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得好一點,老得慢一點

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自己老了的?網上一直在熱議這個話題。有人說,從喜歡粉紅色開始;有人說,從更喜歡宅在家裡開始;還有人說,從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開始……


今天想從養生的角度,來談談這個話題:“變老”是從哪裡開始的?

1


臉色,說變就變

過得好一點,老得慢一點

有人說,看一個人過得是不是幸福,看臉色就知道了。老祖宗說“面由心生”,翻譯成大白話:幸福,其實就是“看臉”!


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的正常表達是維持身體健康的基本條件,但是,如果這些生理反應超過一定的度(如長期受到精神刺激而出現異常的精神活動),易引起體內陰陽失調、氣血不和、經絡阻塞、臟腑功能紊亂等各種健康問題,這就是中醫說的“內傷七情”。


因此,我們的臉色也就有了“愁容滿面”“焦眉苦臉”“面紅耳赤”“大驚失色”……

過得好一點,老得慢一點

長大的我們懂得:

過得好一點,老得慢一點

周國平說:愛,就是沒有理由的心疼和不設前提的寬容。好的家庭關係裡,家人之間一定懂得寬容對方,給對方留個臺階或退路,而不是步步緊逼,將婚姻推向絕境。


畢竟,我們要的不是輸贏,而是愛。願我們都能被溫柔以待,願我們都能以同樣的溫柔去善待他人。


此外,冬養腎,要戒恐懼、抑鬱。冬季日照減少、寒風凜冽,易擾亂人體陽氣,變得萎靡不振、引發抑鬱。


多曬太陽、參與集體活動,能振奮精神,重拾朝氣。

2


壓力,讓你“禿”飛猛進

過得好一點,老得慢一點

隨著各大電商平臺的雙十一戰報陸續出爐,人們更是能感受到雙十一的異常火熱。在眾多榜單中,天貓發佈的一份“雙十一假髮套成交量”透露出一股清奇的畫風。


“禿頭”已跟“壓力大”“工作時間長”“年紀大”等人群劃上等號,而這群人往往也是精神壓力最大的。


該人群的主要為高收入、高學歷、一二線城市、女性、年輕居民等群體。尤其是小三口之家中的女性,需要面對職業發展、親子關係、婆媳關係等,更容易產生焦慮的情緒。


中醫認為情志與疾病密切相關,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意思是說,愉快的精神狀態,可使人心情開朗,福壽俱增;不良的精神刺激,會使人疾病纏身,夭亡短壽。

過得好一點,老得慢一點

長大的我們懂得:

過得好一點,老得慢一點

過得好一點,老得慢一點

眼霜不是奢侈品,早睡才是。


“發為血之餘,血盛則發潤,血虧則發枯”,這說明了頭髮和氣血的關係,想要頭髮烏黑亮麗,先要氣血充盈。


如果總是在熬夜中錯過養肝血的機會,導致氣血不足,頭髮自然就容易脫落稀少了。

3


怕冷,秋褲+泡腳安排上

過得好一點,老得慢一點

我要穿秋褲, 誰也擋不住!“凍死也不穿秋褲”的年代已經過去了,看到降溫·怕你冷·段子手·朱廣權給你Rap了一段話:

美麗“凍”人這個屬性已經逐漸遠去,不用等媽媽耳提面命,秋褲就已經安排上了。有空的時候,還約著小夥伴一起刷著綜藝泡個腳,隨之而來是小臉漸紅,微微出汗,全身都流淌著舒服……

過得好一點,老得慢一點

長大的我們懂得:

過得好一點,老得慢一點

過得好一點,老得慢一點

給自己配置定製化泡腳服務,比如用當歸、丹參泡腳可以活血化瘀;用陳皮、菖蒲可以消除疲勞;用生薑、艾草可以暖身溫經等。

4


別人表現突出,而你卻腰椎間盤突出

過得好一點,老得慢一點

如果你是這樣:


1. 平日極少運動,偶爾進行一次體育鍛煉或遠足爬山後腰部疼痛明顯,兩三天緩不過來,嚴重者三到五天還會感到痠痛。


2. 姿勢不變,久坐之後忽然起身會感到直不起腰來,酸脹不適。


3. 活動熱身時腿部直立做彎腰摸腳趾的動作,同齡人做起來比較輕鬆,而自己很費勁甚至腰還有點疼。


4. 早晨剛起床時感到腰部沉重僵硬,需要片刻才覺有所緩解。拿沉重東西的時候使不上勁,腰部呈現持續的酸脹、疼痛,站立時加劇,平躺後減輕——這已是腰椎間盤突出的前兆。


如果在自己身上發現以上任何一項,你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過得好一點,老得慢一點

長大的我們懂得:

過得好一點,老得慢一點

過得好一點,老得慢一點

保護腰椎,我們可以這樣做:


1. 保持坐姿約1小時後,一定要站起來活動一下;


2. 儘量減少彎腰提重物的行為,以下蹲代替彎腰;


3. 適當放鬆和鍛鍊,保持良好體態;


4. 注意腰部保暖,儘量不要受寒;


5. 改進飲食,避免肥胖(被腰腹部的脂肪“拖累”,腰椎極易疲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