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確管控疫情 加速復工復產——青海新能源領域建設見聞

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電投黃河水電太陽能電力公司生產車間,技術人員穿著防護服緊盯電腦屏幕,緊張地進行著生產調度,智能傳輸搬運系統來回穿梭,源源不斷地把物料輸送上生產線;在150多公里外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塔拉灘上,青海-河南±800千伏換流站項目建設工地,大型吊車有序地將設備調運至對接作業點,工人們正忙碌地進行著組裝作業。

記者日前隨中辦國辦復工復產調研青海組在青海省西寧市、海南藏族自治州等地走訪時瞭解到,在當地政府部門分類指導、有序推動各類企業復工復產政策的推動下,青海新能源領域復工復產“跑”出了加速度,清潔能源示範省建設正在有序推進。

“體溫36.6攝氏度,人臉識別正確,一切正常,可以進入現場。”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塔拉灘上的青海-河南±800千伏換流站廠房外,即將進場施工作業的人員通過人臉識別系統辨識和測溫登記後,佩戴溫度標籤進入施工區域。

換流站施工項目部經理吳建平介紹,為從源頭防控疫情,減少人員與外部接觸,施工現場除了通過測溫和人臉識別系統精確管控人員出入外,還規範配置工友臨時之家、固定式和移動式垃圾車、移動衛生間等輔助設施,並且每天都組織專人開展消殺工作。

“2月23日正式復工以來,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工程建設,我們一直在努力把受疫情影響的工期搶回來。”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青海段線路施工單位——青海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項目部經理李積存說。

以服務光伏發電為主、打捆外送清潔能源的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是專為清潔能源外送建設的特高壓通道工程,也是青海建設全清潔能源示範省的支撐工程之一。根據建設規劃,這一工程將於年內建成投運,屆時,每年將向河南輸送清潔電力400億千瓦時。

國家電投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位於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切吉鄉的130萬千瓦風電項目施工現場,運送風機輪轂、塔筒等物資的車輛排隊進入現場,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風機基礎鋼筋綁紮,一派忙碌景象。

“受季節性因素影響,新能源項目工期原本就很緊張,突如其來的疫情無疑會影響到項目按期完成,我們正在採取優化資源配置、增加工作面和合理安排交叉作業等措施提高施工效率,努力降低疫情對工程進度的影響。”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工程建設分公司副總經理許建軍說。

國家電投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小平介紹,作為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的新能源配套電源點,這個風電項目和位於塔拉灘建設規模為220萬千瓦的光伏發電項目,原計劃於今年9月30日前全部實現併網發電,但是受疫情影響,按期竣工面臨不少困難。

“為了彌補疫情對工期的影響,2月3日以來,通過採取對返崗復工人員補貼交通費、租用10家酒店進行崗前隔離觀察等措施,我們在2月中旬實現了一次性同時進場1400人。截至目前,施工現場已經有5000多人了,新能源項目的復工已經達到100%。”謝小平說,為了追回耽誤的工期,預計7、8月份施工高峰期時,新能源項目的施工人員要增加到1.4萬人。

“青海新能源單日發電量3月9日達到9670萬千瓦時,創下歷史新高。”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調度控制中心主任方保民介紹,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青海電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調控生產,積極開展水、火、風、光、儲多能源互補協調控制,充分利用電力大數據開展發電與負荷預測,採取多種措施促進新能源開發、外送和消納,推動新能源利用水平不斷提高,今年2月以來新能源單日發電量先後兩次創歷史新高。

中辦國辦復工復產調研青海組組長隆國強說,新能源等重大項目的復工復產,對穩定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而且關係發展後勁。下一步,政府部門不僅要紮紮實實落實復工復產政策,有序推進已有建設項目進一步達產,而且要化危為機,提前謀劃籌備一些新的重大項目。

青海省是我國新能源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理論風能可開發量超過7500萬千瓦,太陽能可開發量更是超過30億千瓦,開發潛力巨大。近年來,青海著力於能源結構轉型,全面推進清潔能源示範省建設,新能源已成為該省第一大電源。

精確管控疫情 加速復工復產——青海新能源領域建設見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