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萬小留學生回國引熱議,意外揭開教育中的一個真相,發人深思

世事難料,以前國內疫情緊張的時候,很多人對我們唯恐躲之不及,現在相反,很多華人華僑留學生想要回國。

這要在平時也不算什麼問題,但是他們的回來,可能也會帶有病毒,要知道國內現在的成績,是大家勒緊褲腰帶,頂著巨大的壓力,才迎來的曙光。如果這時候有群人要回來,我們要再重複這一過程,相信很多人都不會幹。

但誰也沒想到,1.5萬的英國小留學生回國引熱議,意外地揭開我們教育中的一個真相。

1.5萬小留學生回國引熱議,意外揭開教育中的一個真相,發人深思

教育成了競爭,讀書異化成了實現個人願望的途徑。

國內人都知道,現在咱們國家的教育競爭非常激烈,條件好的很多家庭,孩子一生下來就進行早教。那還要更誇張的,結婚之前就開始買學區房,甚至出生時間都計劃安排好了。

什麼學前教育、超前教育、超綱教育,各種輔導班,家庭輔導,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重點大學,讓每一個孩子和父母,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

可是在國內也有一部分有關係有錢的人,卻早已把目光瞄向了國外。

1.5萬小留學生回國引熱議,意外揭開教育中的一個真相,發人深思

以前我們大家印象裡,大學畢業以後,去國外留學。這次疫情下來,大家意外的發現,在英國22萬留學生裡面,竟然有1.5萬小留學生,他們的平均年齡是10到17歲,也就是說這些孩子是從小學到中學這個時間,就在英國上學。

這就揭開了一個潘多拉盒子:他們為什麼要這麼早去英國上學?他們在那個地方學的又是什麼?去英國這麼早上學,又有什麼好處?對我們有什麼弊端?

原來英國有這樣的政策規定,越早在英國開始上學,就可以自動在英國獲得英國國籍,這也是很多家長為什麼讓孩子這麼小就離開自己去英國上學的原因。

在他們的認識裡,英國的教育先進,國內教育競爭激烈,將來能留到英國更好,如果不能留到英國,回到國內也可以高人一等,其實他們的目的還是為了獲得競爭優勢。

1.5萬小留學生回國引熱議,意外揭開教育中的一個真相,發人深思

可是甘蔗沒有兩頭甜,兩頭都要佔便宜,可能只是為別人做了嫁衣。

中國歷史上曾有這樣一個故事,齊國一個女孩到了婚配的年齡,媒人給他介紹了很多,一段時間後,父母就問她有中意的沒有,東邊那地主家的孩子,家裡有錢但是長得醜,西邊那家的男孩長得帥但家窮,於是她回答父母,說想在東邊吃飯,在西邊住宿,這就是著名的典故“東食西宿”。

人一旦成了精緻的利己主義,就會表現在道德上的無恥。

有人可能不知道,中國小留學生,在英國學習的是英國的歷史和三觀,他們的愛國主義教育,肯定是愛的英國,這就是所謂的“歸化”,這個詞在咱們足球界比較流行,咱們足球水平不吃不行,在引進外援的過程中,代表中國去踢足球,就要有套辦法進行歸化,然後才能獲得中國國籍,小留學生也是如此。

1.5萬小留學生回國引熱議,意外揭開教育中的一個真相,發人深思

你看,本來我們,是想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將來生活得更好,可沒想到,到最後培養出來一個外國人,皮膚是黃皮膚,芯是白的,不像那中國人。將來以後很可能是中國的敵人,或者叛徒,這恐怕是很多家長始料不及的。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教育分成幾種,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可是這些孩子長期沒有在父母身邊,沒有父母的言傳身教的家庭教育,長大後這些孩子,父母很難管得住,父母愛中國,孩子就不一定了,會造成親情的撕裂。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曾經說過,千萬別讓小學生去國外留學,到時候腸子都悔青了。孩子太小,根本就沒有學中國的歷史,沒有中華民族的感情,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很容易被洗腦。

1.5萬小留學生回國引熱議,意外揭開教育中的一個真相,發人深思

我們自己辛辛苦養一個孩子,最後讓別國教育成連爹媽都不認、連祖宗國都不認了,那才是孩子真正的孤獨。

大疫當前,不問是非,只問利害,實乃婦人之見,這樣的教育,別說光宗耀祖了,很可能會斷掉自己的根脈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