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中的生活(51)|學在雲端

在這漫長的疫情之下,一扇扇緊閉的門阻斷著病毒的蔓延,也限制著人們外出的步伐,互聯網成了這一特殊時期的支柱,人們的線上生活正前所未有地不斷豐富著。

戰疫中的生活(51)|學在雲端

  兒時的我,每每在假期即將結束的時候總是會暢想,如果有一天可以在家裡上課該多好——老師在網絡遠程授課,同學們只需動動鼠標,足不出戶一樣可以獲取知識。可我從未想過,在我大三之際,兒時的幻想居然成了現實。原本只有一個月的寒假一延再延,平日裡的學習資料和專業書籍基本都留在宿舍,使我不禁後悔不已,好在網絡上的學習平臺和學習資源已十分完善,我宅在家裡的“雲學習”生活也正式開始。

  學校的網絡授課自然不必說,以前是伴隨著上課鈴聲課程開始,如今則是同學們加入直播的叮咚聲,當以前站在講臺上手執粉筆的老師成為“主播”,當學生回答問題形式變為“刷彈幕”,當“掃碼簽到”取代了以往的課堂點名,當“點贊”成為師生互動的新方式,新形勢下的課堂倒也別有一番趣味。基於所學專業,學院還為我們提供了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的相關課程,其他高校也有相應的公開課發佈在網絡平臺,能免費學習知名教授的課程實屬不易,線上學習讓我們在家也可以精進學術,提升自我。在疫情期間,雖不能返校,但師大的圖書館也為同學們提供了優質而全面的學習資源,閉館不閉網,超星電子書、讀秀、超星學術視頻、超星發現等服務平臺為我們打造無邊界、無限制、高質量的雲學習平臺。科技所帶來的便捷不斷擴大著互聯網和虛擬世界的功能。這場災難性的疫情,我們為白衣天使逆行的背影動容,為一個個支離破碎的家庭流淚,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也在推動著互聯網的進步與盛行。

  2月中下旬,2020研招初試成績陸續公佈,作為2021屆考研大軍一員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時間的緊迫。經過前期擇校的幾番糾結,在目標確立之後需要做的便只有全力以赴。對於專業所需的參考書,我下載了電子版在iPad上進行學習。在此之前對於書籍的閱讀其實我更習慣於紙質版,彷彿紙墨的味道才使文字擁有靈魂,但經過幾天的磨合,卻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紙質書行距和字體大小固定,有時想做筆記卻無奈於留白有限,但現在這些問題都成了“自定義”,令人好不快樂。讀讀寫寫、塗塗畫畫,學習效率得到保障,竟也樂在其中。我同很多同學一樣,在網上購買了考研英語學習課程,每天直播學習的時間固定,打開電腦登錄課程,準備好筆記本端坐在書桌前,老師洪亮且充滿激情的聲音很快便在耳邊響起,不用再顧忌打擾到身邊同學,可以隨意跟讀,一節課下來充實的知識內容使我略感疲憊,恍惚間像是重回了課堂。

  十點二十五分,屏幕上的課程告一段落,我抬頭移開視線,發現春日的暖陽恰好灑進窗臺,陽光下的多肉植物似乎更顯嫩綠,剛剛栽種下的茉莉花種子也正破土而生。(劉禹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