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夫:打造“三連三走”新模式 黨建引領脫貧奔小康——向光村抓黨建促脫貧的實踐與啟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做好領導工作的重要傳家寶。為探討抓黨建促脫貧奔小康的情況,筆者最近對江永縣瀟浦鎮向光村打造“三連三走”新模式,以黨建引領脫貧奔小康的實踐進行了調研。近年來,該村黨支部創新“支部連產業、走創建品牌之路,小組連網格、走協作互助之路,黨員連群眾、走脫貧致富之路”模式,推動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2017年全村整體脫貧,由“貧困村”變成“小康村”、“上訪村”轉變“文明村”,“難管村”建成“優秀村”,實現“鳳凰涅槃”的蛻變。歸納起來,該村的實踐可以為我們提供如下三點啟示。

啟示一:強化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必須堅持支部連產業,走創建品牌之路。一是支部帶頭“建基地”。村黨支部瞄準市場需求,借力湖南農大技術指導,大膽調整產業結構,推進夏橙標準化生產,建成以夏橙為主特色水果基地3000餘畝,年產值近6000萬元,全村收入超過15萬元的達36戶。同時,黨支部大力實施“黨建+光伏產業”扶貧工程,建成一個集光伏發電、黨建文化、政務公開、休閒娛樂、政策宣傳“五位一體”的多功能黨建長廊,今年全村集體收入可達30萬元。二是支部帶頭“搞合作”。以“戶戶有資本、家家成股民、年年有分紅”為目標,大力實施“三變改革”,建成向光果蔬專業合作社,免費提供苗木、定期技術指導、統一對接銷路,引導村民抱團,全村種植水果村民參與度達95%以上,貧困戶參與度達100%。三是支部帶頭“強品牌”。向光村夏橙產業基地成功創建為湖南省“1223”富硒工程試點基地,註冊“向光牌”夏橙商標、“馬德里”國際商標、申報中國綠色食品認證標誌,實現“統一品牌、統一品質、統一包裝”和“引導市場、引導價格、引導電商”品牌運行,讓“向光牌”夏橙遠銷粵港澳及越南、老撾等地。

啟示二:突出黨小組引領作用,必須堅持小組連網格,走協作互助之路。一是組網聯動“辦實事”。通過黨小組收集建議、眾籌項目、籌措資金、民主監督,推動“黨小組+網格”聯動,幫助村裡硬化村道7公里,建設機耕道6公里,全覆蓋安裝自來水,完成農村黨群服務中心現代化“升級”。二是文明活動“樹新風”。村委會每年舉辦村級“春晚”、籃球聯賽,以黨小組、網格為單位出節目、搞活動、打比賽,豐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定期組織好婆婆、好媳婦、好妯娌、十星級文明戶、創業致富帶頭人等系列評選活動,倡樹了文明新風,向光村村規民約被評為湖南省首屆“十佳”村規民約。三是基層服務“不出村”。以入列全縣“互聯網+”基層服務改革試點村為契機,踐行“一張網絡、五個網格、集中管理”基層自治,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讓村民“不出村”享受24項服務;建成“親情連線”系統,讓外出務工人員與家人視頻連線,增進親情溝通;建成村級公共網店,2019年為村民銷售農產品超過50萬元,提供醫院預約等服務230餘人次。

啟示三: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必須堅持黨員連群眾,走脫貧致富之路。一是黨員結對“找出路”。激活黨建“微細胞”,挖掘“黨員示範戶”,引導村民“以田換田、化零為整、集中管理”,發展夏橙產業,2019年村內貧困戶種植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達18人。二是黨員上課“傳技術”。黨員“一對一”扶智扶志,邀請專家授課、組織基地觀摩、舉辦田間課堂,培訓人數達500餘人次,濃厚全村致富氛圍,村裡“致富能手”外出承包種植水果達1000畝以上。三是黨員引領“優服務”。黨員主動扶技術、扶資金、扶勞力、扶市場、扶流轉,利用“互聯網+社會扶貧”平臺,精準對接貧困需求達240餘次,村裡9名單身漢“脫貧”又“脫單”的故事成為“佳話”。 (作者系中共江永縣委書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