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間驟然消失無蹤的王朝,讓人唏噓不已


一夜間驟然消失無蹤的王朝,讓人唏噓不已

古格王朝遺址

王宮擁擠在一座山上,從洞的佈局、大小、位置等要素,可以看出古格王朝的等級制度。山頂是達官貴族居住的地方,洞穴寬敞且通光透氣性良好。國王清楚,只有仰仗陡峭的懸崖才能禦敵,因此,他們選擇就現代的登山條件,如不獨闢蹊徑,恐怕也難以攀爬的山體作為首腦機關,在這裡指揮一個王國的運轉。從山腳到山頂不過3000米,暗道相連的迷宮,如不借助導航工具,出來都難。迂迴曲折的暗道,直通山頂的王宮,有許多通風透光的小窗口,同時可用於瞭望,“一覽眾山小”,山下一舉一動盡收眼底,這樣看,古格王朝的選擇可謂“費盡心機”。

一夜間驟然消失無蹤的王朝,讓人唏噓不已

建築中確實有大大小小的窗子

1330年後,我來到這裡,左看右看都只是一堆墟土。那位在洞穴前反覆端看的人,料想他已經聽見懺悔的鐘聲,試圖接近一個王朝滅亡的真相。其實,任何到訪的人,包括我在內,都無法把這被陽光炙烤得發焦的山頭,與天上宮闕般的皇宮聯繫起來。那些所向披靡的將士,不是給來犯之敵迎頭痛擊,而是選擇焚一爐香,縱身躍下懸崖。據說國王看看“山下放旌旗雷動”,也選擇在斷崖縱身一躍。結果,一個統治了數千年的王朝,便湮滅在山中。沒有交接、更不留血書或遺言。想到這些,我面對的不再是一處遺址,而是一個仍活在這個世上的王朝。儘管,我也沒有辦法從黃沙裡甄別是馬車的轍,還是將士潰敗時的腳印,但我可以確定,空空如也的山坡,種植過殺戮與陰謀。

一夜間驟然消失無蹤的王朝,讓人唏噓不已

一夜間驟然消失無蹤的王朝,讓人唏噓不已

為看日照王朝遺址,我起了個早。預約好帶我去的四川人車壞了在修,只好用他的摩托車。四月的扎達雖然已不是冰天雪地,但風都提著刀子,摩托車每次加速,我的臉上都有刀割的生疼。從縣城到古格王朝遺址只有18公里,他要了我300元,也許他覺得過意不去,便給我備了乾糧與開水。比我還早的是上海一位叫珍珍的女孩,她已經在頃圮的土堆上架好照相機,像當年伏在壕溝裡的將士,準備給日出迎頭一擊。珍珍年輕,卻已與古格王朝較上了勁,大學畢業論文有這個王朝考古的內容,歷史學專業的珍珍,穿個半個中國來到古格王朝,當然不全是為拍古格王朝的星軌,但確實是王朝的星軌讓她樂不思蜀。

一夜間驟然消失無蹤的王朝,讓人唏噓不已

登高望遠,陽光灑在土建築上時,金燦燦一片

王宮總是高高在上,一方面是為了防禦,另一方面也象徵著國王至高無上的權力。從山腳到山頂不過三公里,每上一級臺階,就意味著你與皇權更近一層。在石洞之間行走,彷彿就看見古格王朝的生活畫卷,儘管只有漫漫風沙與風雨銷蝕的黃土,不難想彼時的生活情形與社會狀態。然而,即便處心積慮的防範,這個興起於十世紀,經歷過十六位世襲國王,擁有過十萬人之眾的龐然大國還是轟然倒下。

謎早已成為史學家的課題,推斷與臆想之後,貌似已有現成的答案,但我仍然弄不明白,放眼四望皆黃沙漫漫的古格王朝靠什麼維繫龐大的開支、盤根錯節的體制運轉?難到僅僅靠狩獵嗎?

一夜間驟然消失無蹤的王朝,讓人唏噓不已

從縣城來古格遺址路上遇到的牧民與她的牛群

帶著這樣的不解,在扎達縣採風的幾天裡,我多次從縣城來到古格王朝遺址,並異想開天在某個洞穴裡找到答案。古格王朝遺址上,還有保存完好的寺廟。雖然後來有人刷漆添新,畢竟還是王朝時期的骨骼,千年之前的身架。度母殿裡的佛臺新加了結構磚,紅殿的牆補齊了漏,輪迴殿有現代人臨摹的壁畫,遊人一多,給幾座本來很朽的寺廟增添了許多不安的因素。這些寺廟的共同特點是,都帶有濃郁的西藏建築風格,寺廟飛簷上雕飾的圖案多為獅、象、馬、孔雀等動物,這種雕飾大概與從岡底斯山脈分流的四條神水:獅泉河、象泉河、馬泉河、孔雀河的傳說有一定關係。如果從文化的角度探秘,必然得去問問那些壁畫了。壁畫能得以保存完整,主要原因是避開了陽光直曬與風雨侵襲。雖然他們已經沉睡了幾個世紀,如今依然光彩照人。這是我與古格王朝的對話窗口,牛糞火溫著烈酒早到了沸點,但時光清醒著,手持長矛的勇士逐鹿蠻荒。在國王打卡早朝的聖殿,在最後的一日,做出了怎樣的決定呢?一個人有身不由己的時候,一個王朝也是。但禍福不是上天賜與的,也不是君主、賢士、更不是百姓可以把控的,大風起兮雲飛揚,之後就只能在現在的遺址上尋找刀柄上的指紋,壁畫裡的癍痕。

一夜間驟然消失無蹤的王朝,讓人唏噓不已

札達土林是經流水侵蝕而形成的特殊地貌,蜿蜒曲折數十里,約1100年曆史

揣度一段歷史,考古學家慣常的辦法是通過對遺址不斷髮掘,理出線索,找到真相。古格王朝遺址同樣是從雕塑、造像及壁畫等揭開了神秘面紗。古格雕塑多為金銀佛教造像,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被稱為古格銀眼的雕像。而遺存數量最多、最為完整的是它的壁畫。古格王朝沒有著書立說的做法,他們的歷史與信仰都仰仗牆壁。或粗糲或細膩的線條劃過泥土,裁定了謀士的詭詐,官吏的酷虐,信徒的虔誠。一位曾參與過古格王朝考古的專家告訴我,古格盛產黃金白銀,這是一個王朝經濟命脈,除了這些,較為發達的畜牧業,也是古格王朝的重要經濟支柱。也難怪,在託林寺等地方都發現過一種用金銀汁書寫的經書,而且出土的數量極大。這種經書寫在一種略呈青藍色的黑色紙面上,一排用金汁、一排用銀汁書寫,添一筆就是一餐飯的開銷,奢華程度無以復加。

一夜間驟然消失無蹤的王朝,讓人唏噓不已

託林寺

一夜間驟然消失無蹤的王朝,讓人唏噓不已

託林寺的金頂

最早對古格王朝遺址進行考察的是英國人麥克沃斯•揚。1912年,他從印度沿象泉河溯水而上,來到這裡進行考察,只到去逝前幾日,他才對家人說,古格王朝滅亡的玄機,可惜,最終成了秘而不宣的緘言,與了去了另外的世界。儘管後來的後來,有過無數的探險者,試圖叩開古格王朝的謎面,最終還是沒有找到確鑿的答案。是的,古格王朝不會留下現成的路書,通過一牆支離破碎線條,確實無法探奇訪幽的人們擁有讓人信服的結論。真正的科學考察是從1985年西藏自治區文管會組織的考察隊開始的。以他們實地測量,遺址總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調查登記房屋遺蹟445間,窯洞879孔,碉堡58座,暗道4條,各類佛塔28座,洞葬1處,武器庫1座,石鍋庫1座,大小糧倉11座,供佛洞窟4座,壁葬1處,木棺土葬1處。數據是最能說明問題的證據,想必古格王朝就已深諳備戰備荒的戰略了。

我多麼希望眼前的城堡,有蝌蚪的低語,老人的咳嗽,並請出說話算數的神,重複那一句“要有光,於是便有了光”,以此照亮這條幽暗的線索,瞭解古格王朝遇上的苦厄與災難。不過,知道歷史發展規律,關於古格王朝的湮滅之因,似乎就豁然開朗了。(文圖/許文舟;原創作品,禁止轉載)

一夜間驟然消失無蹤的王朝,讓人唏噓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