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經濟學類,你瞭解多少?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至今已經走過了百餘年的歷程,從1898年的京師大學堂商科,到1912的經濟學系,再經歷1985年率先撤系設院,風雨百年,其間多有名世者。一部《新人口論》撼動中國政學兩界的馬寅初先生,學貫中西的經濟學名師陳岱孫先生,皆曾攝行經濟系事務。

經濟學院是國內經濟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其學科齊全、師資力量雄厚、梯隊完善。現有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財政學、環境資源與發展經濟學等六個本科專業,六個碩士學位專業,六個博士學位專業,一個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

2004年2月,經濟學院與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簽訂合作協議,經濟研究中心的教授、副教授均被聘為經濟學院的兼職教師,經濟學院和經濟研究中心的學生可以相互選課,由此整合了教學科研資源,形成了強大的經濟學科陣容,吳敬璉、吳樹青、肖灼基、晏智傑、劉偉、孫祁祥、林毅夫、海聞等知名學者皆執教於經濟學院。目前經濟學院有專職教授21位,副教授28位,講師20位,在站博士後36位。2001年至2005年,學院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100項,科研總經費逾千萬元,是北大文科獲各種社科基金課題立項最多的院系之一。

經濟學院是全國最早設立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的學院,是全國文科率先實行碩博連讀制的學院,是國家教育部“全國經濟學人才培養基地”評比唯一連續兩次排名第一的學院。

經濟學院每年招收和培養來自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的優秀學生。每年都有眾多的各省高考狀元和排名佔各省、市前列的優秀學生選擇經濟學院。我們的畢業生畢業選擇範圍寬廣,有40%的學生在國內讀研,有20%的學生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留學,有40%的學生在中央、國務院各大部委、省市機關、銀行以及外資企業就業。

經濟學院仍然按照學科大類招生。新生進入經濟學院以後,本著“寬口徑、厚基礎”的教學方針,前兩年以學習經濟學的主幹基礎課程為主,不分專業。從第三年開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興趣和人生規劃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領域和培養方向。

專業方向如下:

(1)經濟學專業—該專業課程設置與國外大學經濟學專業接軌,為有志成為經濟理論研究者、宏觀經濟管理者和職業經理的青年學生提供一個成長和發展的舞臺。畢業生既適合到政府經濟決策部門、金融研究機構、教學研究機構和公司企業工作,也為在國內或出國繼續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2)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該專業主要培養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具備國際經濟基本理論與較高的外語和電子商務運用等實踐技能的,能從事國際經濟、貿易、金融、商務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以深厚的理論基礎與開闊的創新思維為競爭優勢,有較為自由的選擇空間。

(3)金融學專業——該專業在與國際上金融學專業教學接軌的同時,也提供實踐應用性課程,從而全面提升學生個人的競爭能力。畢業生既有去國外名校留學深造的,也有選擇到諮詢管理公司、投資銀行、中央銀行、外資或國有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國家部委機關等工作的。

(4)風險管理與保險學專業——該專業致力於培養“有專長、基礎寬、素質高”,能夠勝任國內外風險管理與保險經營管理工作的複合型人才及風險管理與保險教學科研工作的學術人才。畢業生或者去國外名校留學,或者供職於各大保險公司、保險監督管理機構、金融證券機構。

(5)財政學專業——該專業順應公共管理事務在中國的勃興,旨在培養具有寬厚紮實的經濟學理論基礎,熟悉財政稅務、財務會計知識,具備較高的外語和計算機運用水平、較強的研究能力、決策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從事政府部門的公共經濟研究和政策制定工作,可任職於各類大型企業、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資產評估、稅務代理等工作,還可以留在大學或是研究機構,從事研究教學工作。

(6)環境資源與發展經濟學專業——該專業是一門兼有文、理、工三棲特點的綜合型經濟學科,側重於環境、資源與可持續性發展的研究,畢業生將能勝任在政府部門、大中型企業、跨國公司、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國際組織等的管理與研究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