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記——歐洲“巴鐵”塞爾維亞簡史記

說到塞爾維亞,大家最深的印象是亞歷山大·武契奇在因新冠病毒向中國求助的視頻。但很少人,特別是90年代之後出生的許多年輕人對於塞爾維亞這個國家以及它與中國的過命交情知之甚少,它是我們在歐洲的“巴鐵”,我更喜歡稱它為“塞鐵”,歐洲唯一對中國免籤的國家,也是天才物理學家尼古拉斯·特斯拉的家鄉,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塞爾維亞這個國家。


東歐記——歐洲“巴鐵”塞爾維亞簡史記

啟用於2006年的新塞爾維亞國旗,紅藍白是斯拉夫人的傳統顏色,也是最喜歡的顏色

塞爾維亞共和國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中部的內陸國家。塞爾維亞國土總面積為88361平方公里(包含科索沃),首都是坐落在多瑙河與薩瓦河交匯處的貝爾格萊德,貝爾格萊德被稱為巴爾幹之鑰,前南斯拉夫地區最大的城市。同時足球是塞爾維亞人民最熱愛的運動,貝爾格萊德紅星在八九十年代也是叱吒歐陸風雲,並在1990-1991賽季贏得過歐洲冠軍和1991年的豐田杯冠軍,達到球隊巔峰。

東歐記——歐洲“巴鐵”塞爾維亞簡史記

塞爾維亞的地理位置

東歐記——歐洲“巴鐵”塞爾維亞簡史記

位於多瑙河與薩瓦河交匯處的貝爾格萊德

公元9世紀南斯拉夫人就在巴爾幹半島形成國家,在13世紀初東羅馬內亂後塞爾維亞人趁機擴充領土,在巴爾幹半島建立了封建王國---塞爾維亞王國。在進入工業時代後,奧斯曼土耳其逐漸沒落,塞爾維亞人在1804和1815年發動兩次起義革命,直到1830年才被奧斯曼政府承認。1878年在俄國的協助下獲得完全的獨立,隨後迅速吞併語言、文化相近的黑山王國,成為巴爾幹半島不可小視的勢力。在1910年代初的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和第二次巴爾幹戰爭中,塞爾維亞的國土繼續向南擴張,兼併了包括科索沃、馬其頓等地區。具資料記載,塞爾維亞國旗的紅藍白背景還有一段小插曲,在1804年第一次塞爾維亞起義前,塞爾維亞曾派代表去往沙俄尋求幫助,並帶回了當時沙俄的三色旗,從那時候起,塞爾維亞就一直使用俄羅斯三色旗上下顛倒形成的紅藍白三色。

東歐記——歐洲“巴鐵”塞爾維亞簡史記

塞爾維亞王國國旗

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加夫裡諾·普林西普在薩拉熱窩街頭街頭刺殺了當時奧匈帝國王儲弗朗寧·斐迪南和他的妻子索菲亞,並導致了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拉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序幕。


東歐記——歐洲“巴鐵”塞爾維亞簡史記

薩拉熱窩事件

1918年12月,塞爾維亞與其他的南斯拉夫人建立的國家聯合成立了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並在1929年改名為南斯拉夫王國,1945年蘇聯紅軍進入南斯拉夫,在蘇聯人的幫助下鐵托成為國家最高領袖,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在1991年隨著蘇聯的解體後,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徹底解體,同年由塞爾維亞和黑山組成了我們後來所熟知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簡稱南聯盟。而當年爆發的科索沃戰爭中,當時中國堅持一個塞爾維亞政策,在聯合國大會上中國和俄羅斯行使1票否決權票否決了對科索沃獨立的議案,同年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遭到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機的轟炸,這就震驚中外的“五八事件”。至今在中國駐南聯盟的大使館舊址依然屹立著一塊緬懷當年罹難的紀念碑。

東歐記——歐洲“巴鐵”塞爾維亞簡史記

當年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舊址紀念碑

2003年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重新組建,將國名改為塞爾維亞和黑山簡稱塞黑,2006年5月21日黑山通過全民公投正式獨立,同年6月5日塞爾維亞宣佈獨立併成為塞黑聯邦的法定繼承國,也就是現在塞爾維亞共和國。

塞爾維亞大部分地區山丘起伏,中部和南部多丘陵和山區。而北部則是平原。東、西部分別為斯塔拉山脈和迪納拉山脈的延續;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平原為多瑙河中游平原的組成部分,河網稠密,土壤肥沃;南部多山脈、丘陵,由科索沃盆地和梅託西亞盆地組成。塞爾維亞最高點位於阿爾巴尼亞和科索沃邊界的賈拉維察山,海拔2656米。

東歐記——歐洲“巴鐵”塞爾維亞簡史記

塞爾維亞全境地理圖

塞爾維亞也是一個東西歐文明的交匯之地,多瑙河將沿岸十個國家的文明、美食、傳統、建築風格與塞爾維亞共同交融在一起。多瑙河在塞爾維亞境內有著588公里的航線。乘船而下,沿岸盡是如畫的風景和古蹟。在首都貝爾格萊德,你不用怕自己會迷失在這座東歐老城中,因為到處路標都有中文,你可以在這裡閒庭信步,物價超低的塞爾維亞會讓你不虛此行。喝一杯十塊錢的咖啡,在好一些的餐廳吃好一點喝點小酒,也就花掉人民幣200多。隨處可見的咖啡廳、酒吧這些消費都很低,裡面酒水價格比超市並不會貴很多還有就是,也幾乎沒什麼要門票的景點。所以全程玩下來在消費方面可以說毫無壓力。


東歐記——歐洲“巴鐵”塞爾維亞簡史記

貝爾格萊德隨處可見的中文路標


東歐記——歐洲“巴鐵”塞爾維亞簡史記

貝爾格萊德一角


東歐記——歐洲“巴鐵”塞爾維亞簡史記

貝爾格萊德一角

貝爾格萊德擁有多種風格迥異的建築,從遍部全市的東方建築到澤蒙市中心典型的中歐小鎮再到新貝爾格萊德的現代建築。城市現存的大量19世紀建築受奧匈帝國建築風格的影響很重。20世紀初,建築又受到法國、英國和俄羅斯的影響。1917年以後,一些著名的建築師從俄羅斯逃往塞爾維亞。此外還有塞爾維亞—中世紀和塞爾維亞—摩拉維亞風格的建築廣泛存在。在老貝爾格萊德最漂亮的建築無疑是新巴洛克建築和新文藝復興建築。在共產黨執政期間,為了給二戰後大量湧入城市的農民提供住房,貝爾格萊德建造了大量被稱為野獸派的建築。如今,現代風格佔據了貝爾格萊德新建建築的主導。

塞爾維亞第二大城市諾威薩德,塞爾維亞北部城市,同時也是塞爾維亞第二大城市,僅次於貝爾格萊德。諾維薩德是塞爾維亞所屬伏伊伏丁那自治省首府與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南巴奇卡地區的行政中心。城市位於潘諾尼亞平原的南部,巴奇卡運河和多瑙河交匯處,巴奇卡地區與斯雷姆地區的交界處,東南距貝爾格萊德約70公里。在諾威薩德經常舉辦許多文化節、音樂節,如斯坦利戲劇節、龍兒童舞蹈節、諾威薩德音樂節,以及東歐最大音樂節---出口音樂節等等。

東歐記——歐洲“巴鐵”塞爾維亞簡史記

音樂節

以及塞爾維亞最北的城市蘇博蒂察擁有猶太教堂、蘇博蒂察市政廳、拉伊赫宮、市政圖書館以及每年夏天舉辦的“帕利奇國際電影節”。

東歐記——歐洲“巴鐵”塞爾維亞簡史記

蘇博蒂察一角

查剋剋,位於塞爾維亞中西部,摩拉瓦河畔,首都貝爾格萊德市以南140公里處,為莫拉瓦州的行政中心,莫拉維察省的首府。該城市為莫拉瓦州的經濟、文化和體育中心,因考古發現和宗教建築而知名。有著羅馬浴池、宮殿、紀念碑等等。

東歐記——歐洲“巴鐵”塞爾維亞簡史記

查查克的夜

茲雷尼亞寧,南斯拉夫東北部城市。屬塞爾維亞的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在貝加河畔,西南距諾維薩特約42公里。有著溫和的大陸性氣候。該城有豐富的文化和歷史遺產,古時候的名稱叫做Welki Beckerek,是個只有6.4萬人口的小城市。茲雷尼亞寧市政廳100多年來一直是該市的明信片。

東歐記——歐洲“巴鐵”塞爾維亞簡史記

茲雷尼亞寧市政廳

還有像魯什卡國家公園、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館、阿達·新甘麗佳島、卡萊梅格丹城堡等等一大批自然風光與名勝古蹟。塞爾維亞是一箇中國人在有條件下都應該去一次的地方,一個能讓我們領略東西歐文化和熱情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