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逃出生天?“二向箔”展開之下的“廣電運通”(002152)


在上一篇的文末,進入“數字語言”的flag高高豎起,誓要在之後的寫作中突入對財報三大表中各科目數字的解讀。

這flag,就讓它先立在那兒吧。

臉好痛。

畢竟在把一家公司的商業邏輯框架搞清楚之前,對細節的分析意義不大。所以在這一篇裡依然會圍繞“廣電運通”的商業框架進行更進一步的解析。

目前或許難以做到精細,但依然需要對“廣電運通”各塊業務形成一個基本的認知。

本篇依然會是一篇練習作業般的階段性文章。

在此借“廣電運通”財報中對自身所涉業務的區分標準,暫將其業務劃分為“製造業”及“服務業”,本文將會先就其“底色”——亦即ATM製造與銷售業務的“製造業”——為起點逐步梳理“廣電運通”的商業框架。

拋開股市中的市場情緒及各方資金博弈不談,從公司的基本面上看,新興業務的造血速度及想象空間影響公司股價的上限,而在傳統業務上的失血速度則很大程度上影響該公司股價的下限。

一如曾倍受調侃為“腦子進水”的“一個口子進水,一個口子出水”的數學應用題,看似荒謬可笑,但該應用題其實也正是在教導這樣一個思維模型罷了。

水池最終的盈缺,取決於“注水”與“出水”間的速度差。

通過對比閱讀互聯網上的公開報告,“廣電運通”以及業內可對標公司多2015-2018年的財報,

可以看到三個趨勢

1.市場的外部趨勢:國內ATM機市場見頂。

2.行業中的集體趨勢:以ATM為主營業務廠商的集體“失血”。

3.廣電運通的內部趨勢:自2014年以來,“廣電運通”總營收的持續上升,以及製造業收入在總營收佔比中的不斷降低。


“所有的魚都在這裡嗎?”

“把海弄乾的魚不在。”

— —《三體》

2013年以來,互聯網巨頭入局阿里巴巴佈局移動端催生餘額寶,第三方支付開啟快速發展階段;

2014年騰訊藉由微信跟進移動支付,憑藉龐大的用戶基礎快速搶佔份額;

2016年二維碼支付全面解禁,此後掃碼支付發展迅猛,移動支付生態漸成。

2018年全國移動支付用戶規模達5.8億,同比增長10.7%。

互聯網巨頭主導的移動支付,被當時的媒體形象的稱之為對現金支付領域的“降維打擊”。

而從宏觀(貨幣)視角來看,無現金交易的普及直接導致M0(流通中現金)增速下滑。

目前我國流通中現金的絕對體量仍維持較高水平,但增速正在迅速趨緩。

2010-2018年,我國M0持續上升,從4.5萬億元升至7.3萬億元,但增速從2010年高點的16.7%已經大幅下滑至2018年的3.6%。

M0增速放緩顯示在小額高頻零售交易場景下,企業/居民對於現金這一媒介的依賴性正在持續降低。

對現金的需求不振,銀行物理網點和ATM網絡便受到最直接衝擊。金融機具是現金流通領域的重要底層基礎設施,自動櫃員機(ATM)、清分機等行業的發展均是建立在下游金融機構企業對於現金交易、結算的旺盛需求上,而其中銀行又是需求方的絕對主體。

儘管來自移動支付領域的“降維打擊”的事實近在眼前,但在2018年左右陸續發佈的對ATM行業進行分析的諸多報告中,保持盲目樂觀的報告依然不少。

“前瞻產業研究院”於2018年初發布的預測報告估計未來ATM市場仍將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速,到2023年中國市場ATM可達到205萬臺。

更有報告(忘了收藏該報告網頁只記得其觀點,罪過啊)以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人均ATM佔有率”為參照指標,並藉此“歸納”在人均比上相對“落後”對我國ATM市場將依然享有廣闊的增長空間。

上述報告中所採用的“歸納”邏輯,令人不禁想起羅素為諷刺“歸納法”的侷限性而提出過的火雞問題(Russell's Turkey):在火雞飼養場裡,一隻火雞發現,每天上午9點鐘主人給它餵食。它並不馬上做出結論,而是慢慢觀察,一直收集了有關上午9點給它餵食這一事實的大量觀察證據:雨天和晴天,熱天和冷天,星期三和星期四,各種各樣的情況。最後,它得出了下面的結論:“主人總是在上午9點鐘給我餵食。”

可是,事情並不像火雞所想象的那樣簡單和樂觀:在聖誕節前一天的9點,這隻火雞沒有等到主人給它的餵食,而只是等到了宰刀。

人們對ATM的需求,其本質是源於對“交易的便利性”的需求,而通過ATM獲得現金這一交易媒介,則是對達成這一便利性的手段。ATM機是手段,而非目的。正如人們在交通出行上所追求的是快捷舒適的出行方式,而不是一匹跑得更快,更快,更快的馬。

而據“智研諮詢”發佈的報告顯示,ATM行業的真實情況是,在我國ATM需求最高峰的2015年,新增臺數高達25.2萬臺,而2016、2017年迅速跌落至5.8萬臺和3.6萬臺,呈現快速下行趨勢。

而從2018Q1起,央行對ATM數量統計口徑進行了調整,除原有自助存款機、自助取款機、存取款一體機、自助繳費終端等設備以外,新增統計了自助服務終端、可視櫃檯(VTM)、智能櫃檯(STM)等新型終端設備,因此央行統計口徑下的ATM總量顯著增加。

但值得注意的是,國內ATM總保有量在2016及2017年曆經增長放緩,並終於於2018Q3達到歷史最高峰之後,整體已呈下滑態勢。截至2019Q3,國內ATM總保有量已從2018年的峰值112萬臺滑落至108萬臺。

能否逃出生天?“二向箔”展開之下的“廣電運通”(002152)

而國內ATM機市場自2016年增長放緩直至2018年市場萎縮的這一客觀事實,在“廣電運通”2017年的財報上便有著直觀的體現。2016年,“廣電運通”在以ATM機為主的貨幣自動處理設備的製造及銷售業務上營收為25億元,而2017年該領域業務營收下降至17.9億元,較上一年度下降28.3%。

然而在“廣電運通”2018年的財報中顯示,在國內ATM機市場需求持續下行的趨勢下,“廣電運通”的傷口在2018年並沒有被進一步擴大。2018年“廣電運通”在以ATM為主的貨幣自動處理設備業務上的營收較2017年基本持平,甚至微微提升了1.38%。

泥沙俱下,行業承壓。

逆水行舟,業內的其他公司表現又如何呢?

2014年末銀監會發布信息安全推進指南的39號文件,指出“到2019年銀行的可控信息技術及產品的使用率需要提升至75%”。

自此國產ATM公司一路高歌猛進,不斷奪下原先被外商佔據的國內ATM機市場份額。早前我國ATM市場以外資企業為主,然而截至2018年,國產ATM廠商已主導了國內市場,廣電運通、恆銀金融、怡化佔據市場份額前三。

其中,廣電運通繼續保持國內現金類設備市場領先地位,恆銀金融市場佔有率持續上升,穩居第二。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排名前兩位的廠商已佔據一半以上市場份額,幾近形成“南有廣電運通、北有恆銀金融”的市場格局。

能否逃出生天?“二向箔”展開之下的“廣電運通”(002152)

由此,我們選擇一瞥業內第二順位的“恆銀金融”及同為上市公司且市佔率位列第六的“御銀股份”,藉此對比“廣電運通”在“疫情”之下其自身的免疫力究竟如何。

“恆銀金融”自2017年登陸A股市場,因此目前其公開財報僅有2017及2018兩個年度。

據其2017年財報顯示,“恆銀金融”在以ATM為主的貨幣自動處理設備上的營收微漲5.46%。

但其2018年的財報則顯示,“恆銀金融”在該領域業務的營收暴跌39.1%。

而同為上市公司且市場佔有率位列第六的“御銀股份”其2017年在ATM銷售領域的營收較上一年度下跌42.48%。

2018年該領域營收則更是進一步在2017年的基礎上暴跌54.47%。

至此,“廣電運通”可以拿著期末考卷委屈一句了:雖然我只考了65分,可小剛和小明他們甚至不及格啊。

既然大家都考得哀鴻一片,那麼我們就看看“廣電運通”的答卷。

自2014年來,“廣電運通”都做了些什麼?

在“廣電運通”2014-2018年共5年的財報中,顯示瞭如下的一個趨勢:

能否逃出生天?“二向箔”展開之下的“廣電運通”(002152)

“廣電運通”來自制造業的營業收入在其總營收中的佔比,自2014年至2018年逐年下降,從80%下降至41.66%。

這樣一個趨勢反映了“廣電運通”在經營中對ATM機市場的依賴性正逐漸降低。

而自2014年以來,“廣電運通”在總營收上也走出了一個明顯的上升趨勢。從2014年的31億元至2018年的54億元的總營收,可謂高歌猛進。截至本文寫作時,“廣電運通”雖尚未公佈其2019年財報,但據其2019年業績快報顯示,2019年“廣電運通”的總營收在2018年的基礎上再次實現19.04%的增長,總營收64億元。

可見,在ATM市場的萎縮趨勢下,”廣電運通“的免疫力遠超業內其他公司。

能否逃出生天?“二向箔”展開之下的“廣電運通”(002152)

行文至此我們彷彿已經看到浩瀚無垠的漆黑商業宇宙中,微弱的熒光閃耀,奮力前進的一個小點,其身後是早已二維化了的畫卷。

但“廣電運通”真的已經逃出了移動支付領域的降維打擊了嗎?

連年高歌猛進的營收下為何卻是屢創新低的“每股淨收益”?

製造業之外,在“廣電運通”的另一個領域:服務業。

又是怎樣的一個光景?

這個問題,就留到下一次寫作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