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萬的《切·格瓦拉》與標價上億的奇石比,打臉了多少的炒作?

說到《切·格瓦拉》這塊奇石,鍾鵬滿眼透出笑意。

從他笑容裡,我讀懂了一些故事,或者說猜測。

沒錯,和所有藏家手裡珍愛的精品奇石一樣,這塊《切·格瓦拉》身上,似乎也隱藏了一些不為人知的經歷。

我不能無恥到去杜撰,虛構情節陷害原本事實,那樣,模稜兩可的不僅僅是偷樑換柱的概念,而是對《切·格瓦拉》過往主人的藐視與不尊重。

36.8萬的《切·格瓦拉》與標價上億的奇石比,打臉了多少的炒作?



所以,如何得到這個過程,就看鐘鵬願不願意說了。

如果說,美女對異性的吸引力在於第一眼,在於感官的回眸一笑百媚生。那麼,一方巧奪天工的精絕奇石對飢渴已久的石友而言,會不會發生猛禽撲食強行掠奪誰都說不準?

一番閒話短說,鍾鵬還是被我撬開了嘴。

那是在幾年前,偶然在某個群裡邂逅了這塊奇石的圖片。

鍾鵬回憶起歷歷在目的往事:

“那天,無聊打開群,無聊翻動聊天記錄。

“然後被一些話吸引住了,那石頭絕對是假的,哪裡有那麼像的人物畫面?

“我越來越好奇,繼續往上翻。

“雖然只是簡簡單單的一眼,但它的畫面格外清晰,那個外國人物頭像就像美術大師畫上去,或者是印上去,是那麼栩栩如生。

36.8萬的《切·格瓦拉》與標價上億的奇石比,打臉了多少的炒作?



“它的色彩簡單到只有兩三種,沒有豐富的五彩用來渲染,黑白灰的色彩深淺變化,加上對比度一目瞭然,將一個外國人的五官完美演繹出來。

“我自己幹過奇石生意,造假不造假在細微的分辨當中,可以發現。我敢確定,這就是一塊貨真價實的天然奇石,你根本無法發現絲毫人為痕跡。

“這是大自然的傑作,不,是神作,可不是簡簡單單的畫家能用手複製出來的。”

我不想打亂鍾鵬的思緒,靜靜聽著他後面的話,我知道,重點在後面。

“這個奇石原名不叫《切·格瓦拉》,叫《偉人像》。當時我腦海裡一下子冒出切·格瓦拉仰著頭的圖片畫面,簡直太像了。

“說實話,我都不敢去問價格,我怕寶主報出一個天價來。這樣神似的畫面,完美無瑕到無可挑剔,即使報出大幾十萬都不為過。

“我實在太喜歡了,又不想錯過,然後,小心翼翼、膽顫心驚的去打聽價格。

“果然沒有讓我失望,前寶主價格確實有點高。”

36.8萬的《切·格瓦拉》與標價上億的奇石比,打臉了多少的炒作?



我看著這個收邊圓潤,留白乾淨,畫面主題清晰到沒有一絲繁瑣的《切·格瓦拉》,可以想象若是在石展中,你標個188萬都屬常事。

精品奇石的受眾群奇石很小,首先,得是喜歡奇石的人,然後還得有錢,最後更要捨得花錢,三合一才能達成一塊精品奇石的交易完成。

我個人認為,精品奇石的成交,尋找精準買家無疑就是大海撈針。

那麼,鍾鵬是如何買到手的?這是我最關心的問題。

“你知道嗎?我為了跟蹤《切·格瓦拉》,整整一年半,我把心思都花在這裡。

“不能直接打款交易,我們只能從做網友開始,然後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其中多少交情,多少友誼在裡面。

“而這些,對於石友之間的交際而言,是不能用錢來衡量的。”

用情感動他,從陌生人成為朋友,一年半時間的培養,只為了一塊石頭。

或許,那個甘肅白銀的前寶主正是看懂了鍾鵬對《切·格瓦拉》的死心塌地,才會忍痛割愛,才會友情價惠讓。

36.8萬的《切·格瓦拉》與標價上億的奇石比,打臉了多少的炒作?



“此刻,這塊《切·格瓦拉》你感覺它的價值應該是多少?”

“有兩個回答,一,厚顏無恥大言不慚的胡亂標價,標高價炒作博取眼球,順便打廣告,我可以說一百萬多;二,我個人感覺沒必須如此虛偽,我個人估價是36.8萬,當然還有討價還價的成分在。重點還是石遇有緣人。”

後來,在一些瑣碎的聊天中得知,鍾鵬以前開過奇石店,賣了不少精品出去,以前賣著便宜,七八百一塊的貨色,如今的寶主已經開到十幾萬,還萬般捨不得。

鍾鵬向我展示了一張他保存在手機的黃蠟石人物石。

類似的精品案例,他說至少從他開店這幾年賣出了幾百塊,那時候奇石市場走俏,人家買石頭都是一麻袋一麻袋買。

而我,對鍾鵬的另一塊精品藏石《鳳求凰》頗為喜歡。

它的畫面,猶如剪紙藝術的鳳凰圖騰,底色是厚重的黑,襯托出米黃色線條更加流暢與明朗,一黑一米黃,顏色乾淨、舒服。

36.8萬的《切·格瓦拉》與標價上億的奇石比,打臉了多少的炒作?



它的鳳凰圖案,以一隻翔鳳的姿形,與它傲視一切的神形,可謂天鳥合一。

重點是整個畫面在奇石中的佈局,上下兩層黑,與畫面中的仿古紋繡圖案形成對比,古色古香,繁瑣的線條錯落有秩,沒有混雜交錯,尤為難能可貴。

古人修飾美女雲,多一分則顯胖,少一絲則偏瘦,運用到這方奇石上則是,多一絲則亂,少一縷嫌空,這才是完美無瑕的。

遠看,整體飽滿,收邊圓潤,不管如何擺放,都是絕佳鑑賞孤品。

我收回羨慕嫉妒恨的眼神,我為什麼遇不到這般精品?哀嘆大於心悲。

在一番聊天過程中,鍾鵬還感慨,現在許許多多的玩家都把奇石的美,變成了底座的美。

36.8萬的《切·格瓦拉》與標價上億的奇石比,打臉了多少的炒作?



把所謂的內涵、意境,全部花心思賦予在底座上,奇石反倒成了陪襯,主次關係都亂了。

對此,我也深有同感,許多石展除了收參展費功夫了得,區分奇石優劣的本事那是滑天下之大稽。

比拼奇石之美,有多少玩家是為了展示木雕底座的栩栩如生?

於是,經常聽許多資深藏家抱怨:

玩石頭的人,買著起石頭、配不起座;賣石頭的人,個個喊窮,配座的個個發財。

趨勢所迫,很多奇石玩家,苦不堪言。

我突然滋生一個問題,在奇石配座上,天下石友是怎樣一種看法?

歡迎評論區留言,發表您的看法與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