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育兒篇:父母為子女計深遠,講究“三七分”

《鶴唳華亭》是一部以權謀為主線的架空歷史劇。雖然架空,但是故事邏輯在歷史上是有原型的。值得關注的除了權謀,劇中還細緻的刻畫了很多情感,父母之愛,兒女之情,非常打動人心。

《鶴唳華亭》育兒篇:父母為子女計深遠,講究“三七分”

一、父母無數愛與慾念,都是為他們自己的“阿寶”

在第一集開篇,一個充滿戲劇衝突的小段子,太子老師盧世瑜帶領一干大臣冒雪向皇帝進言,要求給太子行冠禮,請太子同父異母的哥哥齊王離開京都去藩地。皇帝並不表態。忠孝仁義的太子出面勸退大臣們,自己以涉政為由,跪在雪中請罪,皇帝並不為所動。

皇帝對太子的忌憚,源自太子身後的勢力。太子舅舅顧思林手有兵權二十萬,雖然被削軍權賦閒在家三年,但舊部依然聽命。當時外敵有動,皇帝最想的是顧思林自請命重新出來帶兵。所謂至高權利,多有自私,他負你可以,你負他不行。

皇后三年前病死,太子少年喪母,皇帝因為權謀制衡不與之親近,太子老師和舅舅是最為太子考慮的長輩。顧思林心有不甘不悅,但為了太子,為了顧家後世榮辱,還是自請帶兵出征。

《鶴唳華亭》育兒篇:父母為子女計深遠,講究“三七分”

權謀不講道義,只講利益得失。所以,太子之師說不動皇帝,顧思林出面,問題迎刃而解。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顧思林出大殿,扶起跪在雪中認錯的太子。太子見年邁的舅舅重新穿上戰甲,虛弱叫聲舅舅,伏在舅舅肩頭。舅舅一句“阿寶”呼喚太子的乳名,無數心疼盡在不言中。

該劇主題曲《出塵》有句歌詞:慾念神工鬼斧,養眾生無數。

這一世的功名利祿,品德風骨,終究要後輩兒女來傳承。劇中各路派別,正是以自己認為對的方式,來為自己的兒女“阿寶”打算。

《鶴唳華亭》育兒篇:父母為子女計深遠,講究“三七分”

二、天下父母都愛子女,但高下有別

《戰國策》名篇《觸龍說趙太后》,有一句千古名句——“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趙國政權更迭,秦國藉機來攻打。趙太后剛執政,向齊國求救。齊國要求趙國長安君為人質,才會出兵。這長安君不是別人,正是趙太后最喜歡的小兒子。縱然大臣們強烈進言,要趙太后以國事為重,答應齊國要求,挽救趙國,趙太后還是不同意,並且非常生氣,揚言誰再說這事,就用唾沫吐到他臉上,當面讓他難堪。

直到左師觸龍出面,先講自身老邁,再託付自己幼子,推己及人,循序漸進的向趙太后講明一個道理:給孩子留下尊貴的位置、豐厚的錢財、珍貴的器物,都不如讓孩子成為一個有功於國家的人牢靠些。

《鶴唳華亭》育兒篇:父母為子女計深遠,講究“三七分”

《鶴唳華亭》中的角色們,大多是皇權周圍的達官貴人,皇親國戚,他們對子女的培養,有很多不同。

1、強勢反派們的子女培養,多有敗筆。

劇中齊王是皇帝的庶長子,趙貴妃寵愛的大兒子。姥爺是出生市井鍾愛斂財富可敵國的安平伯,岳父是朝廷首席官僚中書令。這個中書令李柏舟,在官場浸淫30多年,城府手段十分厲害,有封駁皇帝聖旨的權力,還明裡暗裡養了很多兵將。

如果說太子舅舅掌握的是外部兵權,中書令掌握的就是中央的兵權。加上皇帝一直有心培植齊王這一股勢力來抗衡太子,這邊的實力其實是很強的。

但是在強勢長輩培養下的齊王和齊王妃,都是拖後腿的角色。齊王想爭儲,有岳父出謀劃策招招陰狠,有姥爺錢財支持賄賂官僚,有自己母親趙貴妃為他像剔除魚刺讓他吃魚一般的助攻,但是他無論心理素質,還是審時度勢的能力,都比較差,關鍵時候被對手抓住要害,一舉拿下。

《鶴唳華亭》育兒篇:父母為子女計深遠,講究“三七分”

齊王妃更不用說,驕橫善妒。即使在朝堂中翻雲覆雨的中書令李柏舟也拿她無法,有時涉及到有關於她的事,還得瞞著她,因為不瞞著她,和她也講不清道理。所以她屢次成為對手利用的點,屬於雙商都不行的主兒。

這樣的孩子,成功靠著父母,失敗時還是會說,沒事,還有我爹爹呢。父母做得越多,自己能力越差,即使父母可以攻城略地,自己能守一時卻守不了一世。

與之對應的,還有刑部尚書張陸正的兒女。

張陸正野心勃勃,最為看中的是自己的前程。大女兒嫁給太子成太子妃,小兒子是國子監監生。他的兒女也是被他強力保護的,難能可貴的是,他不讓兒女學太多,太苦,兒女們雖然智謀方面不足,但是品德方面還是善良單純。

《鶴唳華亭》育兒篇:父母為子女計深遠,講究“三七分”

這樣的兒女,如果不被他當作登雲梯,與普通良善人家結親,也許會安穩幸福一生。可惜他明明知道這些,依然把兒女做了謀求權力的籌碼。他評價自己沒有考中進士的兒子是蠢貨,幸虧沒有考上,不然進了官場很快就被人搞死。

但是到了女兒這裡,他又沒有這份自知之明,把女兒送入是非之地,引來殺身之禍。

2、主角們父輩的育兒經,值得借鑑。

男主太子和女主御史之女文昔,可以說是鍛鍊和情感並重的育兒觀培養出來的。

《鶴唳華亭》育兒篇:父母為子女計深遠,講究“三七分”

太子的父親,是君父皇帝。這個皇帝,是個術重於道的權謀之帝,借外戚勢力從王子上位到天子,卻一直感覺被掣肘。太子雖立,外有軍權外戚,內有大儒為師,皇帝忌憚之心多於愛子之意。以鍛鍊太子之名,試探、揣摩,傷害太子很多,但是無意中真的提升了太子的能力。

與皇帝對應,太子成長為人中君子,和太子的師傅對他的關愛分不開。除了教授他學問,更深刻影響他的品德,最讓人感動的是,他雖然處處維護太子,卻很多時候不從權謀角度考慮問題,而是從如何做對太子真正好這方面去考量,是個雖為嚴師實為慈父的角色。

《鶴唳華亭》育兒篇:父母為子女計深遠,講究“三七分”

女主陸文昔,雖然是恪守封建禮儀的女子,但是身在官宦之家,父親陸英真的給了她最好的愛和教育,使得她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社會下,成長為敢作敢為、雙商在線的個性女子。

陸英夫妻因愛深才結合生孩子。膝下三個孩子,文昔是老二,也是女孩子。陸英並不以她是女子而區別對待,從起名字、讀書、操持家務全面培養鍛鍊。情感方面的陪伴,對她個人意識的理解,都可圈可點。

雖然陸英有自己身處朝堂的夢想,卻不想女兒牽涉其中,保護她不做權謀棋子。世事難料,百轉千回,但是陸英這個父親,無愧於父親的稱號。

《鶴唳華亭》育兒篇:父母為子女計深遠,講究“三七分”

鍛鍊加持,感情滋養,兩者的結合,可以養出一個能力和心智都很健全的孩子。這樣的孩子,歷經磨難,也會迷茫,但有自己的成長潛力,有自己的操守和堅持。

有人說這個劇很虐,男女主都沒有主角光環。這可能就是編劇和導演的一種價值觀,真實的成長不會那麼順利。這樣三觀契合的男女主自會彼此吸引,最終被制度所璀璨,並非人的錯,而是制度之錯。

三、為子女計深遠,做個“三七分”父母

看他人故事,長自己心智。

身為父母,怎麼做才叫真的為子女計深遠呢?有句俗話說,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子孫。我以為可以從幾個方面有所思考行動。

《鶴唳華亭》育兒篇:父母為子女計深遠,講究“三七分”

1、 不要限制孩子的成長,讀書經世最為有用。

萬維剛在《萬萬沒想到》一書中說,你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做成什麼的事,可能和天生的基因有很大關係。這不是天賦決定論,而是說,人天生就有擅長的事和不擅長的方面。父母所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和擅長所在,這樣必然會讓孩子的成長如虎添翼。

像張陸正只讓女兒讀《女則》,做女紅,符合封建社會對女性的要求,但是不符合一個身處權力漩渦的太子妃的需要,縱然一句不要怕,有爹爹在呢。也是無用,早早丟了性命,讓人唏噓。

我以為不限制的簡單方法之一,就是讓孩子多讀書,多經世,讀書是道理,經世是實踐。道理加實踐,孩子終會自己發現自己,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鶴唳華亭》育兒篇:父母為子女計深遠,講究“三七分”

2、 不要太過保護,躲在自己羽翼之下,不是軟弱就是驕縱,都不可取。

太強勢的父母往往容易犯這種錯誤。

自己的強勢,一是沒有耐心看孩子慢慢做,從做不好到做好總有一個過程。朋友去岳母家洗碗。即使是洗碗這樣的小事,每個人的標準都是不同的。岳母表面上不說,但是每次都要把他洗過的碗再洗一遍。久而久之,他也不願意洗了。別人家的孩子是如此,自己家的孩子也是如此。教育本就是牽著蝸牛散步的過程,如果你不放手,不降低標準,允許他一步一步來做,他也許一輩子都做不好這件事。

自己的強勢,其次是太愛代勞。做得不好,做得慢,不如自己來。可是你想過沒有,你的力量會隨著時光慢慢減弱,若想到這一天,你真的應該以培養接班人的心態來培養你的孩子。允許他用他的方式,他的標準做事,允許他獨立而活。

《鶴唳華亭》育兒篇:父母為子女計深遠,講究“三七分”

3、不以己利而趨兒女,對名利應有大局觀。

兒女不是棋子,也不是我們生命的複製品,他們就是他們自己。縱然他們經由我們來到人世,但是當我們限制他們、提防他們、利用他們的時候,我們真的就喪失了為人父母的本心。所以皇帝做天子可以,可是做父親,卻真的不是一個好父親。

太子身正,文昔德高,還是在於太子師傅和文昔父親言行一致,率先垂範的身教,他們自己是高潔的,他們對理想和事業有自己的堅持,他們對晚輩兒女是愛護和鍛鍊的。他們對名利,有自己的理解和堅守,萬事萬物的因果,都在其中。

願天下父母愛孩子,會理智的愛,真的以培養孩子之心,為之計算長遠。願天下孩子繼承這份愛,待到他們為人父母之時,為家為國傳承這份愛!

《鶴唳華亭》育兒篇:父母為子女計深遠,講究“三七分”

圖源/ 電視劇鶴唳華亭官微


你好,我是@大諾小言,資深寶媽,職場多年。一筆寫育兒,一筆寫成長。給平常生活加點思考和可親可愛的色彩。來吧,一起!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