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陣薺菜香,是鄉味,也是鄉愁,更是人生記憶中最深的一縷思念。

昨天午後,天空晴好,拍了菜地裡的照片,未加修飾,特別清晰。

見到窗前迎著南邊來的太陽,有幾平米的地方,邊上是長的蒜葉和本地大青菜,心裡想著,疫情期間不出門,就靠這些綠色,加上冬至醃的五花肉,每天切幾片蒸蒸,營養是夠的,怎麼也可維持兩三個月吧。

陣陣薺菜香,是鄉味,也是鄉愁,更是人生記憶中最深的一縷思念。

農田、群山、溪水、小徑

讓我驚訝的是,春節後,給每一小塊地裡潑過一次有機肥。沒過幾天,又是連續的小雨連綿的天氣,加上下雨前的低氣壓,空氣溫暖而溼潤,有利於伏地生長的薺菜,它們蹭蹭的生長,心裡喜滋滋的。腦海中不由得想起:"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句話。

陣陣薺菜香,是鄉味,也是鄉愁,更是人生記憶中最深的一縷思念。

薺菜肥甜白酒香

昨天見到薺菜的長勢,如密密的韭菜,擁擠在一起,鮮嫩挺拔,清一色的柔綠。薺菜葉片寬而大,未見一根黃葉,一色水的粉嫩狀(濱海的形容詞),其間也未夾雜其它雜草,拍了照片,如見到一份上好的食材,手有點癢癢的,真想立即把它挑出來,加工成喜歡的味道。

我告訴陶老師,那薺菜嫩得很呢。在菜根下的潤土滋養下,伴著陽光、微風,茁壯成長。適合做什麼,由她做主,我追說一句,再不吃就老了,三天後就要抽苔開花了。

陣陣薺菜香,是鄉味,也是鄉愁,更是人生記憶中最深的一縷思念。

自採庭前薺菜花

我愛人是個勤快的人,早飯後就把薺菜起了一部分。分揀之後,用地下的井水數次淘洗,再用自來水清洗一次,之後再倒進90度左右的水中燙一下,遂見變軟。用冷水投涼,撈出擠水剁細,加上豬油和調料,調製成薺菜餡,包成稍大的餃子。這餃子不是水煮,而是平鍋生煎,嵌著金黃的鍋巴,裝滿一大盤。

陣陣薺菜香,是鄉味,也是鄉愁,更是人生記憶中最深的一縷思念。

時間和溫度要注意掌握

我夾了一隻,在味汁中蘸下,咬一口,湯汁立馬就呲出來了,滿嘴的薺菜香。薺菜餡仍是碧綠,滴下的湯汁也是綠的,滿心口清香。

陣陣薺菜香,是鄉味,也是鄉愁,更是人生記憶中最深的一縷思念。

看著就醉心啊

在橫樑也能買到農家的薺菜,但那是前一下午採挖的,夜裡放水中泡過幾個小時,看上去很有精神,回去燙後就變原形了,色不豔,加工後味也有差別。

愛人問我味道調的好嗎?我說咱倆是暴殄天物了,這麼好的薺菜,這麼傳統的加工方法,現採現做現吃,如果不是住在農村,自己種的,到哪裡去吃到這口新鮮呢,就是國賓館也嘗不到這樣原生態的味道吧。(有點吹噓了)

再顯擺一下,中午用的是漂洋過海來的仔排與自家地裡長的紅皮蘿蔔燉的清湯,有葷有素,有幹有水,感嘆好日子,就在咱家裡。

陣陣薺菜香,是鄉味,也是鄉愁,更是人生記憶中最深的一縷思念。

紅皮蘿蔔燉的清湯

說起薺菜,小時候也隨母親去田頭路邊挖過,全是野生的,大大小小,有老有嫩,有的葉子是綠色,有的葉子是深紫色,細看屬於薺菜的,最少有三個種類,現在離開老家,可能再也找不到了。

在農村挖薺菜,不為吃,就是乘閒時,到田邊去透透氣。吹吹春風,曬曬太陽,遇到鄰居,一起拉拉呱,什麼該施肥,什麼該鬆土,哪兒有雜草,也是農打耕種的信息交流。

陣陣薺菜香,是鄉味,也是鄉愁,更是人生記憶中最深的一縷思念。

鄉野是我心靈深處的渴望

我母親在老家經歷的事多,跑的地方多,見過的生活經驗全記在心裡。家人口多,挖的薺菜量少,母親就把它剁細,與嫩豆腐丁和豬油渣剁碎,一起燒成薺菜羹,出鍋用山芋粉勾芡。那樣也有味,也都喜歡。

在南京,南苑賓館裡加工薺菜圓子,把老滷水豆腐先瀝水,後塌成泥與半熟細薺菜摻拌,沸水汆過定型,然後與高湯組合,這是春天裡的春味。

在蘇州見老師傅,把潔白的小蝦仁塌扁,刀再斬幾下,與薺菜茸拌勻,做成球,清油浸熟,上席澆上透明芡。凡是桌上見到薺菜味,大家興趣就來了,有用它包的春捲,也有蒸的包子。包子是加上鮮肉成餡的,做成細細花紋的生煎薺菜包子,那也是會讓人激動的哩。

前幾年,在無錫黿頭諸工人療養院內,吃了阜寧王大廚他們的的精品菜點,每次都有驚喜,他們和王浩是朋友,我也常去打秋風(沾光),嚐了不少美味。他們的薺菜湯圓,皮薄餡鮮,個頭又大,餡料是薺菜味,感覺是機械粉碎過的,質感很細,但餡心又像芝麻元宵餡,是流質的,這是他們的專利。我也自覺,不問細節,但那薺菜湯圓確色精緻到無可挑剔。

陣陣薺菜香,是鄉味,也是鄉愁,更是人生記憶中最深的一縷思念。

薺菜湯圓

薺菜清香,薺菜鄉愁,有人講:鄉味親切,我認為鄉味是人生記憶中,映像最深的一縷思念。

那麼,你心中的鄉愁又是什麼美味呢?期待您的評論分享。


【上述淺見,願與大家共同交流,請業界友人指教。本文部分素材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內容只供參考。已獲作者授權,歡迎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