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資本張維:我投資項目會看企業的團隊、創始人、股權激勵

投資人為什麼往往會關注企業是否有一個優秀的團隊,是否具備企業家精神,也特別關注公司治理與股權激勵?

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分享對創業與投資的獨到理解。

基石資本張維:我投資項目會看企業的團隊、創始人、股權激勵

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


在這個充滿“狼性”的投資圈馳聘15年,張維對創業與投資有著自己深刻獨到的理解,在他看來,企業管理並不是一個獨立於人們心靈之外的物理世界,它是由人組成的,公司的價值創造是與傑出的團隊是分不開的,應該建立能夠保護企業家精神與優秀管理團隊的良好機制。


1.早期失敗教訓,優秀管理團隊很重要


我先講一個最失敗的案例吧。

位於佛山市的鷹牌控股曾經是中國陶瓷行業的第一名,上世紀90年代銷售額曾達14個億,在新加坡上市,2005年,市場低迷,公司估值只是賬面淨資產的7折,而且沒有負債只有現金,從各種角度來講,它都被低估了,我們在新加坡市場收購了第二大股東的股權。

我們做了美好的規劃,退一步,萬一沒做好,可以和當時一些沒上市,但規模很大的陶瓷企業比如宏宇、馬可波羅重組,再回國上市。

但實際運作的複雜程度超出了我們的判斷,在我們入主兩年期間,公司在治理和管理上仍然面臨困難,在此期間,我們開始新著手重組,馬可波羅和宏宇都願意收購鷹牌控股,卻不願意把自己的企業拿出來上市。最後我們沒有能力經營公司,就在新加坡市場把資產全部賣了,拿回了本金,大概賺了每年兩個點的微利。

這是一次看上去很美的投資,公司財務健康、回國上市還有跨市套利的空間,但公司是靠人來經營的,人若不行,你不能簡單地把他趕走。這次失敗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公司治理的複雜性,以及優秀管理團隊的重要性。優秀的管理層有能力創造價值,是企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比如萬科,這形成了我們投資的基本價值觀。


2.企業家精神是不可複製的

企業家精神說起來抽象,但通過長期、連續的多次接觸和觀察是能判斷出來的。企業家最典型的就是有拼命精神,非常執著,有良好的商業直覺,能夠不按常理出牌,打破常規、顛覆現有規則並且不斷創新的精神,公司才能抓住未來的新方向。

基石資本的顧問彭劍鋒長期在華為做諮詢,是華為基本法起草組的組長,在他看來,華為的成功離不開任正非,任有著非凡的企業家精神,像馬明哲、馬雲、張瑞敏、王石都有企業家精神。你看張瑞敏,這個年紀天天還在折騰互聯網,如果沒有這種精神去牽引,企業很難持續成長。

與企業家精神相對應的是公司組織體系,中國大部分企業管理水平比較落後的,如果始終靠單一產品、單一渠道來支撐,很難持續成長下去。哈佛商學院傑出公司戰略學家邁克爾·波特認為,優秀的企業是規模化的,要有戰略配稱,即組織體系是協調配稱的,在整體的戰略活動領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這是優秀企業與普通企業最重要的區別,它建立一個環環相扣,緊密聯接的“鏈”,將模仿者拒之門外。

從這個角度,我們就能理解一些企業為什麼優秀。比如華為在上世紀90年代幾千人收入幾十億的時候,就花了幾個億請IBM做研發系統的諮詢和設計,同時請世界各類管理諮詢公司,對公司各個業務板塊進行諮詢,所以,華為的管理水平遠遠超越一般的企業,它的組織體系也非常優秀,管理了20萬知識分子,8萬多人持有股權,而且不斷在新業務、新產品上取得突破。 

投資除了要看產業競爭結構,企業的競爭優勢,更重要的是企業的組織體系、公司治理、企業家精神,這些財務報表背後的東西其實更重要。

3.收購愛卡汽車,先討論十幾次管理層激勵

我們去年花23個億幾乎全資從哥倫比亞互動傳媒公司買下汽車門戶網站愛卡汽車,在討論公司戰略和經營策略之前,我們先討論了十幾次管理層激勵。

2006年我們投資了華商報業,這是全國唯一一家成功的連鎖都市報,為什麼這家報紙值得投資?因為這是唯一一家管理層持有股權的報紙,所以,雖然它並不在中國的一線城市,卻獲得了成功,在我們投資之後,該報利潤從5000萬增長到6個億,增長10多倍。相反,一些一線城市的報紙,先天有很好的優勢,卻經營不善,主要問題就出在公司治理上。如果不正視公司治理問題,企業很難做大做強。

如果管理團隊一點股權也沒有,公司治理還是會出問題的。所以,對國企改革,我們沒那麼衝動,國企的問題就出在委託代理問題上,激勵機制不到位,如果不能從公司治理上解決問題,簡單引進外部投資人沒什麼用。像中石化銷售公司的混改,引進的投資人高度分散,外部投資人連個董事會席位都沒進,管理層也沒有股權。如果一個公司的公司治理沒有任何改變,怎麼能夠提高效率?國企改革,真正要改的是公司治理,通過一定的股權或產權安排,來保護企業家精神,否則就會出現褚時建、李經緯之類的悲劇。

4.做投資,基本不用看宏觀數據

:2004年政府宏觀調控,工程機械行業受影響較大,山河智能四倍估值也沒人敢投,但我們發現,創始人何清華教授是中南大學機械研究所所長,擁有非凡的企業家精神,公司“液壓靜力壓樁機項目”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我們運氣比較好,2005年深交所推出中小板,2006年山河智能在中小板上市,2007年大牛市時解禁,回報120倍,遠遠超過所謂的互聯網。

我覺得做投資,基本不用看宏觀經濟,不容易看懂,就算看懂了,用處也不大,如同日常生活中,人們不需要天天看著天氣預報才決定做什麼事,經濟增長指數和實際的企業經營行為的距離是很遙遠的,因為,我們最後投的是活生生的企業和一個傑出的企業家團隊,與那些冷冰冰的宏觀數據關係不大。


5.市場在估值體系上已拋棄舊中國

去年一整年我們投了60億,分佈在傳媒、電商、電子、健康醫療、旅遊、環保領域,這些領域代表了中國經濟的未來。

中國經濟增長的結構和邏輯發生了變化,優秀的傳統企業還有利潤,但資本市場在估值體系上已經把它拋棄了。

投資核心要素是對成長性和估值的把握與權衡,成長性是投資成功的必要條件,而估值是實現超額收益的必要條件。不同的估值體系和套現方式,對投資決策有相當大的影響,什麼價格買划算?你手上有什麼資源,在什麼樣的市場套現?是獨立IPO還是非獨立IPO?獨立IPO的回報如果是4倍,換股上市就是2倍,被大股東收購是1倍。另外,在不同市場上市也有天壤之別,比如香港是一個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A股是一個散戶為主市場,是完全不同的估值體系。

6.管理團隊在每隻基金投資比例平均超10%


我特別贊成耶魯大學校產的管理人大衛·史文森在《機構投資者的創新之路》一書中的一句話:管理者較高比例的共同投資,可以保證其站在與投資者同樣的角度對待盈利與損失。

我們要求合夥人必須跟客戶一樣買基金,不能選擇性跟投項目,以消除合夥人跟客戶信息的不對稱,讓合夥人跟客戶利益保持高度一致。我們合夥人在每隻基金投資的比例平均超過10%,而不是國外通常的1%~2%。

一家企業的文化價值觀,可以通過兩個行為來分析:一是公司的獎罰機制;二是在與客戶有衝突時,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客戶。

公司的法律關係是清晰的,就是股東的,但公司的價值創造是與傑出的團隊是分不開的,所以公司必須在機制上保證人才得到足夠的獎勵。你如何看待對待客戶?你如何才能把客戶的資產財產看的比你還重要?這既需要一些制度設計,也是一種公司文化,是發自己內心的一種價值觀。

基石資本的很多投資對象,上市之後都反過來投資基石資本,成為我們的客戶,比如華商報業就成為我們公司最重要的投資人,這是我們跟很多公司不一樣的地方。

公司的價值創造是與傑出的團隊是分不開的,應該建立能夠保護企業家精神與優秀管理團隊的良好機制。

企業家們好,我司聯合國內上百家天使和風投機構尋找項目股權投融資合作。

1:農業(種植、養殖、養老)重點關注。 2: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

3:連鎖餐飲、商貿、化妝品業。 4:互聯網、物聯網、APP行業。

5:醫療設備、生物醫藥、健康行業。 6:文化、教育產業。

7:商業、旅遊、礦產、地產 8:創新型傳統行業。

9:汽車產業鏈。 10:高利潤、高成長性及國家支持等


基石資本張維:我投資項目會看企業的團隊、創始人、股權激勵

  • 2019年營業額500萬以上!
  • 合作對象是企業最大股東,非決策人勿擾!

有需要做股權融資,對接投資人請點擊左下角鏈接填寫項目信息!會有專業人員聯繫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