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方便面的战“疫”日记

嗨!我是方便面。今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被急匆匆装到一辆车上,也不知道要把我们运到哪里。我很纳闷,这才正月初五,正是人们喜气洋洋过春节的时候,不是应该有很多美食吗,怎么用得上我这桶小小的方便面了?

在路上听装车的人说,要把我和小伙伴们送到高原地区的疫情防控点,那里是最需要我们的地方。一路上,我看到了许多顶蓝色帐篷,帐篷外“群防群控 共克时艰”八个大字格外醒目。我的许多小伙伴们也陆续被送到每一顶帐篷里。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我们都是被爱心人士和企业无偿捐赠到这里的。

我被送到了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寺滩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网格点的一顶蓝色帐篷里。这里好冷呀,寒风呼呼的吹着,高原地区的气候真的太恶劣了。人们都站在帐篷外,个个都戴着口罩,他们当中有医生,有机关和社区的党员干部,还有青年志愿者。在他们的交谈中,我隐隐约约明白了,这段时间,有个长得像花冠的病毒入侵到人们的身体,而且会人传人,严重起来是要人命的!武汉人民受到的伤害最严重。为了不让病毒来到这个地方,党委、政府在各个乡镇村和县城各个小区以及各交通路口都设了卡点,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点,每个区域都有人值守,严格把控进出人员,减少流动,适当劝返,全民齐动员,共同打跑病毒。他们积极投身到战“疫”一线,进行疫情防控宣传、走访摸排、卡点执勤、网格化管理......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抗击疫情。

一桶方便面的战“疫”日记
一桶方便面的战“疫”日记

图为天祝县华藏寺镇寺滩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网格点执勤人员在寒风中认真值守

每天我都能听到大喇叭里的温馨提示:“尽量不要外出,要戴口罩,要勤通风,勤洗手,不聚餐,不吃野味,不到人流密集的地方,要做好个人防护”等等。大喇叭还呼吁大家不听信谣言,不传播谣言,不制造恐慌,居民们都很听话,乖乖宅在家里,说这也是为国家做贡献呢!

虽然我是一桶方便面,但千万别小看我,我现在可是抗“疫”一线的“常备力量”。早上八点的时候,陈万海医生上岗了,他是负责这个网格点的医生,每天都要为小区出入居民测量体温,为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检测体温,询问身体状况,还要做好防疫宣传和各种医学数据报表,加上这个小区有930多户近3000居民,工作量特别大。

一桶方便面的战“疫”日记

图为陈万海医生每天为小区出入居民测量体温

在小区跑了一上午,中午一点时分,陈医生又累又饿,加上天气寒冷,他想休息一会儿,烤烤火,顺便把肚子填饱。我很乐意为他服务,能让他美美吃一顿,我也就知足了。因为陈医生很忙,根本顾不上吃饭,结果好几次我都被遗忘了。

每当有外来人员到来,大家都会高度紧张起来。对外来人员查身份、测体温、核查登记信息,采取隔离措施……

一桶方便面的战“疫”日记

图为陈万海医生为小区居家隔离留观人员测量体温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从晚上7:00开始,值夜班的工作人员就上岗了,他们接班,继续当好“守门人”,一直到第二天早上8点,这期间我看到他们一刻也没有眨眼,一刻也没有放松,生怕漏掉一人。

一桶方便面的战“疫”日记

图为天祝县华藏寺镇寺滩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网格点执勤人员深夜坚守

夜很静,帐篷里生着火炉,炉火不是很旺,茶壶嘴噗噗地冒着热气。这些“守门人”肚子饿了,就拿我来填充肚子,午餐、晚餐顿顿不离我已是常态化。

我是一桶方便面,在抗疫一线,我每天都见证着许多鲜活而真实的平凡人、平凡事,这些平凡人、平凡事无不感动着我。

病毒无情,是他们默默地冲锋在一线,为你的“宅”埋单。他们是谁的父母?谁的儿女?如果不是病毒肆虐,他们的生活也应该像正常人一样。当下,寒冷的夜,一碗方便面,也吃出了大餐的味道。这个春节期间,口罩、酒精、方便面成为热销的三件宝。尤其是我,成为最抢手的产品,我被爱心人士从超市送到各个疫情防控卡点,被送到每个需要我的人那里,这场疫情让我走红,而我也只想做消费者“岁月静好”背后的守护者。

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不寻常的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大家将自己调为了静音模式。但抗疫的脚步不会停歇,一线的医护人员,各条战线上的值班人员,每个人都在为战“疫”胜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勇敢担责和迎难而上,我相信春暖花开将会如约而至,我相信防疫大战将会很快赢得全线胜利。能与这些世上最可爱、最可敬的人为伍,我幸运而自豪! (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郑金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