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流失之謎(四)|頭蓋骨可能已沉入太平洋海底

1948年,在找尋不到北京人頭骨化石的情況下,中國又把目光投向了周口店,希望會有新的發現彌補丟失的遺憾。而此時的周口店龍骨山已是長草沒膝,荊棘叢生,到處是日軍暴行留下的累累傷痕,當年的辦公房屋蕩然無存,滿山的樹木也被砍伐殆盡。

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流失之謎(四)|頭蓋骨可能已沉入太平洋海底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再次發掘周口店的計劃很快批了下來。1948年9月27日,中斷了12年的發掘工作重新開始。古人類學家賈蘭坡和技工們先把1937年回填的土重新挖掘出來,在挖土過程中,他們獲得了三顆牙齒,這是當時惟一在中國人手中的北京人化石的真實標本。此後,又陸續進行了幾次發掘,又獲得了兩顆北京人牙齒和其他動物化石。可是,再也沒有發現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人們的希望落空了。

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在何方?假如按照日本人的說辭,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根本沒有進入日本本土,莫非,它還在中國?那兩個大箱子會在哪裡呢?裝載有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的木箱,上面寫的是一個美軍軍醫的名字,那麼就從這裡再次展開調查吧!

頭蓋骨押運人:我的行李被動過了

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流失之謎(四)|頭蓋骨可能已沉入太平洋海底

侵華日軍佔領天津

威廉·弗利,二戰時期美國的軍醫,頭蓋骨出境的押運人,他是整個事件鏈條中最關鍵的人物。後來,他是這樣回憶的:“12月8日,我在秦皇島被日軍逮捕,一週後被釋放回天津租界,之後,我收到了從秦皇島戰俘營寄回的行李。我打開自己的行李,發現被人動過。這讓我感到毛骨悚然。第二天,我就把其中的兩隻箱子送到天津的百利洋行和巴斯德研究所,而另兩隻則交給我平時最信任的兩位中國人。”

弗利的回憶中有兩條線索,頭蓋骨可能有兩個去向,一個是在天津百利洋行和巴斯德研究所,另一個是在兩位中國人手裡。根據弗利提供的這些線索,調查人員詢問了百利洋行天津分行和巴斯德研究所的所有老職員,得到的回答卻驚人的一致:“提箱?什麼提箱?我們從來沒有見過什麼美國軍醫。”

至於弗利所提到的那兩位中國朋友也找到了,兩人本是夫妻,之後勞燕分飛。女的去了上海,男的去了四川,斷了來往,但兩人的敘述倒是相當吻合:當年,弗利托付給了他們兩個箱子,其中一箱是醫療器械,另一箱是私人衣物和一些古董瓷器,外加500美元。絕沒有任何化石,乃至與骨頭相似的東西。在當時不可能互相通氣的情況下,兩個人敘說一致,可靠性應該不容懷疑,結論是:箱子裡裝的根本不是“北京人”頭蓋骨。

雖然從弗利的回憶中,沒有找到太有價值的線索。他提到的天津百利洋行和巴斯德研究所,為什麼那裡的職員說沒見過他,到底是弗利記錯了,還是職員根本不是當事人,不知情。總之,弗利的線索就這麼多。不過也可以分析出這麼兩個結果:一是弗利行李中的頭蓋骨化石在他被俘期間被日本人拿走了;二是頭蓋骨化石根本就沒有隨弗利同行。

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會不會根本就沒去秦皇島?因為在民間早就有過傳聞:美國公使館跟日本人玩了一出“調包計”,表面上,所有的化石被送上專列押往秦皇島,但暗地裡,北京人頭蓋骨卻被秘密送往天津,準備從天津出海。否則,怎麼解釋錠者繁晴將天津的瑞士倉庫翻了個底朝天的行為。但是,這個推斷也難以證明就是真的,到底是誰在幕後操縱了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的命運呢?


1972年尼克松訪華帶來的一次新轉機

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流失之謎(四)|頭蓋骨可能已沉入太平洋海底

尼克松訪華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學者對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的追蹤沒有停止,但仍一無所獲。

1972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首次訪華,開啟了中美關係史上新的一頁。除了在政治方面表示友好,經濟層面尋求溝通以外,尼克松一行還向中方提供了一份特殊的禮物——日本“阿波丸”號沉沒在中國海域的具體方位和裝載貨物的清單。美方還表示,希望和中國政府合作打撈“阿波丸”號。

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流失之謎(四)|頭蓋骨可能已沉入太平洋海底

“阿波丸”號圖畫

在關於“阿波丸”號的檔案中,有這樣一張資料,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在資料上記載著:‘阿波丸’號裝有金錠40噸,白金12噸,未加工的寶石15萬克拉,美、英、香港貨幣數捆,工藝品40箱,錫3000噸,鎢2000噸,鋁2000噸,鈦800噸,橡膠2000噸。這些都是在戰爭期間,日本從中國偷運出去的。根據美國專家對以上情報的考證與推測,已經神秘失蹤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有可能就在這艘叫做“阿波丸”的船上!


日本“阿波丸”號上的神秘貨物,會不會有北京人頭蓋骨?

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流失之謎(四)|頭蓋骨可能已沉入太平洋海底

打撈沉船"阿波丸"號

二戰期間,隨著美日戰爭的強度升級,雙方都抓獲了對方的一些俘虜。為改善戰俘境遇,1944年,美國和日本達成一個對日佔區人員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的協議。

救援計劃提出後,“阿波丸”號日本商船進入雙方視野。這艘船於1943年3月5日下水,名義上是商船,但卻是按照軍事性能及要求打造的,無論從規模、性質、性能來講,都是真正意義上的軍事船艦。建成後的“阿波丸”全長5084英尺,總噸位11429噸,最高時速20節。在與它同類型的4艘商船都被改造成輕型航母后,它卻隸屬日本郵船公司,先後6次往返於日本-新加坡航線,為陸軍運送給養。在這期間,它曾受到炸彈的爆破和美軍魚雷的攻擊,但依然完成了任務,因此被日本軍方譽為“不沉之艦”。

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流失之謎(四)|頭蓋骨可能已沉入太平洋海底

被吊起的“阿波丸”號沉船船首部分

日美雙方決定把它改裝成運送救援物資的運輸船,“阿波丸”在前往東南亞的航行中,獲得了絕對安全保證。為了萬無一失,雙方約定:“阿波丸”拆除船頭的高射炮和艦首炮,撤走士兵,在船體畫上綠色十字,以便識別。

對於海上力量消耗殆盡的日本來說,“阿波丸”是他們的王牌運輸船,日本政府並不甘心僅僅用它運送救援物資,這為以後“阿波丸”的災難埋下了禍根。它在獲得美國所謂安全通行證的前提下,出發前私裝了6000噸彈藥和其他戰爭物資,從一開始就違背了雙方的協議。

“阿波丸”號是1945年2月17日從日本門司港起航的,於2月22日抵達香港,據說有貨物上下。3月2日,抵達新加坡,3月10日,“阿波丸”進入蘇門答臘,到達航程終點。

在“阿波丸”南下的同時,美軍展開北上攻勢。航行的每一天,它都和攻擊日本本土的美國飛機擦身而過。憑著一紙承諾,“阿波丸”成為太平洋上惟一一艘可以安全行駛的日本巨輪,也是日本在太平洋上進行物資、人員運輸的惟一希望。

此時新加坡、雅加達等日控區已是四面楚歌,因此日本駐東南亞的高官將領、富商以及家屬爭搶著想登上這條船,最後這艘原設計裝載236名乘客的貨輪竟然擠上了2009人!其中包括日本駐緬甸最高長官小鄉宦一郎、日本駐東南亞秘密部隊總參謀長巖橋一男等要員及家屬。

令人不解的是,“阿波丸”一到東南亞就進入嚴格保密狀態。只有在夜色降臨時,在日本憲兵監視下,才把貨物運到船艙裡。滿載著神秘貨物和眾多乘客,3月28日,“阿波丸”離開新加坡,踏上回國的航程。

1945年4月1日23時,“皇后魚”號潛艇發動攻擊,3分鐘後“阿波丸”沉沒。攻擊之後有很多日本人浮上水面,但他們拒絕美國潛水艇援救,與船偕亡。2008人從此沉入深深的海底,裡面有罪行累累的戰犯,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還有老人、婦女和嬰兒,成為太平洋歷史上最大的海難!

根據拉福林艇長的航海日誌顯示:在22點發現目標至23點攻擊目標的這一個小時時間裡,“皇后魚”號曾數次向目標發出警告,但對方不予理睬,仍舊以18節左右的高航速逃竄。而更讓人大惑不解的是:在4發魚雷的攻擊下,萬噸級輪船“阿波丸”號在片刻時間沉沒,前後歷時不過3分鐘,甚至連“SOS”的緊急呼號都沒有來得及發出;2009人中,只有1人生還,其餘的人均拒絕救助,簡直令人難以置信!這次沉船事件中唯一的倖存者叫下田勘太郎,是“阿波丸”號上的酒吧管理員,有他獲救後接受問訊的一段錄音記錄。

“我在甲板上一直看著士兵在裝運。當時的氣氛是異常緊張,嚴密防備……裝貨直到天亮才結束。滿載貨物的‘阿波丸’號的吃水線大大下降,看上去就像驅逐艦一樣。我想這也是‘阿波丸’號被美國潛水艇擊沉的一個原因。”

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流失之謎(四)|頭蓋骨可能已沉入太平洋海底

"阿波丸"號

對於這次攻擊,在美軍軍事法庭上,拉福林辯解說:當時由於濃霧籠罩,能見度幾乎為零,據聲吶顯示的信號判斷,這是一艘軍艦。此外,9個小時前“海狐”剛攻擊過敵方運輸船,因此他以為是日軍要進行報復。日方則認為,“阿波丸”是按照規定路線行駛的,這是一次蓄意的攻擊行為,應該賠償日方一切損失。最後,美國政府承認對擊沉“阿波丸”負有責任。對於賠償問題,美國政府希望在戰爭結束後以戰勝國身份再解決,以取得更多主動權。

1945年4月,美軍開始沖繩島戰役,日本南大門被打開。8月10日,也就是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的前5天,日本政府向美國提出索賠要求:賠償現金72萬美元,向日本賠償同類船隻以替代“阿波丸”。在討價還價聲裡,隨著原子彈的兩聲巨響,二戰結束。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流失之謎(四)|頭蓋骨可能已沉入太平洋海底

投向日本的兩顆原子彈

戰敗的日本經濟處於崩潰邊緣。然而1949年4月14日,日本首相吉田茂卻代表日本政府在協議書上簽字,宣佈正式放棄因“阿波丸”號被擊沉而產生的各項要求。日方不但放棄了索賠權利,並自己出錢撫卹死難者家屬。拉福林則因“阿波丸”違約裝載戰略物資而免予起訴,後來他成為海軍司令。

“阿波丸”事件中惟一的倖存者下田勘一郎,始終對那天夜裡所發生的真相保持沉默。關於“阿波丸”事件的調查,從此很少被雙方政府提起,而民間探求“阿波丸”之謎的呼聲卻從未停止過。“阿波丸”是如何沉沒的?它究竟裝載了什麼?日方為什麼突然宣佈放棄索賠要求?謎底或許就在牛山島附近幾十米深的藍色水下。

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流失之謎(四)|頭蓋骨可能已沉入太平洋海底

“二戰”時期的美國潛艇

1977年5月1日,根據中國政府的批示,由中國海軍和專業打撈船隊等組成的聯合打撈組在福建平潭牛山海域70米水深的地方,確定並找到了“阿波丸”號,初步打撈出的物品就很出人意外。除了資料記載的橡膠、錫錠等物品準確相符外,人們發現了偽滿洲國內閣總理大臣鄭孝胥去世時,分贈給後人的文物“圓硯”,以及鄭孝胥之子鄭禹的印鑑。鄭禹,是鄭孝胥的次子,偽滿時期曾擔任瀋陽市市長。根據情報記載,登上“阿波丸”號的2009名乘客都是日本人,為什麼會有中國東北“偽滿洲國”行政要員手中的文物,這是不是表明,這艘船上的文物來源很複雜。從這一點可以推論,中國北方的文物,確確實實在戰時流落到了日本人手中,最後上了日本的船隻。那麼,經過層層保護裝箱後的國寶、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會不會也在這些文物當中呢?

在這次打撈作業中,撈起錫錠、橡膠、水銀、鈮鉭、雲母、光化玻璃等物資共5418噸,總價值5000多萬元人民幣。另外還打撈起日本人的屍骨368具,由中國上海市紅十字會交還給日本紅十字會。

不過,打撈過程中沒有發現黃金的存放處,也沒有找到一兩黃金。這在目前還是個迷,引起了外界的不少猜測。

在中國交通部門和海軍潛水員對“阿波丸”號反覆探摸之後,一致的猜測是:“阿波丸”號沉沒的原因除了魚雷擊中外,應該還有其他的因素:據推測,在“阿波丸”號上,事先就放置了炸彈,而且炸彈的位置是經過高級技術人員精心測算確定的。


北京人頭蓋骨隨沉船一起成為歷史之謎

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流失之謎(四)|頭蓋骨可能已沉入太平洋海底

打撈“阿波丸”號的潛水員

從事件發生至今,對於“阿波丸”號往返航程中裝載的貨物清單、乘務員和乘客名單,日本政府從未提供過任何信息。為此,中國調查人員曾經走訪過日本幾個相關政府部門,但所得到的答覆都是:這是絕密文件,誰也不能查看。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阿波丸”號的死難者家屬同樣探求了半個多世紀。但是,在日本,“阿波丸”號是一個禁止討論和研究的話題,所以關於它的檔案都是絕密。種種做法讓人不得不懷疑,“阿波丸”號在運送救援物資的歸途中,確實裝了不可公開的東西。二戰已經結束這麼多年,即便是當時運載了軍事物資,現在也不應該隱瞞了,除非隱藏了比軍事物資更神秘的東西,那會是什麼呢?

只可惜,由於當時中國的技術條件和潛水員的體能所限,打撈工作於1980年停止。在打撈上來的物品中,沒有發現傳言中的40噸黃金和北京人頭蓋骨。不過,據打撈組的成員表示,撈上來的,應該只是沉船物品中的一小部分。受當時深潛技術和深水除泥技術的限制,約1萬立方米的淤泥掩埋著金庫、駕駛臺、客房及船員艙室和機艙。

無價的珍寶也許仍靜躺在海底,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也有可能就在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