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讓我的思維靈動起來,生命充實起來

從事教育工作已經二十多年了,最初的雄心勃勃早已消耗殆盡。

面對每天細碎、繁瑣的學校事務,我已經變得麻木、遲鈍,毫無激情,很多事情早已司空見慣,每天就那麼機械地應付著,缺乏主動性,更談不上創新。

放眼望去,未來似乎清晰可見,沒什麼夢想,沒什麼改變現實的動力,就這麼一天天忙忙碌碌,無功無過得熬到退休。

面對無奈的現實,我經常莫名地一陣陣惶惑和急躁:我的生命難道就只能這麼庸庸碌碌嗎?不應該,可怎樣才能改變呢?

學校組織徵文比賽,要求根據推薦作品寫讀後感。

從一堆的推薦教師閱讀作品中,偶然間,我讀到了王維審老師的《推開教育的另一扇門——走向有意義的寫作》,我的眼前一亮,心靈一震,突然如春風拂面,如春雨滋潤,沉睡的心一下子甦醒過來。

“教育敘事,教育敘事”,我默默唸叨著,深入思索著。

是的,我們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我從小喜歡擺弄文字,為什麼我不能沉下心來,把自己教育生活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這是在梳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更是在梳理自己的思緒,經過梳理,以前亂糟糟的工作和思想不就條理了嗎?

條理可以讓人更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可以讓人更有空間尋找提高自己的方法和機會,人的惰性克服了,幹什麼都積極了,主動了,各個方面不就見成績了?成就感和價值感會讓一個普通的人變得自信滿滿,工作和生活不就變得神采飛揚了嗎?

想到這種種的好處,我立即追隨王老師的感召,拿起筆來付諸實踐。

從此,茶餘飯後,我不再百無聊賴地胡吹神聊或者慵懶倦怠,我寫……。

寫作讓我的課堂精彩起來。首先我寫每節課上完後的反思,因為什麼原因這節課氣氛活躍效果顯著,又是為何那節課沉悶死氣,事倍功半;

翻閱材料,借鑑別的老師的做法,怎樣才能把這種嫁接做得天衣無縫;

課堂上評價的環節處理得不夠適時機智,鼓勵怎樣才能恰到好處……我邊記錄,邊剖析,邊思索,心思專注。

堅持了一段時間,不知不覺自己也感到課堂比以前精彩了。

寫作讓我的心靈平和下來。因為寫作,我的生活變得充實,以前經常湧現的因為虛度日月而自責的痛苦感消失了;

窗外的燈紅酒綠也漸漸地遠去,吃喝穿戴不再那麼縈繞於心,與周圍人的攀攀比比也慢慢淡化。

我記住了王維審老師的話:人的成功有兩種方式:一是雕琢,就是通過不停地改變和修正,讓自己逐漸趨向於某種既定的成功標準,這大多流行於各種行政意義上的成功;二是鑿井,就是守住身上的某一特質堅定地走下去,讓自己的特長成為特色,並在某一領域做到極致,這適合於各式各樣的自我成長和自我成功。

我就是一個教師,今生就從事教育事業了,因此要想鑿井一樣把一件事情做好。

寫作讓我的管理高效起來。不管再忙的工作後,一天下來,我總會將班級裡發生的有趣的、揪心的、令我開心的、讓我生氣的事情寫下來。

這樣,我對哪怕最細微的班級事務也瞭如指掌,對每一個孩子的情況瞭解更明確,而且和同學們走得更近,交流得更多,與家長溝通也頻繁。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班級情況心中織起一張密密麻麻的經緯網後,對班級的管理更有針對性,更高效。

寫作讓我的思維深入起來。以前,好像形成了一種敷衍的習慣,很多事情淺嘗輒止,幹起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很少開動腦筋去思考各種處理問題的辦法。

自從開始寫作敘事以來,我開始冷靜地思考自己每天的經歷,尋求進步的道路。於是,大腦越用越靈,考慮問題越來越全面,越來越深入,讓我獲益匪淺。

感謝王維審老師的著作,他帶我走上了一條光明的道路,我將沿著這條道路一直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