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雪姨,她是演員王琳

2001年的瓊瑤劇《情深深雨濛濛》大紅之後,“雪姨”幾乎成了王琳的第二個名字。走在路上,人們會拉著“雪姨”求合影,微信群裡,大家歡歡樂樂地用“雪姨表情包”來嬉笑怒罵。採訪王琳之前,記者滿以為會見到一個潑辣爽利的雪姨。但事實證明,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再也沒有想到,那個每天都在拍門罵人的雪姨,其實是一個不斷在為家庭做犧牲的,演員王琳。


她不是雪姨,她是演員王琳

演過許多角色的王琳在媽媽這個角色上也完成得非常好。


她的夢想,從照顧家庭開始

王琳是上海戲劇學院的畢業生,根正苗紅的科班出身。一般人考上戲無非幾個原因:要麼天生麗質難自棄,心中有個演員夢;要麼有點小虛榮心,享受被鏡頭和大眾眼光包圍寵愛的感覺。在這一行,虛榮心並不是個貶義詞,反而代表了野心和生產力。

可王琳不同,她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揚名立萬,選擇上戲的原因很樸素:為了幫補家裡。

70年代生人,小時候的家庭環境大都不怎麼好。高二那年,王琳第一次“觸電”,職業生涯的起點很高——她演出的是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的經典名作《太陽帝國》。只不過,在那部戲裡,她只是個打醬油的——幾千個群演一起拍一場逃難戲,服裝堆滿在地上,隨便撿起一件衣服就是她的,化妝也很簡單,扎個小辮就完事。逃難嘛,沒有那麼講究,落魄潦草一點更符合人設。

這場戲,足足拍了3天。每天導演一說預備,王琳和數千群演就開始奔走,連攝影機在哪裡都不知道,就這樣懵懵懂懂開始了自己的演藝生涯。但是3天拍完,王琳領到了33元薪水——那是1987年,33元幾乎相當於一個工人的月薪。她很高興:“自己能掙錢了,可以給媽媽買東西了,我的工作原來能給家裡帶來那麼多。”

那次之後,王琳就開始時不時接一些小角色來演。有一回演出央視的兒童劇《綠蔭》,戲裡的角色和她的實際生活很貼近:都是中學生,情竇初開,有早戀的心,卻沒有早戀的膽。王琳慢慢進入了狀態,她開始相信自己可以是一個好演員。“因為拍戲經常缺課,老師也很著急,說你這樣下去課程拉得太多,要考不上大學了。但我文科不錯,老師就建議我去考藝術類院校,因為考藝術類理科不計入成績。我當時還沒有想過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是覺得,考上一所大學,還能早點掙錢補貼家裡,這樣也不錯。”

第一年,王琳沒考上。《綠蔭》的導演對她說:“電影學院沒有錄取你,讓他們後悔去吧!”這句話給了王琳很大的鼓勵,第二年,她同時考上了中戲和上戲,但最終選擇了上戲,也因為她是上海人,上戲離家近,方便照顧家裡。

真正開始系統學習之後,王琳才發現,其實這條路就是她想要走的。“因為在表演過程中,我真的有一種成就感和幸福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悲歡離合,我的人生也因此變得豐富多彩。而我的人生夢想,也從一開始的‘幫助家裡’,變成了‘塑造各種各樣的角色’。”

上戲的老師非常好,每一位都恨不得把自己的所知傾囊相授。王琳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專業課老師對學生說:“你們現在的眼睛都太清澈了,等你們的眼睛有了渾濁度之後,就代表人生的經歷增加了,你的內心豐厚了,駕馭角色自然遊刃有餘。”這句話讓她意識到,演戲不單單是學,還得靠悟性,“你說一句臺詞,說的其實是臺詞背後的意思。”

在上戲的第一年,王琳每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拿到了二等獎學金,被學校公派到俄羅斯莫斯科國立電影學院留學。斯坦尼拉夫斯基體系教學讓她懂得表演之中“真實”的可貴——每一句臺詞,每一個動作,都要有出處,有根據,能夠反映人物特點。

在後來的演藝生涯中,她也不斷從優秀導演身上見到了這個共性:好的導演,會推敲每一個鏡頭、每一個動作的真實性。

王琳感嘆,“好的導演,牛就牛在這裡。好的導演,還特別尊重和保護演員,尊重你的想法,保護你的創作慾望。正是因為導演和演員之間充分的信任和溝通,才有好戲的誕生。”


她不是雪姨,她是演員王琳

生活中,王琳素面朝天,活得真實自在。


30歲就演媽,30年演了100多個角色

1994年,王琳因為出演《情滿珠江》的張越美而被觀眾認識。那不是一個好演的角色,先是逃港,再歸來響應改革開放號召,從十八九歲一直要演到四十多歲。

王琳調侃說:自己年輕的時候長得有點“舊”,因此她的演藝生涯沒有青春期,直接進入了中年。2000年,瓊瑤劇《情深深雨濛濛》找到她的時候,本以為是讓她演一群年輕人中的一個,沒想到分到的角色是“雪姨”。那一年,王琳剛剛30歲。

30歲就演媽,回想起來,也和她的心態有關:從小就是個愛操心的人,又過早承擔了家庭的重擔,心理年齡一直要比同齡演員成熟幾分。

“雪姨”紅了,紅得不輸戲裡的主角,紅出了表情包。現在回想,王琳反而覺得慶幸,如果四五十歲才去演雪姨,她可能連體力都搭不夠——“演雪姨是很累的,因為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敲門、罵人,30歲才能有那個勁兒去投入。”

演“雪姨”還有一點好處:不會得抑鬱症,每天都在罵人,在發洩,暢快得很。但在另一些作品裡,王琳卻會遇到陷入角色太深、走不出角色情緒的時候。她不是雪姨,潑辣無比,她敏感又感性,非如此不足以成為一個好演員。

“在《笑著活下去》和《花開如夢》裡,我演了兩個不同的媽媽。人性最柔弱的一點就是母愛,最強大又最柔弱。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淚,用了很長時間才走出來。”王琳演哭戲,她不哭,觀眾卻特別感動。她常常告訴自己的後輩年輕演員,“演哭戲千萬不要太用力,用力過度,你哭天搶地,觀眾甚至覺得可笑。但是如果你演出了那份強忍淚意的感覺,觀眾反而就哭了。”

演得了壞女人,也演得了好媽媽,是熒屏上的多面手。但王琳依然不覺得自己是一個成功的演員,因為她的演藝生涯,一直是在“被挑選”。“大部分演員都是被動的,就像雪姨紅了以後,又有無數相似的角色找到我,讓我成了‘壞女人專業戶’。”

最多的時候,王琳一年要演七八部戲,由於國產電視劇極少有“中年大女主”戲,留給她的戲份往往並不多。但只有小角色,沒有小演員,王琳相信,紅花一定要綠葉襯托,自信是她駕馭角色的基礎。君不見,有實力的配角,一舉一動都有內容,都出彩,連主角都可能被比下去。


她不是雪姨,她是演員王琳

上戲老師曾對她說:等你們的眼睛有了渾濁度,駕馭角色自然遊刃有餘。


母親是另一個重要的角色

出道30多年,演了至少有100多個配角。除了女演員天然的瓶頸,這也是王琳主動的選擇,原因還是——照顧家庭。

有了孩子以後,最近十多年,為了照顧兒子,給兒子的成長最多的陪伴,王琳主動放棄了一些重要的角色,選擇了拍攝時間相對較短的配角。“這是一種遺憾,但這樣的選擇也給了我另一種幸福和成就感,那就是看著自己的孩子慢慢長大,有了遠大的抱負,有了自己的學習規劃。這讓我感到,自己的犧牲是值得的。”

演了30多年戲,她越發感到:“演員就是一個職業,和別的職業最大的不同,就是你會出現在鏡頭面前,讓大家認識你——但這並不代表你高人一等,更不代表你可以目空一切。隨著我的孩子漸漸長大,我出現在各個年級的家長會上,發現自己其實挺微不足道的,我的知識面太狹窄,除了表演什麼都不會。我常和兒子說:媽媽懂的太少了,你要更加發奮讀書。”

生活中的王琳,不化妝,素面朝天,活得很真實。她說自己不愛打扮,因為演戲已經夠了,不需要在生活中偽裝成另一個人。在大家都覺得雪姨人到中年“顏值依然很能打”的時候,只有她會主動嘲笑自己的長相,“化了妝是唐三彩,不化妝是兵馬俑”。身為女演員,完全沒有偶像包袱,能夠照顧好家庭,就是她的遠大抱負。“每一個階段應該做每一個階段該做的事情,比如年輕演員都要全情投入工作,男人可以不中斷地發展事業,而女人的工作卻是間斷性的,當她有了孩子,就有了新的角色。千萬不要小看這個新的角色,她接到的是大任務,要當好一個家庭的中樞。”

為了兒子,王琳無師自通地學會了做飯,手藝好到上了美食綜藝《星廚駕到》。

只是,隨著兒子考上了國外的寄宿高中,她的陪伴生涯也在最近告一段落。她就像所有的媽媽一樣,終有一天要“目送”兒子開始他自己的人生。她也像許多全職媽媽一樣,照顧家庭多年之後,要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

娛樂圈很殘酷,你在鏡頭前消失的時間太長,就會被觀眾遺忘。尤其女演員,隨著年齡的增長,總有一天演不了少女,要開始演少女的媽。王琳很感謝《情深深雨濛濛》,在她30歲那年,就讓她來演“雪姨”。當年她的內心還有點抗拒,但現在就顯出優勢來了——她在30歲就順利完成了演員的“更年期”,不用再面對“少女突然變成媽”的心理刺激。

“每一個人都恐懼變老,當你發現鏡子前自己的褶子越來越多,會產生一種恐懼,但這是人生的必經之路。我想,到了一定年齡還是應該面對,鏡頭下你的眼淚和皺紋也是一種魅力。”

最近幾年,王琳參加了不少真人秀:《花樣姐姐》《吐槽大會》《喜劇總動員》《王牌對王牌》,還有《未見鍾情》裡的紅娘。選擇真人秀成為主戰場,一方面是因為好的電視劇本不多,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她覺得,演戲都是演別人,真人秀才是做自己。“當一個演員,千萬不要生活在夢裡,你應該放下身段,去面對自己的生活。”

《花樣姐姐》播出以後,王琳收到了一些差評。節目裡,林志玲喊她拍照,她回一句“不,不要在這裡拍”,然後轉身就走,觀眾說她很沒禮貌。其實呢,這句話後面還有半句:“去那裡拍吧,那裡光線挺好”。王琳笑說:“其實我也可以是一個賢惠的中年婦女,但是多年來的熒屏角色,讓我不由自主就充當了‘吵架擔當’,要撕的場合當然是雪姨去撕,這樣的形象有點根深蒂固。”

但她並不想埋怨節目故意把她剪輯成了一個“壞女人”的形象,反而很感謝《花樣姐姐》,“它讓我看到了自己性格上的缺點——比如說我一直是個心直口快的人,刀子嘴豆腐心,一張嘴就得罪人,這並不是節目瞎編出來的。我覺得《花樣姐姐》給了我一個審視自己的機會,從那以後,我在生活中就會時時警醒自己,不要成為《花樣姐姐》裡的那個王琳,要謙卑,要懂得尊重別人。我們的職業雖然辛苦,但也給了我們豐厚的回報,要懂得感恩”。


她不是雪姨,她是演員王琳

17 歲, 王琳懵懵懂懂演了自己的第一部戲。


宮崎駿的動畫片《千與千尋》重映,票房秒殺許多同期新片。王琳也是中文版的配音演員之一,配的是戲份重要的“錢婆婆”和“湯婆婆”——一面是溫柔的家人,一面是兇悍的管理者,一人分飾兩角,這是王琳多年積澱的功力,也是她開始嘗試全新的領域。

人到中年,每一天都要面對新的課題,面對不同的困難。王琳並不覺得自己已經強大到不會被困難打倒,但她希望,自己可以化被動為主動,去迎接人生每一個新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