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來了|周劍:以“新基建”為抓手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新華網北京3月24日電(凌紀偉)近日,中央對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出部署,有關部門和各地紛紛出臺相應舉措。“新基建”是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本次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社會深刻感受到數字化轉型的迫切性,“新基建”提速,將有效應對經濟社會各方接踵而來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建設浪潮。

中關村信息技術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聯盟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周劍表示,當今世界已經進入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新階段,順應新發展趨勢,以“新基建”為抓手,拉動數字經濟發展,能夠更好地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加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作為“新基建”核心組成部分,工業互聯網是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周劍說,製造業是創新最密集、專業壁壘最強的領域之一,我國是全球製造大國,但大而不強、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還沒有很好解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有利於改變傳統制造業創新的線性發展路徑,構建基於工業互聯網的網絡化的創新體系,實現製造資源、製造知識、製造能力的跨企業、跨界協同和協作,從而大幅縮短製造業創新週期,加速其創新發展進程,對於破解我國製造業當前發展瓶頸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工業互聯網的投入較大,但應用規模、應用深度、應用成效都還存在較大發展空間。

周劍認為,工業互聯網是製造能力和IT能力集成、融合和創新後的產物,其創新過程的實質就是要用數據科學重構生產製造機理。只有更廣泛、更深入地構建制造技術、生產過程的數字孿生系統,形成大批數據化的生產機理模型,並實現這些模型之間的按需組合和動態優化配置才能更有效地解決製造業網絡化協同和創新發展的問題。然而製造業的專業門檻很高,而且其專業壁壘往往也並不侷限於一個企業或一個專業領域,往往是一個生態系統。我們用IT,用數據科學去重構生產機理,尤其是重構製造業生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相對長的演進歷程。

與拉動投資相比,“新基建”更多是通過支持和推動數字經濟等新經濟發展壯大,提升經濟運行全要素生產率來帶動社會發展。“新基建”不是為基建而基建,而應圍繞新產業發展和新業務場景需求,加強其商用進程,實現二者螺旋式、交互式迭代創新。

周劍建議,強化對“新基建”的投入產出研究、總體規劃、績效考核,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場化機制。在他看來,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設備設施的價值壽命相對較短,很多領域存在很強的競爭,可替換性強,所以更應該強調其價值週期內的實效和回報要求,避免造成浪費。

本文源自新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