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我們讀出些什麼?

2019年6月,第三方社會調查機構麥可思研究院發佈了《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藍皮書),公佈了2018屆大學生就業數據,為考生選擇志願提供了借鑑與參考。那麼,藍皮書中有哪些值得我們關注呢?


一、學科門類中工學、管理學就業率最高,法學就業率最低

從《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我們讀出些什麼?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近三年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呈下降趨勢。

工學,管理學就業率始終霸佔榜單的前兩名,而經濟學在2018年就業率下降較大,從榜單的第三位下降到第五位(這也是2019年經濟類院校招生遇冷的一個原因)。而歷史學與法學則始終佔據著末兩位,就業形勢堪憂。

此外,藍皮書就具體本科專業就業形勢也作了分析,指出失業量小、就業率較好的綠牌專業有:信息安全、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數學媒體技術、通信工程、數字媒體藝術。失業量較大、就業率低的紅牌專業有:繪畫、歷史學、應用心理學、音樂表演、化學、法學

二、選擇到副省級城市就業的畢業生在增加,選擇到直轄市就業的比例在減少

從《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我們讀出些什麼?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到,近五年來選擇到直轄市工作的畢業生在逐年減少,這是由於直轄市的限制政策和生活環境所造成的;而選擇到副省級城市在不斷增加,這也是新一線城市建設的需要,也是國家為減輕一線城市壓力政策所形成的。

三、2018屆本科畢業生月平均收入5135元,遠高於當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3271元)

藍皮書在畢業生質量分析中指出,近三年來,本科畢業生工資待遇在不斷提高,從2016屆的4376元,提升到5135元。

在城市中,直轄市工作的本科生工資要高於副省級城市,也要高於地級城市及以下的,但工作滿意度上,副省級城市特別是新一線城市,本科生的滿意度不輸一線甚至要高於直轄市。

在本科主要專業中,從事IT類職業的本科生收入相對要高一些,收入最高的信息安全專業,排列在前10名的本科專業收入如下:

從《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我們讀出些什麼?

四、近三年來本科畢業生國內讀研比例不斷增長,特別是“雙一流”院校

為了謀求更好的職業發展前景和就業質量,近三年來,本科畢業生的考研數量也在不斷增長,特別是“雙一流”的畢業生,讀研率增長更為明顯,從2016屆的27,5%增長到2018屆的29.4%,淨增近2個百分點。

從《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我們讀出些什麼?

藍皮書指出,2018年讀研比例最高的學科門類是醫學,達到了26.3%,這遠高於本科院校的平均值14.7%;讀研比例最低是藝術學,讀研比例僅為6.2%。

在所有讀研學生中,跨專業讀研的達27%。其中轉專業最低的也是醫學門類,僅為12%,這是受醫學專業考研條件限制而造成的;跨專業最高的是管理學,比例達44%。

從此報告中我們可以讀到選專業的方向、讀到為什麼要選擇“雙一流”院校。你讀到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