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嚴格管控非官方渠道廣告,是營造更好的氛圍還是另有隱情

近日,快手創作者商業化團隊向快手平臺上的創作者發佈通知稱,自2020年3月30日0時起,快手將嚴格限制未經官方平臺承接的非合規商業內容。消息一出,各種陰謀與陽謀論的言論都出來了,有的認為快手此舉是為了提升用戶使用體驗,還有的認為快手是想自己賺錢了,吵得不亦樂乎。

快手嚴格管控非官方渠道廣告,是營造更好的氛圍還是另有隱情


如今,短視頻帶貨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早在18年,李佳琦5分鐘就帶貨15000只口紅,短視頻的帶貨能力不容小覷。另外據某知名MCN機構透露,一位腰部短視頻博主一個月僅帶貨就能為公司帶來30餘萬利潤,按提成算來貨物的GMV超過900萬,短視頻的帶貨能力可見一斑。

快手嚴格管控非官方渠道廣告,是營造更好的氛圍還是另有隱情


但是短視頻“帶貨”往往演變成了短視頻“帶禍”。隨著一個個短視頻博主靠著帶貨賺錢後,行業內各種中小博主也紛紛投入到短視頻帶貨的浪潮中,當然其中就包含著三無產品、山寨貨、假貨與劣質貨。有時候在短視頻平臺中看到食物都很誘人,衣服都很精美,但貨不對版的產品居多,完全是“賣家秀”與“買家秀”般的反差。消費者“入坑”了,難免會有“看了心動,買了心痛”之感。這並不是少數,此前刷爆朋友圈的《我一個世界五百強做食品的,被抖音賣烤蝦的騙了》就揭露了一個帶貨騙局,最終還是抖音平臺緊急下架了相關商品。

快手嚴格管控非官方渠道廣告,是營造更好的氛圍還是另有隱情


其實,短視頻平臺就像是一個線上的集市。可能在農村生活過的小夥伴會懂鄉鎮集市,在趕集天異常熱鬧,裡面的小攤小販也會從批發市場中買來三無產品在集市上售賣,其中不乏利用表演來吸入人來買東西的技巧。而反觀如今短視頻的博主,依靠表演、外貌和嘮嗑賣商品不都一樣嗎?既然短視頻平臺是集市,那麼它就有權利對平臺上的產品進行監督,畢竟每個集市都有一顆升級成商場的心,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快手此舉的確有利於打擊假冒偽劣產品。

快手嚴格管控非官方渠道廣告,是營造更好的氛圍還是另有隱情


但是,快手也有部分私心。快手大數據研究院發佈的《2019快手內容生態報告》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5月,快手平臺上有超一百萬電商創作者,電商內容每日覆蓋超1億消費者,電商已經成為快手的第二屬性。在此背景下,快手加強對電商廣告的管控,自然對抓住了小販的廣告需求入口,對於快手的業績增長有一定幫助,但總體來說是一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