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癢癢的年代——捉蝨子

事過境遷,往事如煙,五六十年一晃而過了……

回憶過去,揮之不去。那些令人癢癢的年代,現代人聽了,好像是童話,好像是故事……


令人癢癢的年代——捉蝨子

我們小時候,每個人的身上都生長著一種貼身的伴侶------蝨子。就是這種敷生的小生物,相伴著人身,與你親密相處,享受著人身的溫暖,吮吸新鮮的血液,令人天天抓不盡,隔夜催又生……

每到冬天,棉衣加身,溫暖如春。在棉衣的裡層,那蝨子正在蠢蠢欲動。這些小東西從內衣針腳裡,縫隙裡,鑽了出來,在肉肉的身體上竄來竄去,還不時咬上幾口,令人奇癢無比,忍不住撓幾撓,無奈也無妨。


令人癢癢的年代——捉蝨子

每當傍晚,在昏暗的煤油燈下,老年人都在摸索著,捉衣服上的大蝨子。有的老兩口甚至比誰捉的多,比誰擠得響。孩子多的人家,這時候最忙,孩子們乘熱脫下的衣服,都堆在炕上,棉腰腰上蝨子最多,那蝨子遇冷就往裡層鑽,不抓緊時間,那蝨子跑的跑,藏的藏,想捉也逮不住了。那蝨子也是鬼精鬼精的,一感覺溫度不對,就拚命往前竄,往夾層鑽。捉蝨子必須眼捷手快,連按帶拈,兩手大拇指同時用力,方能將蝨子擠死。有的蝨子已鑽進針腳節裡,必須用牙齒咬一咬,藏在裡面的蝨子和蟣子啪啪直響,可有成就感了……大孩子們都自己捉蝨子,每當捉住大的蝨子,還要在父母面炫耀自己的成果,還要放在手心上觀看半天,再把它放在爐蓋上,聽聽響聲。


令人癢癢的年代——捉蝨子


到了夏天,衣裳穿的單薄了,蝨子少了許多,但又一種神秘的小生物----跳蚤又如約而至。它比蝨子更可惡,來無蹤去無影,小孩子肉嫩血甜,能咬得你渾身疙瘩,撓破後遍體鱗傷。那跳蚤,不像蝨子,行動緩慢,它一崩就找不見了,捉一個跳蚤,比捉一個特務都費勁。後來才知道,那跳蚤是狗狗身上的,貓逮回耗子後,耗子吃了,跳蚤都蹦到家裡………沒有辦法,只好在炕蓆底下撒點六六粉,到供銷社買一種象粉筆的藥筆在衣服被褥上畫來畫去,才能讓跳蚤少些。


令人癢癢的年代——捉蝨子


過去的大人,拉扯孩子不容易,而捉蝨子,就讓當父母的費盡了心血,操碎了心。有女孩子的人家,每天要給孩子用篦梳沾著母親的唾液,刮下長頭髮裡的蝨子、蟣子。那一梳一唅,一捋一看,捉蝨子場面,令人情動。捉蝨子,也成了孩子們難忘的親情紐帶。奶奶、姥姥家,都是孩兒最願意去的地方,一到了這裡,老人家都要給孩子捉盡身上的蝨子,體會世間最親的溫暖。


令人癢癢的年代——捉蝨子

我們在蝨子的陪伴下,也慢慢地長大了,但卻根除不了蝨子的困擾。後來才知道,那東西人人身上都有。歷史傳說,就連皇帝身上都有三個御蝨,何況平民百姓。在我上高中以後,看了一本美國人斯諾克加寫得書叫《西行漫記》,裡面就寫了主席捉蝨子的故事。後來又讀了陳毅元帥的名詩:"冷食充腸消永晝,禁聲捫蝨對山花"的詩句,才知道:蝨子,人皆有之,還富有詩意。


令人癢癢的年代——捉蝨子


在九十年後,人們的生活水平才慢慢提高,衛生條件的改善,各種洗滌用品的運用,蝨子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現在,曾經讓那幾代人難以對付的蝨子幾乎絕跡了,這也許是人類走向文明的進步,也許還是生物滅絕的先兆………


唉,我懷念那種因蝨子帶來的親情,也懷念那令人癢癢的年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