釋說:“這是牛羊在轉場,今兒趕上了。”大家情緒越發高漲,急忙下車追著牛羊開始拍攝,但是牛群羊群的速度卻是不慢,一會兒把我們甩下一大截。於是,大家迅速上車,往前追去。哈薩克族漢子看我們急著過去,便揮舞了幾下鞭子,牛羊在他的吆喝聲中順從地讓開了一條路。我們往前趕了一段路,爬上小山坡,耐心等待著。一會兒,牛群羊群浩浩蕩蕩走過來,塵土飛揚,煙塵滾滾,和著不絕於耳的叫聲,甚為壯觀。朋友忙不迭地按下快門,“咔嚓”“咔嚓”聲此起彼伏。


靈魂的棲息地--託乎拉蘇草原

穿過最後的山道,一不留神,大片的綠色毫無防備地侵入了視線,車窗外不時飄來泥土和青草的芬芳,沁人心脾。順著車轍繼續前行30多公里後,登上了草原的高坡處,我們頓時被眼前的美景驚呆了。只見藍天白雲下一道道山巒連綿不斷、蜿蜒起伏,高原風光美不勝收。山頂草原猶如一塊綠色地毯,一直鋪展到皚皚冰雪的高山腳下,與天山雪嶺渾然一體。兩側是山地,山巒起伏跌宕,生長著茂密的原始雲杉林,它們堅強屹立於岩石之上,雖經歷風霜雨雪卻依然不屈不撓。一群綿羊如珍珠般散落在草原上,哈薩克族牧民的氈房,像一個個光潔的白蘑菇長在青青草地上,顯得寂靜而安詳;幾匹毛色油亮的棗紅馬悠閒地吃草、漫步,不時地轉過頭來打量著我們這些不速之客;一串串粉色的、紫色的野花點綴在草地上,微風吹來,歡快地舞蹈著,撩人心魄。藍天、白雲、雪山、山谷、森林、草場、鮮花、如雲的牛羊……相互應和著,構成了一幅絕美的畫面。“此景只應天上有”,我們一掃疲憊和慵懶,盡情地擁抱草原,體驗青草的溫柔,感受花兒的嬌媚……太陽漸漸西下,大家又凝神等待日落時分的那一抹亮眼的金黃。忽見一朵雲彩飄飄悠悠地向著夕陽靠近,慢慢地遮住了夕陽,如情侶般纏綿再不分開,我們執著地目送被雲彩遮擋住的夕陽沉沒天際。


靈魂的棲息地--託乎拉蘇草原

夜色漸漸籠罩草原,夜幕下的草原寧靜安詳。進入氈房休息時,才發現這兒沒有電視機,手機沒有信號。最初,我們感到無所適從,但很快發現,沒了這些,反而覺得很輕鬆,不再被電話、網絡“綁架”,遠離城市的喧囂,卸下工作的壓力,忘卻一切煩惱憂愁,真正有了屬於自己的空間。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感受這靜默山巒,傾聽流水之聲,享受皎潔月夜,俯身欣賞那些不起眼的小花。

仰望星空,我們感受著靜謐安寧。也許遼闊的草原更適合療養疲憊的身心,它讓人感受到生活的真實、閒適,讓人把浮躁和妄動收斂起來。讓心靈迴歸,託乎拉蘇真是一個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


靈魂的棲息地--託乎拉蘇草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