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從中超奪冠定律看魯能"正名"之霄鵬尷尬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從中超奪冠定律看魯能"正名"之李霄鵬尷尬

——從一則新聞報道說起

久古

3月19日,國內某門戶網站發表了一篇題為《魯能丟冠十年後迎天時地利,曾經的霸主到正名時刻》的報道文章,從戰術變化、陣容補齊、對手多線作戰、主帥意志等4個方面進行的比較全面的分析,解讀了李霄鵬的"60分"目標。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從中超奪冠定律看魯能


很可能因為外人無法理解魯能的高層戰略,這篇報道引起的反響並不大,但我認為信息量非常大。從2010賽季奪冠,到上賽季結束,魯能已經整整9年沒有染指中超聯賽的冠軍了。事實上,除了18賽季因主力外援調整而旁落過一次外,從11到19賽季中超冠軍全都為恆大獨霸。時間到了2020賽季,魯能是真的"重新稱王"還是實現"60分目標"的"保三爭一"?新賽季的魯能,又將面臨哪些主要問題呢?下面從個人角度逐一進行解讀,如有不同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觀點。

第一、從前10年到10後之對比,看中超"奪冠定律"的變化

從中超元年即04賽季開始,中超基本上形成了一個本土強則冠的"奪冠定律"。這條定律一直到2010賽季,都在發生作用。

1、10賽季前的中超定律——本土強則奪冠。04賽季,深圳健力寶之所以能夠奪取中超元年的冠軍,除了朱廣滬的"人格魅力"之外,非常重要一點,則是該隊有李毅、李瑋峰、鄭智這3名大佬佔據了球隊前、中、後整條中軸線。其他主力球員還有忻峰、陳永強、陸博飛等本土悍將。當然,深圳隊還有國門李雷雷最後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勇。雖然李毅在04賽季只取得僅僅3個進球、排名甲A射手榜第42位,與03賽季的射手王相比已是天壤之別。但正是他的"威名"吸引了對手的防守重心,"掩護"了隊友的多點開花。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從中超奪冠定律看魯能


05賽季,"無米之炊"的深圳隊終於跌落了神壇,大連實德異軍突起。看看當時大連隊的主力陣容吧:季明義、張耀坤、王聖、胡兆軍、鄒捷、馮瀟霆、趙旭日、朱挺、權磊、趙明劍等等,全是25歲以下黃金年齡。他們之中,絕大多數是各個時期國青、國奧和國家隊主力,有的是"史上最強國青"的主力球員,有的後來長期坐穩國家隊中後場主力陣容。馮瀟霆、趙旭日等更是2019年亞洲盃時國家隊的主力球員。如此井噴式湧現出大批量青年才俊,大連實德奪得05賽季中超聯賽冠軍也就不足為奇了。

06賽季,特點更為鮮明的魯能自99賽季獲得雙冠王之後再度崛起。以韓鵬、李金羽為鋒線,鄭智、崔鵬、周海濱為中場,舒暢、王超、矯喆為後衛,再加上李雷雷把守大門,以及在中場出神入化的日科夫、後防線上一柱擎天的巴辛組成了魯能極極豪華的陣容。如果要打個比方,這支魯能,就是後來10年的恆大!或者說,10賽季後的恆大,就是06賽季魯能的翻版。特別是王超和矯喆這兩名邊後衛,他們的速度和助攻能力,一時無出其右者。日科夫則是中超有史以來最強左邊鋒,直到今天為止無人能超越。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從中超奪冠定律看魯能


07賽季,長春亞泰突然冒出"雙子星"杜震宇和王棟,還有鋒線上的曹添堡、後衛趙家林、張寶峰,當然更主要是國門宗壘鎮守最後一道防線。08賽季,魯能再稱土,除了鄭智之外的上述眾將,還湧現出王永珀、苑維瑋、張馳、鄭錚、王曉龍、呂徵、李微等等大批年輕球員,周海濱、崔鵬、苑維瑋、韓鵬4將更是入選了08奧運陣容。09賽季國安歷史上第一次奪得聯賽冠軍,次年又將冠軍獎盃拱手交還魯能。

這幾年的中超聯賽之所以呈現出一種你追我趕、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爭冠之勢,最主要原因就是奪冠球隊都有多名在聯賽中表現極為出色的本土年輕球員。而這些球員,都是不同時期的各級國家隊主力或者主力替補。應該說,那個時候的中超,雖然外援也非常出色,所起的作用也非常大,但總體而言,國內球員在各自球隊中的地位和作用更為重要。特別是像李瑋峰、鄭智、李毅、李雷雷、張耀坤、馮瀟霆、趙旭日、杜震宇、王棟、李金羽、韓鵬、周海濱、崔鵬、王超、矯喆等個人技術特點非常鮮明的球員,都在中國足球史上留下了鮮明的個人烙印。

這似乎也可以說,在2010年之前,中國足球的整體發展相對來說還比較正常。球隊的成績與俱樂部的青訓水平基本上還成正比,特別是像山東、大連、延邊等傳統的青訓大戶,基本上還佔據著中國足壇的主要地位。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從中超奪冠定律看魯能


2、2010年恆大升超後,中超奪冠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地變化或許正是看到了此前的"奪冠定律",曾經的青訓大省廣東,在足球人才相對衰落之後,採取了另一種方式贏得冠軍:購買國腳。

在10賽季(中甲)引進了郜林、鄭智、孫祥的基礎上,恆大的中超第一賽季即11賽季又引進了馮瀟霆、張琳芃、楊昊、楊君等國腳,再加上穆裡奇、克萊奧、保隆等外援,中超首秀即奪得冠軍。嚐到甜頭的恆大,繼續不斷地引進國字號球員,黃博文、曾誠、鄭龍、劉健、榮昊、趙旭日、秦升、張成林、鄒正、姜寧、于漢超、李學鵬、梅方等等,只要能力較為突出的球員,恆大都千方百計羅織門下,組成了不同賽季的"國字號"恆大隊。當然,從孔卡、艾克森、高拉特等開始,恆大的外援水平也是水漲船高,發展到今天的保利尼奧、塔利斯卡,並最終成就了"9年8奪冠"的中超"偉業",建立了"恆大王朝"。

這近10年中超,奪冠定律不再是"本土強則冠",而是演變成"本土強+外援強則冠"。

18賽季上港之所以能奪冠,除了以武磊、顏駿凌、蔡慧康、於海、石柯、賀慣等一大批"根寶系"的本土年輕球員成為球隊的主力框架外,胡爾克、奧斯卡、艾克森、艾哈邁多夫這4名外援的作用更為突出。而相對的,恆大的外援則發生了變化。此消彼長之下,上港趁著恆大打個盹兒的功夫,悄然"偷"了一個冠軍。

第二、魯能奪冠戰略的變化及李霄鵬的"衝擊60分"目標

作為國內青訓大戶,無論是99賽季還是06賽季,抑或08、10賽季的奪冠,魯能的最大本錢就是本土力量。即便它歷史上曾經有過日科夫、巴辛、安塔爾這樣的強援。在儒家文化的薰陶下,外援從來只是魯能爭冠路上的點綴,而不是絕對的主角。

但是,這一格局在18、19兩個賽季實現了根本性的革命。從佩萊、塔爾德利、吉爾為主,到以佩萊、費萊尼、格德斯和莫伊塞斯為主。魯能的外援在球隊起著絕對的核心作用,包括球隊的戰術,全部圍繞著外援來展開。而固定的陣容,使得馬加特時代的"青春風暴"瞬間為化烏有;固定的戰術,則將魯能乃至李霄鵬貼上了"高舉高打"的標籤。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從中超奪冠定律看魯能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從中超奪冠定律看魯能


在這個過程中,儘管魯能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18賽季奪得聯賽季軍、足協盃亞冠;19賽季聯賽第5名、足協盃亞軍。並且在19賽季成為中超BIG4第一個小組出線的球隊、1/8淘汰與恆大的兩回合更是打得大開大闔、蕩氣迴腸。但足協盃決賽兩回合1-4申花,特別是客場0-3落敗而最後失冠,則徹底暴露了魯能戰術打法上的缺陷以及主教練臨場指揮上的能力有所欠缺。

2019年12月7日的中超頒獎典禮上,"段子手"李霄鵬再創佳句:昨天剛捱了三悶棍(指足協盃0-3敗),今天拿獎有點說不過去。再結合昨天(12月6日)賽後新聞發佈會上談到挑戰60分的"明年目標":只有拿到60分,才能算是強隊。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從中超奪冠定律看魯能


這個時候的李霄鵬甚至於魯能,很可能就已經定出了戰術變化的初步構想。魯能要跳出"高舉高打"的陰影,衝擊"60分"。

第三、李霄鵬尷尬之一:助教的變化、折射出魯能戰術變化的決心

2020年1月16日,德甲球隊霍芬海姆官網發佈消息,球隊助教馬克加盟中超俱樂部山東魯能。而在此前的1月4日,法比奧在個人社交平臺上宣佈新賽季離開魯能。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從中超奪冠定律看魯能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從中超奪冠定律看魯能


1、2017年12月,巴西人法比奧加盟魯能,成為球隊的戰術教練。有一種說法,法比奧是主教練李霄鵬高舉高打戰術的主要設計者。說實話,我並不認同這個說法,至少不完全認同。

加盟魯能之前,法比奧於2013年便受崔康熙的邀請擔任全北現代的助理教練,也是恆大外援穆裡奇、韓國國腳權正源等中超知名球員的恩師。而全北現代的戰術打法,是以兩名邊後衛的助攻為主,主要是金珍洙和李鎔。因為其鋒線上一直有高中鋒,先是李東國,後是金信煜,所以全北現代的邊路突破、下底傳中戰術打得非常多,也非常成功。

全北現代這套戰術,在中超沒有任何一支球隊與之雷同。最接近的是恆大和魯能,但前者不但邊後衛助攻,邊鋒的突破也非常鮮明。特別是前幾個賽季,左後衛鄒正、李學鵬(包括榮昊),右後衛張琳芃等都是助攻能力非常強的球員。而於漢超、郜林、韋世豪、楊立瑜則是非常典型的邊鋒。在進攻端,除了邊後衛助攻,邊鋒的突破、內切,或邊後衛與邊鋒在中場的配合等戰術打得非常多,也非常成功,與全北現代完全的邊後衛助攻為主、中路推進為輔的戰術有著明顯的區別。魯能則是純粹的邊鋒進行邊路突破,邊後衛基本上沒有助攻。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從中超奪冠定律看魯能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從中超奪冠定律看魯能


倒是裡皮時代的40強賽時國家隊的打法,與全北現代極為相似。而之所以聘請法比奧,據說是此前魯能的主帥馬加特對體能訓練非常重視。他治下的魯能,經常出現"70分鐘後惹不起"的比賽場面。18賽季末馬加特離隊後,為了保持風格的一致性,便從全北現代"挖"來了法比奧。有報道稱,法比奧除了負責球隊的體能訓練之外,還從事戰術分析等技術工作。

2、魯能的戰術打法飽受詬病。18賽季,在外界懷疑的眼光中帶領球隊奪得聯賽季軍、足協盃亞軍的李霄鵬,戴上了年度最佳教練的光環。19賽季,繼續高舉高打戰術的魯能,卻一再受到球迷和媒體批評。特別是上半賽季主力陣容的一成不變、格德斯、劉彬彬等年輕球員不受重用等,更是令李霄鵬不得不多次在賽前或者賽後新聞發佈會上"解釋"。外界的質疑,在足協盃決賽之後達到了頂峰。李霄鵬的"三悶棍"論,應該也有回應外界的某種含義。

3、關於馬克。有媒體報道,足協盃後,李霄鵬確曾提出過辭職。俱樂部也有兩種應對方案:一是順應球迷的呼聲,重新聘請馬加特;二是法比奧的"坐正"。但馬加特因個人原因婉言拒絕,卻魯推薦了霍芬海姆青訓總監馬克幫助李霄鵬提高魯能的競爭力。

這裡有兩個背景值得關注。一是馬加特時期,劉彬彬、吳興涵等"快馬"很快就煥發了第二春,張馳、王彤、鄭錚等也發揮出了自己的水平,這在此前幾個賽季是少見的。甚至宋龍,也在馬加特的指導下表現出了較高的水平,劉軍帥更是在馬加特的提拔下得以登上中超舞臺。還有齊天羽,也一度得到了馬加特的重用,只是後來被抽調參加"訓練營"。這些球員中的大多數,卻在馬加特離開後很長一段時間成為了邊緣人。

二是在德國足壇知名度非常高的馬克,從2015年加入霍芬海姆開始,基本上都是負責青年中心的管理工作,到2016年9月起擔任球隊青年發展主管。在他的努力下,俱樂部獲得了包括德國U19亞軍、南德U19冠軍、兩次南德U15冠軍;U19參加了2019年歐洲聯盟青年聯賽打入半決賽等等。而除了"擅長"打造進攻體系之外,還有"注重地面傳切配合","是傳控足球的踐行者"。另一方面,從其近幾年工作經歷來看,馬克的另一個特長主要是挖掘球員潛能,具體就是對青年球員的使用可能更有心得。

而這兩點,無論是哪一方面,對李霄鵬而言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魯能高層顯然已經做好球隊戰術變化的戰略構想,而球隊的具體執行層是否得力、落實到位,恐怕又是另一回事。馬克的加盟,是否就能夠徹底改變魯能的戰術打法,也要打上一個問號。

第四、李霄鵬尷尬之二:魯能或許還有後手

1、魯能更換助理教練的戰略意圖。很多球迷、特別是一部分魯蜜認為,有了馬克的幫助,魯能新賽季的戰術打法將會發生革命性的變革。特別是霍芬海姆崇尚進攻、注重地面傳切配合的打法,說不定馬克是施密特第二、魯能則是國安第二!如果再加上此前的高舉高打,魯能有了兩套戰術。既能打出國安那種短傳滲透、高位逼搶、中前場傳控,又能瞬間切換成大刀闊斧、大錘狂砸,其他中超球隊"顫抖"了,恆大當然也應該要"顫抖"。

其實,這只是球迷一廂情願的看法。俱樂部的意圖,可能遠高得多。

2020年1月26日,齊魯網發表了題為《昔日泰山門神加盟魯能教練組,郝偉也回來》的文章,稱魯能教練組迎回了"兩個老熟人":除了郝偉從國奧回來外,郝偉還"帶回"了同在國奧效力的守門員教練李雷雷。再加上馬克等兩名助理教練,魯能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從中超奪冠定律看魯能


2、李霄鵬的尷尬。魯蜜光顧著高興,忘了俱樂部的深謀遠慮一面。

個人認為,這正是俱樂部對李霄鵬還不是那麼的信任的表現!說白了,一旦李霄鵬繼續帶隊成績不達預期,教練席上的某位本土教練"轉正"的可能性完全存在。

這一點,聰明如李霄鵬者,當然非常明白。在這次迪拜冬訓的4場熱身賽中,除了段劉愚,參加前段時間奧預賽的其他幾名魯能球員,包括黃聰、田鑫、趙劍非等,得到上場的機會非常少。而另一個倍受關注的外援格德斯,也只有兩場比賽得到首發機會,他與莫伊塞斯一起,輪換著與費萊尼配合(前3場佩萊因傷缺陣,第5外援卡達爾當時未加盟)。

這說明什麼呢?一是李霄鵬對魯能的"國奧系"非常敏感,二是格德斯依然不會受到重用。而這兩點,都與魯能新賽季的戰術打法,甚至包括可能中的魯能戰術變革期望有著極為重要的關係。

(1)是否重用"國奧系",對李霄鵬都是一個兩難選擇。

國奧球員中,段劉愚和黃聰司職中場,田鑫打前鋒,趙劍非是左後衛(也打中衛或者右後衛),李冠希是守門員。除了李冠希和段劉愚外,黃聰對應的位置是後腰,田鑫則可能是吳興池、劉彬彬和格德斯的替補,趙劍非對是鄭錚、宋龍、劉洋或者王彤。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從中超奪冠定律看魯能


黃、田、趙有沒有可能打上球、甚至坐上主力的位置呢?個人認為可能性非常小。首先,即使蒿俊閔淡出之後,魯能明正言順就會打起外援雙後腰,將段劉愚推上前腰位置。而至少在本賽季,蒿俊閔還將是魯能的主力後腰;即便蒿俊閔輪換,第一人選也只能是段劉愚,或者劉軍帥,還輪不到黃聰。至於左後衛,魯能可用的球員更多。除了鄭錚、劉洋外,宋龍甚至張馳都是選項。球風相對毛糙的趙劍非,恐怕難入李霄鵬的法眼。

關健是,如果重用這些國奧球員,難說李霄鵬心裡沒有"小九九"。但如果不用,又有可能與馬克的工作發生衝突。用與不用,都有可能令李霄鵬為難。再說了,魯能現有的主力或主力替補球員,除了蒿俊閔和鄭錚外,全都是當打之年,沒有理由讓他們進入替補席。特別是劉彬彬、劉洋等都是國腳,吳興涵也進入過國家集訓隊。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從中超奪冠定律看魯能


(2)魯能的進攻戰術是否可期?中超5強中,唯一一支沒有邊後衛助攻的球隊就是魯能。蘇寧有吉翔、周雲的邊後衛助攻,還有李昂的任意球絕活;上港的反擊戰術打得比較多,但邊後衛的助攻也多,於海、王燊超和傅歡的助攻都比較頻繁,王燊超更是"帶刀侍衛";國安和恆大更不必說了,地球人都知道。

但魯能這幾名邊後衛,鄭錚的傳中球質量較差,來回奔跑能力也達不到戰術要求。王彤上賽季亞冠資格賽差點被對手打穿防線之後,一朝被蛇咬就十年怕井繩,整個賽季幾乎沒有一次助攻,甚至攻到中線附近的次數都非常少;劉洋倒是經常前插參與進攻,但往往是攻得上去回不來,速度太慢。並且劉洋的動作有時顯得很魯莽,經常造犯規,隱患極大;張馳有助攻能力,但體能是他的最大問題。

沒有邊後衛參與前場的進攻,要想打出流暢的進攻戰術,很可能只是一個夢想。至少與恆大、國安和上港相比,魯能的前後兩個半場脫節嚴重。一旦佩萊在前場不斷抱怨,整個魯能的中前場防守就有可能落空,對手則可以放手一博全力圍攻。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從中超奪冠定律看魯能


而這只是一個方面,用不用、能不能用好格德斯,則是魯能戰術變化的最核心問題。如果前鋒依然是放一個高中鋒,甭管是佩萊還是郭田雨,魯能的高舉高打戰術註定不會改變。從魯能的5名外援來看,卡達爾當仁不讓是主力;從熱身賽來看,費萊尼也是後腰主力之一;莫伊塞斯的技術特點,與魯能的高舉高打戰術非常吻合,李霄鵬應該更傾向於他與費萊尼同場競技。

最尷尬的是格德斯。打左邊鋒,他面臨著吳興涵和劉彬彬的競爭;打前腰,則魯能的U23球員首選是段劉愚。格德斯要想首發,最大的可能是代替佩萊出任前鋒。也只有格德斯出任前鋒,魯能的戰術打法才有可能真正發生質的變化。

但是,這種全盤否定上賽季打法式的變革,李霄鵬做好準備了嗎?如此魯能,真的能"正名"嗎?我認為很難。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從中超奪冠定律看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