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神仙夫妻"!畢業於同所大學,歸國後就職於同一單位,還雙雙當選院士!

戰爭年代,他們遠渡重洋,學習救國本領;新中國成立後,他們拋棄金錢地位,克服重重險阻回到祖國,科學研究成果為國家立下不世功勳,他們就是

南開大學院士雙星何炳林、陳茹玉夫婦。

天津

結緣西南聯大,為科學救國,夫婦雙雙遠赴美國留學

1938年,何炳林、陳茹玉分別從廣東和天津考入西南聯大化學系,在"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的校歌聲中,何炳林和陳茹玉的愛情悄然萌芽了。學習上何炳林與陳茹玉各有所長、惺惺相惜,對於世局他們也有著共同的看法。隨著二人"做題目"的機會越來越多了,兩人也慢慢走到了一起。

天津

天津

畢業5年後,何炳林和陳茹玉結婚。婚後夫婦二人一起到南開大學任教。1947年,何炳林為實現科學救國的抱負,遠赴美國留學。一年後,陳茹玉忍痛將年幼的兒子託付給外公外婆照料,毅然追隨丈夫也到了美國。

天津

學有所成,周總理親自出面,解夫婦二人歸國受阻之難

在美國,何炳林與陳茹玉再次同窗共讀,先就讀於南加州大學,後轉入印第安納大學。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何炳林和陳茹玉興奮異常,他們與一些留學生一起慶賀新中國的誕生。

在得知祖國正在進行經濟建設,需要大批科學家的消息後,他們更加努力的學習,同時也參加了以"響應解放,準備回國"為主要宗旨的留美科學工作者協會。經過幾年的刻苦學習,何、陳夫婦於1952年雙雙取得了印第安納大學博士學位,並由於成績優秀,雙雙獲得西格瑪賽(Sigma Xi)科學會會員榮譽稱號。

就在二人學有所成,準備回到心心念唸的祖國懷抱之時,卻受到了美國的重重阻礙,但他們一刻都沒有忘記祖國的召喚,不斷為回國四處奔走呼籲,多次向美國政府遞交申請書,並因此受到美國移民局的審訊。他們毫不畏懼,據理力爭。

天津

1953年的秋天,何炳林與陳茹玉聽說中美將在日內瓦進行談判。他們敏銳地感到,回國的機會來了。為了避免美國當局的注意,何、陳夫婦和另外十幾位留學生約到一家旅館,一起商量如何爭取回國。在這裡,他們給南開大學校友周總理聯名寫了一封信,希望得到祖國的幫助,並一一用毛筆鄭重簽名。他們把這封信交給印度駐聯合國大使梅農,後由印度總理尼赫魯轉交到周總理手中。日內瓦會議上,周總理質問美國人為什麼扣留中國留學生。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起初不承認扣留,說是中國留學生不願意回國。於是周總理拿出了留學生們要求回國的親筆信,杜勒斯無言以對。會議期間,中美代表就僑民和留學生問題進行了四次接觸。在周總理的外交努力下,1955年美國政府終於准許中國留學生回國。

1956年,何炳林與陳茹玉夫婦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踏進國門、看見國旗的那一瞬間,陳茹玉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夙願得償,他們甘做幕後英雄

回國後,何炳林與陳茹玉重返南開大學,在這裡,他們全力以赴為新中國服務,兩人分別在不同領域做出了重要的開創性貢獻。

在南開大學,何炳林開始了中國最早的離子交換樹脂研究。他利用從美國帶回的那批原料進行了認真鑽研,僅用了兩年時間,就成功合成出當時世界上所有主要的離子交換樹脂品種,並在世界上首次製備出大孔離子交換樹脂,為新型吸附分離材料——吸附樹脂的問世奠定了基礎。鑑於這一研究成果的極端重要性,當時不能對外公開發布。比何炳林晚3年,捷克科學家發表了類似的成果,被世人譽為"吸附樹脂之父"。對此,何炳林平靜地說:"那是由於保密的需要。我個人的榮譽問題不大,最重要的是服從國家的安排。"

天津

1958和1959年,毛主席、周總理先後到何炳林的實驗室和生產車間視察

1958年和1959年,毛主席、周總理先後到何炳林的實驗室和生產車間視察,對他給予讚揚與鼓勵。當年,正是一封寫給總理的信使何炳林的歸國心願得償。這時,親眼見到周總理,他卻激動得忘記了致謝。"我和周總理談了很久,總理問我樹脂的用途,我就說主要可以用於提取造原子彈的原料,他說很好。"多年後,何炳林回憶起這段往事仍興奮不已。

1958年,何炳林創立了南開大學高分子教研室,在第二機械工業部的400萬元資助下,主持建立了我國第一家專門生產離子交換樹脂的南開大學化工廠,其主要產品專供提取國家急需的鈾。

1964年,隨著中國第一顆原子的彈成功爆炸。何炳林與妻子陳茹玉科研報國的夢想也最終實現。出於保密需要,何炳林為我國原子能事業發展和原子彈成功爆炸做出的重大貢獻鮮有人知,但他卻沒有絲毫怨言。1988年,國防科工委為他頒發了"獻身國防科學技術事業"榮譽證章,何炳林30年前的幕後奉獻才為世人所知。

天津

在美國西北大學化學系任博士後研究員期間,陳茹玉從事的是新偶氮染料的合成及將其應用於蛋白質結構分析的研究。為了國家大辦農業的需要,陳茹玉選擇了從事有機磷化學和農藥化學的研究工作。當時,我國的農藥化學事業基本是一片空白,而果樹蔬菜的蟲害十分嚴重。陳茹玉開辦了《有機磷化學》《有機農藥化學》等課程,並籌建兩個研究室。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她自主研製出一批農藥產品,緩解了我國長期依賴農藥進口的局面。後來,中國科學院與南開大學合作建立了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在陳茹玉的指導下,一些農藥新品種相繼問世,不僅填補了我國農藥的空白,也為我國遭受嚴重病蟲害的農業挽回了巨大的損失。

1965年,她成功創制了中國第一種除草劑"除草劑I號"。這一成果為保證農作物不受雜草危害、節省勞動力做出重要貢獻,榮獲了國家科委頒發的一等獎。此外,她與同事研製成功了防除野燕麥的新除草劑"燕麥敵Ⅱ號"、殺菌劑"滅鏽I號"、植物生長調節劑"矮健素"。"燕麥敵Ⅱ號"榮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天津

陳茹玉不僅是全國第一所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還創建了國家第一批重點學科、第一批博士點、第一批博士後流動站、第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農藥工程研究中心。

天津

1980年,何炳林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陳茹玉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委員,夫妻雙院士一時傳為美談。何炳林和陳茹玉在生活中相互扶攙,在工作中相互支持,不僅在科研事業上屢獲佳績,在教育事業上也做出了傑出貢獻,何炳林和陳茹玉門下桃李無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高級人才。

2005年,這對"夫婦院士"共同將多年積攢的各類獎金40萬元,分別在他們曾任所長的高分子化學研究所和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設立獎學基金,資助"愛國、功課好、家境貧寒"的學生。在何炳林夫婦的心中,學生的優良品質最重要的就是要愛國。

天津

何炳林與陳茹玉曾表示,能為祖國的建設事業貢獻自己全部力量,將是一生最大的幸福。他們為著共同的人生理想攜手共進,一起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貢獻了全部心血,成為了璀璨的院士雙星。


關注"南開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文章素材來自:南開大學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