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畢業靠蹬三輪餬口,卻成了復旦博士

Sometimes it is the people who no one imagines anything of who do the things that no one can imagine.

有時候,正是那些人們認為的無用之人,成就了無人所成之事。——《模仿遊戲》

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一個高考因偏科而落榜沒上過大學並在38歲之前一直落魄的男人——蔡偉的故事,他高中畢業後就進過膠管廠當工人,下崗之後他就一直登三輪車在商場門口擺小攤。可以說在他38歲之前,他一直都是個普通的、不會給別人留下任何深刻印象的底層勞動人民。但他在38歲那一年卻突然給社會造成了巨大的轟動,


從三輪車伕到復旦博士 | 高中畢業靠蹬三輪餬口,卻成了復旦博士

復旦大學

01

蔡偉小學時,常常臨描書帖,長期以往他就對中國古代文字產生了十分濃厚的興趣。等到了他高中時期,語文成績在當時學校中是出類拔萃,甚至在當時學校裡,一些語文老師遇到了不會的生僻字都會找他。雖然有著優秀的語文成績,但是他嚴格意義上來說他並不是一名好學生,因為他的偏科情況可以說是十分的嚴重,他的數學、英語成績都相當的糟糕。等到了高三時,大學對蔡偉而言已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從三輪車伕到復旦博士 | 高中畢業靠蹬三輪餬口,卻成了復旦博士

蔡偉

02

蔡偉1991年高中畢業後,他就進了一家膠管廠當了工人。當了三年工人後就下崗了,不得已,他每天擺攤以維持生計,後來他又蹬起了三輪車生意,但即便蹬三輪,他的所得僅夠溫飽。但是艱苦的條件沒有打倒他,他平時擺攤時就坐在攤邊看書,看書要記筆記的時候,他的小攤上沒有桌子,就墊在腿上記。在當時他一天擺八九個小時的攤,大概就可以看4個小時左右的書


從三輪車伕到復旦博士 | 高中畢業靠蹬三輪餬口,卻成了復旦博士

蔡偉

03

蔡偉同時還是圖書館的常客,只要平時一有時間他就會鑽進圖書館研究古文字。在錦州,這些書只有圖書館有,但還是有很多古籍找不到,即便找到了,書也不讓外借,除非有特殊資格證,顯然他沒有,也不可能有,於是沒辦法,他就只好在圖書館裡把那些古籍整本整本地把書抄下來,這種情況在他高中畢業後的20年,從沒中斷過,他幾乎把所有的收入都用在了買書上。


從三輪車伕到復旦博士 | 高中畢業靠蹬三輪餬口,卻成了復旦博士

蔡偉

04

蔡偉同裘錫圭先生的結識還是在1997年1月,裘先生曾在《文物》上發表文章《〈神烏賦〉初探》,文中提及尹灣漢墓出土的簡牘篇目《神烏賦》,其中的“佐子”不明其意。蔡偉寫信給裘先生說,“佐子”應讀為“嗟子”,亦即“嗟嗞”,是嘆詞。後來裘先生就在1998年第三期《文物》上,發表了《“佐子”應讀為“嗟子”》一文以表示對他的認同。到來2003年之後,蔡偉開始在國學網上陸續發了一些文章,他憑藉著自己出色的古文字學知識,得到了中國古文字學泰斗裘錫圭先生的賞識。裘錫圭先生還贊他:“不計功利,刻苦潛修,十分欽佩。”這使他在古文字學領域初探頭角。


從三輪車伕到復旦博士 | 高中畢業靠蹬三輪餬口,卻成了復旦博士

裘錫圭先生

05

終於到了2009年3月,北大、復旦等名校的三位教授的聯名舉薦,特別為蔡偉爭取報考博士的資格,由此,蔡偉參加了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的博士生考試,直接讓一個高中畢業的人來說參加博士生考試已是特例。4月23日,復旦大學經過專家考試和校招生領導小組多次的討論,蔡偉被列入了2009年度博士生擬錄取名單。他的導師正是古文字學泰斗裘錫圭先生。

從三輪車伕到復旦博士 | 高中畢業靠蹬三輪餬口,卻成了復旦博士

蔡偉


現在,蔡偉已經博士畢業並進入安順書院圖書館工作,一路走來,多少風風雨雨,然而使得他最終成功的不僅有他與裘錫圭先生的偶然結識,更是因為他從不放棄學習,從不放棄夢想,贏得人人敬佩。有時候,正是那些人們認為的無用之人,成就了無人所成之事


關注大墨點點,每天給你講一個人物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