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見你》:改變性格就能改變命運?談性格、環境與命運的關係

最近在家宅著的時間多了,你都追了哪些劇?《愛的迫降》、《想見你》、《重生》等各大劇集憑藉超高顏值、跌宕起伏的劇情、精湛的演技吸引著大眾的眼球。而其中臺灣偶像劇《想見你》豆瓣評分一直高低不下,與以往的霸道總裁愛上我的劇情不同,這部劇情融合愛情、魔幻、靈魂穿越、推理燒腦等題材,讓許多觀眾驚歎不已。

《想見你》:改變性格就能改變命運?談性格、環境與命運的關係

劇情圍繞著不同性格的兩個女主黃雨萱、陳韻如通過一盤磁帶穿梭時空的愛情故事而展開。生活在2019年的黃雨萱性格開朗坦誠、心態積極、敢做敢為,是自信的,是人群中的發光體;生活在1998年的陳韻如性格內向孤僻,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是人群中的小透明。

自信的黃雨萱是幸福的,她有著與王詮勝的甜美愛情,有著與昆布無處不在的友情,有理解她的上司娜姐;而自卑的韻如生活在一個離異的家庭,在父母眼中弟弟似乎更重要一些,她時常懷疑自己是不是根本不值得被愛,這也是導致她性格內向孤僻的主要原因。

《想見你》:改變性格就能改變命運?談性格、環境與命運的關係

不同的生活環境造就了不同的性格,所以當她們進入對方身體時面對同樣的問題,卻有著不同的態度。原本在家中唯唯諾諾的陳韻如在黃雨萱​的靈魂進入後開始拒絕弟弟無理的要求,對喝酒無度的母親表達不滿與關心,在學校她也積極樂觀,吸引了身邊人的注意與喜愛,一些問題也因為性格的改變迎刃而解。陳韻如的生活可謂發生了重大改變。原本自己任憑卑微、如何努力也求而不得的東西,因為黃雨萱的闖入,就輕鬆獲得。

這背後折射出來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深思,我們都喜歡被人喜歡的感覺,就如同最後陳韻如想擁有黃雨萱的性格,那麼性格可以改變嗎?我們又如何掌握自己的命運呢?

性格+氣質=人格

日常聊天中,人們常分不清什麼是性格、什麼是人格,往往容易將它們混為一談。其實他們的關係並不複雜。

人格是一個複雜的結構系統,主要包括有性格和氣質

生活中我們常聽見這樣的描述:“這個人氣質真好”,“她好優雅”,“他好紳士”,也就是說大眾判斷一個人的氣質是從他的言行舉止中得到的。心理學定義氣質為它表現在心理強度、速度等方面的穩定的心理特徵,是先天形成的,無好壞之分

《想見你》:改變性格就能改變命運?談性格、環境與命運的關係

氣質雖然先天形成,但心理學家托馬斯和切斯認為,這並不能直接決定兒童的性格發展,他們提出擬合度模型:用來解釋氣質如何與環境一起產生對嬰兒成長有利的結果。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一些家長會送小朋友去學習芭蕾、學習畫畫。是希望他們從小在這種藝術的環境下薰陶,長大後表現出來的氣質也有所不同。所以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說法:“舞蹈家就是有氣質、跳舞蹈的氣質是不一樣。”

性格呢,你認為可變還是不可變?其實,不同的人對同一個人不同時期性格的描述也會是不同的。見到許久未見的長輩,長輩會說:“女大十八變啊,小時候可淘氣了,哪像現在安安靜靜的坐著,長大了,走在大街上都不敢認了。”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或是發現原來從不問你意見、做事雷厲風行的父母,現在在你面前卻像個小孩子,每件事都需要詢問你的意見。你還會說:“爸媽老了,性格都變墨跡了。”這正是因為性格是一種與社會相關最密切的人格特質,包含了許多道德含義,是在後天社會環境中逐漸形成的,有好壞之分

小時候的你無憂無慮,什麼都不想,家長寵愛,所以淘氣;而長大後的你經過社會的錘鍊,變得成熟穩重,懂得分析情況,在長輩面前乖巧懂事。

《想見你》:改變性格就能改變命運?談性格、環境與命運的關係

1998年的陳韻如生活在即將離異、父母更關心弟弟、母親是陪酒女的家庭,導致了她內向孤僻的性格;2019年的黃雨萱生活幸福,性格開朗、自信。這些都是我們提到性格是後天環境影響下形成的。那麼性格是可以改變的,有哪些因素可影響呢?

(1)社會文化因素

每個人都在特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文化的影響是極為重要的。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孔子的“仁、義、禮、智、信”對中國人影響極深。中國人的仁愛性格就是最好的體現。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各省共赴武漢抗擊疫情;在我國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時,意大利卻爆發疾病,我國專家立即前往幫助。這是因為在汶川地震時意大利是首批援助四川的國家之一。李梓萌在《主播說新聞》中說到:“你曾滴答滴答,我畢嘩啦嘩啦!”這些自覺表現的行為正是在中國這個社會文化的影響下每個中國人的性格!

(2)家庭環境因素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長對於孩子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據研究顯示,幸福樂觀的家長對於教育孩子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不同的家庭差異對孩子有不同的影響,一般分為三類:

權威型:採用這種類型方法的父母表現過於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來控制,這種情況下的孩子容易形成懦弱、依賴、缺乏主見、不自信的表現;

放縱型:這類父母過於溺愛孩子,讓孩子隨心所欲,長期以來孩子會任性、野蠻、自私等;

民主型:父母與孩子處於一種平等和諧的氛圍中,父母尊重孩子,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活潑、快樂、自立、自信、樂觀。

著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患有漸凍症並曾被醫生診斷壽命不超過2年。在這樣一個情況下他的孩子一個比一個優秀,這正是因為霍金的勇敢、樂觀、幽默、堅強等性格言傳身教的影響著孩子們。

《想見你》:改變性格就能改變命運?談性格、環境與命運的關係

(3)早期童年經驗

幸福的童年有利於兒童發展健康的性格,不幸的童年也會使兒童形成不良的性格。但兩者不存在一一對應的關係,溺愛可能形成不良的性格,逆境也可能磨練出孩子堅強的性格。這與家庭學校的教育、同伴影響相互作用。

(4)學校教育因素

學校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施加影響的教育場所。教師對學生性格的發展具有指導定向的作用。

讓生命充滿陽光,做自己的HERO

我們無法決定我們的出身,但我們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正如電影《哪吒》中說到:“我命由我不由天。”

2002年美國心理學會主席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心理資本”這一概念並定義為:個體在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包括希望、自我效能、韌性、樂觀等四種引導正向的力量

希望(hope):指面對生活和工作時的意志,對目標不放棄。例如減肥,你願意花時間和經歷,堅持不懈直到練成完美身材。

自我效能(efficacy):對於成功的信心;

韌性(resiliency)指的是心理的彈性,你在工作中屢戰屢敗,但你很快就能恢復狀態繼續完成工作。

樂觀(optimism):是對現在和未來的成功有積極的歸因。樂觀並不是盲目的,而是基於現實,經過認真的分析所得。

心理資本可以決定你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所以提升心理資本是增強內心力量、促進成長的一個重要方式。

《想見你》:改變性格就能改變命運?談性格、環境與命運的關係

那怎麼做可以擁有一個樂觀積極的性格呢?

首先我們需要對未來充滿希望,也就是對未來有一定的目標並堅持不懈的完成它,但並非不撞南牆不回頭,而是發現無法完成時及時轉移目標繼續追求下去。如果捨不得過去的付出,放不下過去,也就無法追求未來。就好比你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去練球,但在賽場上始終得不到較好的成績,反而轉型為教練後得到的回報更大、成就感更高。

其次要相信自己。確定好目標後,將這個大目標分解為幾個小目標進行實施。每完成小目標時和自己說:“你真棒!你看你是可以做到的。”從而增強自己的信心。每一個減肥的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又分為了幾個階段性目標,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我這個月要瘦10斤。”月底發現自己是可以做到的,就這樣一步步增強信心最終達到心中理想的體重。

最後要接受失敗,微笑面對未來。我們需要學會接受挫折,接納現實給我們的重創,事情已經發生,無論我們怎樣後悔、怎樣傷心也無法改變。正確的做法是總結失敗的經驗,分散注意力,去做一些別的事情或是去旅行散散心,然後重拾心情,樂觀積極的面對生活。用書中的一句話說:“

接受不能改變的,改變可以改變的。”

《想見你》:改變性格就能改變命運?談性格、環境與命運的關係

生活不容易十有八九,別讓性格決定了你的人生,別讓抑鬱之情掌握了你的生命,打開心扉,讓陽光照進生命,掌握自己的命運,你可以做自己的HERO!


你認為性格有好壞之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