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去享受一次痛快淋漓搏擊勝利的盛宴

要說新年春節我的遺憾,可是就是對原名《中國女排》電影的失約了。電影已經改名《奪冠》,應該有票房奪冠的信心吧。本來今年春節檔電影,我唯一想看的就是《奪冠》。我想看三十幾年前中國女排奪得第一個冠軍的重現。我想看看年輕的郎平怎樣用一隻肉做的“鐵榔頭”,打遍天下無敵手。我還想看……

期待,去享受一次痛快淋漓搏擊勝利的盛宴

中國女排,我們這代人難以忘卻的記憶!一九八一年,沒有網絡,沒有手機,沒有今天年輕人不願意看的彩電。十二寸的黑白電視機是奢侈品。更多人知道女排奪冠的消息,是在收音機。那時候,充滿激情的體育解說員宋世雄,被我們膜拜。因為他,我們認識了女排的姑娘們。

我至今清楚地記得,女排第一次奪得冠軍的情景。十一月的揚州,已經冷了。晚飯後我早早坐到鄰居家。她家有一臺電視!我們已經知道,只要打到三局以上,我們就是冠軍,哪怕最後輸了球。我們最後的對手是誰?是“東洋魔女”東道主日本女排。中國女排的訓練路數,日本人都知道。我們訓練的最早模板,來自日本的大松博文。主教練袁為民,按照大松博文的方法,用“魔鬼訓練法”帶出了女排姑娘。

到日本前,我們最好的成績是亞洲冠軍。這一次,第三屆世界盃賽,我們志在必得。在東京,我們已經取得了六場勝利。只要打日本時比拼到三局以上,我們就是冠軍。可是,本土作戰的“東洋魔女”,其強大的實力,一直令人刮目相看。

期待,去享受一次痛快淋漓搏擊勝利的盛宴

比賽開始了了。十五分制的比賽,換髮球頻繁交替。分數像拉鋸一樣交替上升。我的心一直拎在嗓子眼。三局打完了。我們沒勝,日本沒敗。但是,冠軍已經收入囊中。東洋魔女們沒了冠軍的指望,反而放開了手腳。她們決計要讓中國的第一個冠軍,拿得不痛快。她們想用最後的勝利,保住本土丟失金牌的臉面。

印象中,最後一兩個球時,日本隊一個強攻,我們以為排球應聲落地。沒想到陳招娣一個單臂魚躍,救起了!這個救起,打落了日本姑娘的士氣。最後一個球,贏得沒有懸念。那一刻,我們和場上的姑娘們一樣,淚流滿面。她們抱在一起的盡情流淚,袁為民走進場內拍拍姑娘們後背的動作,一直定格在我腦海中。

這是中國歷史上三大球中的第一個冠軍。這是改革開放剛剛開始時,由體育帶給我們的振奮。那時候,我們需要這樣的勝利。

金牌,說明了什麼?我不知道。那時候的我還在青澀的年紀。我由此開始了對女排比賽的追逐。我學會了排球專業諸多名詞:強攻、背溜、雙快一遊動、短平快、高點強攻、攔網、二傳、魚躍和破壞一傳等。我隔屏認識了主教練袁偉民,教練鄧若曾,領隊張一沛。認識了“天安門城牆”曹慧英、周曉蘭,“鐵榔頭”郎平,“最佳二傳”孫晉芳,最好的副攻張蓉芳、陳招娣,接應二傳陳亞瓊、梁豔等。我還知道了美國最著名的黑人排球女將海曼。

期待,去享受一次痛快淋漓搏擊勝利的盛宴

海曼的鐵榔頭甚是了得。她比郎平個子高十公分多,高點強攻佔據了優勢。每一次球傳到她手上,都會讓我們緊張得喘不過氣。比賽結束,我感覺海曼和郎平,是“既生瑜,何生亮”的存在!海曼、郎平和古巴的路易斯,並稱世界三大主攻手!何等的榮光高光!可惜,一九八六年海曼因為心臟病猝死在球場,世間再無那個無敵的海曼了。

八一年以後,中國女排像開掛了一般,世界上再無對手。1982年9月,中國女排以3比0戰勝秘魯隊,贏得世界冠軍;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女排在分組賽被東道主美國隊擊敗,其後卻越戰越勇。決賽,我們以3比0戰勝美國隊獲得冠軍,首次獲得奧運金牌,成就了女子排球三連冠。

1985年,中國女排首次以衛冕冠軍身份出戰世界盃賽,像四年前一樣,以七戰全勝的戰績成功衛冕!1986第十界女排錦標賽,中國隊以3比1的成績,在決賽中打敗正在上升中的古巴隊,完成了世界大賽五連冠。

這樣的戰績,世界奇蹟,再無第二。我想知道,《奪冠》電影,從哪個點開始切入。因為每一個點都閃閃發光!我也想象不出來,電影將以怎樣的視角展開。是郎平的運動員身份,還是今天世界名牌教練的二次輝煌?

看過不少有關電影的花絮,那是為公映做的宣傳。我倒不在乎鞏俐的造型有多像,我也不在乎郎平參與的拍攝。我希望看到的,是八十年代那種積極向上的追求和為國爭光的女排精神。說真的,這樣的精神如今真的不容易找到。當精神的追求被物質取代後,用錢去辦的事情,以為都不是事。其實不然。中國足球缺錢嗎?

期待,去享受一次痛快淋漓搏擊勝利的盛宴

相反,在中國比男子項目缺錢的女子同樣項目,往往比男人做得更好。譬如曾經的中國女足。她們比男足不是窮一點點。她們有過令人驕傲的好成績。

今天的中國女排可能不缺錢了。1981年像一個遙遠得如夢一樣的記憶。這幾年,中國女排用再一次的雄起證明,將近四十年的歲月改變了很多,女排精神一直傳承著!

我想看《奪冠》,想去買票看一次。那裡不僅有女排的青春,也有我的美好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