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日記】三月春光暖民間 疫情漸散村展顏

  三朱村的企業點多面廣,管理起來非常棘手,好在鎮政府提前制定了“三包”服務措施,又因時制宜推出了“三加三”工作機制,為我們工作的開展指明瞭方向。

  對於大中型企業,我們主要協助他們招收員工、建立“健康專崗”、設立隔離宿舍區等,並在物資運送與貨物推銷等方面進行協調對接;在小微企業方面,由於部分企業主對最近的政策不清楚,主體責任意識較差,我們主要以廣播、入企宣傳等方式加強政策解讀,“護航”企業復工,對部分已經開工的小作坊加強管控,督促其備齊備足口罩、消毒水、測溫儀等防疫物資並按規定做好記錄,抽查健康管理檔案,確保所有企業將防控做實做細。

  伴隨企業開工的是流動人口的增加,為了做好流動人口管理,我們採取鎮、村、企三級聯動,對疫情重點地區流入人口,根據企業條件先實行宿舍集中隔離,企業沒有條件的,由三朱村統籌管理,在村這一級主要採取建立出租戶群、每日摸排等方式進行管控,同時為提高企業復工效率,當企業向鎮裡提出急需員工核酸檢測,鎮裡將向醫院統一協調,加快進度。

  毋庸諱言,大家的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近期境外輸入壓力陡增,房屋安全“百日大整治”戰役剛剛打響,前方的路還很長,我們需要再加把勁,踏實每一步。

【駐村日記】三月春光暖民間 疫情漸散村展顏

  疫情無情民間有愛,這次戰“疫”湧現出很多志願者和捐贈者,當然還有黨員突擊隊和民兵機動隊,他們是一個個最特別的存在,悄無聲息中詮釋著什麼叫“奉獻”。尤記得,卡口的一名大學女生志願者,從早到晚始終堅守在卡點,不放過任何一個進村人,而黨員朱惠忠更是主動承擔夜間執勤的任務,寒夜瑟瑟,他沒有一句怨言,還有愛心戶朱靜東一家,以捐贈物資的方式在背後默默支持大家。

  為了確保防控全覆蓋,同時防止弱勢群體生活受到衝擊,村兩委為他們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將特困戶、五保戶納入幫扶對象,贈送防控物資和生活物資,為一戶喪失“主心骨”勞動力家庭申請補助,鼓勵他們樹立信心,鄉親們不擅長用語言表示感激,但是不懂不代表沒有,他們的臉上掛滿的質樸笑容,客氣地邀請喝茶便是真摯的迴音。

  隨著生產生活的恢復,村裡開始進入日常模式。有天傍晚,當我行走在村道上,看到一名村幹部正拿著手機對著一位七旬老人掃臉,細問之下,他正在教老人進行福建居民養老保險資格認證,村裡的老人有六七百人,基本不會使用互聯網,除了那些有家人與朋友幫忙的外,他們要對剩下那部分老人兜底。

  這些只是村子裡的點滴,很多時候從一個小處就可以看出一個地方的村風民風,而三朱村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人情味。

【駐村日記】三月春光暖民間 疫情漸散村展顏

【駐村日記】三月春光暖民間 疫情漸散村展顏

  前陣子接到村民舉報,崑山寺下有聚眾燒烤跡象,我們立即前往,到後發現是疫情前的痕跡,便鬆了口氣,這時我才驚訝地發現三朱深處“藏”著這樣一個美境。崑山寺一帶環境優美,自然條件非常優渥,碧水藍天之間,綠林佈滿山間,崑山水庫婉延其中,一面湖水波光粼粼,附近不時有鳥語花香出現,而通過崑山寺的道路則做成一條數公里的健康步道,後來瞭解到,崑山寺還是一個革命據點,“抗捐大同盟”正是成立於此。

  實際上,三朱村作為革命基點村,除了崑山寺,還有不少紅色遺蹟,革命鬥爭紀念碑,三朱大湖山石洞革命遺址紀念亭,中共閩中特委三朱地下交通站都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黨員幹部瞭解黨的歷史,弘揚革命精神的重要場所。

  這個村有著很多驚豔之處,稱得上人傑地靈,而這些紅色基因的代代相傳,我想正是如今三朱村民能夠團結互助、齊心戰“疫”的重要原因吧。(市發改委派駐三朱村劉益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