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的櫻木花道,才不會成為油膩的中年人呢



這篇文章寫於2017年因膝蓋受傷大半年不能出門時,雖然“中年油膩”的話題早已過去,之後也有不少人梳理灌籃高手的“回憶殺”,但它依然給我力量。其中一部分,也是我自己生命中,永遠閃閃發光的經歷。2020年,科比走了,曾經作為對手的AI為他發言,96黃金一代成為越來越久遠的記憶,聽說最近灌籃高手出手遊了,翻出來懷念一下。

“1992年櫻木16歲的話,那他今年已經41了。”

作家馬伯庸最近去了一趟灌籃高手的取景地神奈川,在微博上發此感慨。此言一出,網友紛紛轉發議論,“不知道42歲的仙道在做什麼呢”,“真不敢相信,那個拿著保溫杯向我緩慢走來的中年男子就是當年叱吒風雲的流川楓,歲月太過無情了”,“現在已經是一個油膩的中年人”;更有人在公眾號上發文:“你喜歡的那個赤木晴子,已經奔五了”。


41歲的櫻木花道,才不會成為油膩的中年人呢

馬伯庸微博 2017年10月

於是,九十年代的動漫作品《灌籃高手》又喚起了一波“回憶殺”。大多灌籃高手的讀者現在也奔三奔四了,開始熱衷於帶著自嘲熱議中年之種種,但誰以前還不是個少年呢?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灌籃高手

說《灌籃高手》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應該沒什麼爭議。由香港引進的漫畫最初名為《男兒當入樽》或《籃球飛人》,除了31卷本的漫畫,101集的動畫,當時市面上比較容易買到的灌籃高手畫冊,一本名為《永遠的夢之隊》,另一本即是《灌籃高手的熱血世界——燃燒吧,青春!》,洋溢著火一樣的熱情。

這部打破次元壁的作品更直接的影響,是NBA在中國備受關注的那幾年,被傳為灌籃高手人物原型的喬丹、羅德曼、約翰遜在中國擁有了一大批粉絲,在1996年NBA選秀中脫穎而出的艾弗森、科比等籃球運動員緊隨其後,被稱為96黃金一代,成了那代人青春期的偶像。

“青春、熱血”的基調是那個年代的主旋律,而灌籃高手幾乎是九十年代的代名詞,也難怪其主題曲被一部又一部國產青春片引用。片頭曲《想大聲說我愛你》每一響起,就彷彿看到櫻木花道在陽光下的水龍頭喝水洗臉,湘北的學生們站在校園外彼此揮手問好,夏天和運動的氛圍撲面而來,滿眼青春的明媚與活力。


41歲的櫻木花道,才不會成為油膩的中年人呢

赤木晴子


41歲的櫻木花道,才不會成為油膩的中年人呢

《灌籃高手》湘北籃球隊


看了湘北籃球隊的每一場比賽,櫻木花道的籃板,流川楓的灌籃,宮城良田的傳球,赤木剛憲的防守,木暮公延的絕殺,還有三井壽在體力透支時投出的每一個三分球……我們對他們的對手都瞭如指掌,陵南、翔陽、海南,豐玉、山王、愛和,他們明明在二次元裡,卻好像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是教室裡睡覺的同學,放學後的隊友,隔壁班的投手,球場上的籃球隊,場外加油的女孩。以至於已分不清,那時是因為《灌籃高手》而喜歡籃球,還是因為籃球而喜歡我們的少年時代。

趕作業擠時間省早餐錢,就是為了那點愛好

《灌籃高手》在中國的影響力其實遠大於“回憶殺”,他讓當時十來歲的80後,深受哥哥姐姐耳濡目染的部分90後,有了許多具有“時代特點”的愛好——籃球運動、日本動漫、互聯網等等。

於是有一批學生終日在籃球場上奔跑,或放學後兩兩相約,學著“仙道vs流川楓”那一集“one on one”,一對一單挑,校園的籃球賽逐漸比足球賽還要吸引眼球。央視五套轉播的NBA季後賽如果打了加時,兩點半後的教室走廊外,總能站著一排遲到的同學,大家乘老師不注意,低聲問一句,“看球啦?”或是一同向最晚到的同學投以詢問的眼神,“誰贏了?”

那時的同學是很喜歡打籃球的,可即使是體育課不自習去打球,偶爾都會被班主任教育,於是班裡有個男生拼命將月考成績考進前十,就是為了去打球時不被老師批評。而十塊錢一本的《SLAM(扣籃)》雜誌,通常是從一堆早餐錢裡省出來,一人買到全班傳閱。


41歲的櫻木花道,才不會成為油膩的中年人呢

曾經風靡的《扣籃》雜誌


另有一批孩子,沉浸在當時哥哥姐姐的書房,兩毛錢一天的租書店,小街道的地面書攤,校門口的漫畫書店,他們看完最終卷最後一格,櫻木花道在湘南海岸回頭說“因為我是天才嘛!”,便開啟了二次元的大門,尋找一部又一部同樣精彩的少年系動漫作品,有的人從《龍珠》、《幽遊白書》、《棒球英豪》看到《全職獵人》、《浪客劍心》、《棋魂》,橫掃完當時能接觸到的經典動漫後,又同步日本的作品追起了新的連載,他們寫漫評、畫漫畫、學日語、逛漫展、買周邊、玩COSPLAY,在當時還顯得有點“另類”。

在那個時候,二次元愛好者相對邊緣,為了讓父母理解自己沒有不務正業,最重要的是能送自己幾套漫畫書或動畫光盤,一方面要好好學習,另一方面還時不時將作品中的愛與正義寫成作文,畫成校園文化節的參賽作品,謳歌“友情、努力、勝利”,試圖讓老師和家長感受一下二次元多麼充滿正能量。


41歲的櫻木花道,才不會成為油膩的中年人呢

少年系漫畫雜誌《週刊少年Jump》


而還有一批孩子,他們在小學或中學,就早早用家裡的電腦開始鼓搗出了《灌籃高手》的主題網站和論壇,最早的灌籃高手資料站,又被稱為SD社區的地方,是一位網名為“彩子”的網友做的“湘北體育館”,在那個門戶網站內容都十分有限的時代,這個主題小站在互聯網上聚集了一大批灌籃高手愛好者,大家第一次因為灌籃高手認識了互聯網那端的朋友。

為了給“社區”添磚加瓦,網友們用速度很慢的臺式電腦,一次只能打一個字的輸入法,跑幾里路借掃描儀,把自己創作的動漫評論、同人文章、圖畫發佈到網上,為一格劇情、一場比賽的討論“蓋樓”幾十層,每一層都是百字甚至千字的內容,天南海北的人由網友成為了朋友。這群人中,有人嘗試建了自己的網站或論壇,用最簡單的幾種代碼修改頁面配色和背景音樂,並由此對計算機發生了興趣,儼然是較早的“技術宅”。

可見,《灌籃高手》於那一代人遠不止童年小零食般只是回憶,它切實影響到了很多那個年代孩子的課餘愛好,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性格和價值觀,熱血、夢想、堅持、拼搏、信任以及純粹的友誼、與對手和師長的相知相惜,構建了一個與三次元相連接的精神世界,感覺特別的青春洋溢。

現在,這些愛好各不相同的灌籃高手讀者,有的仍在堅持籃球運動,有的投身體育事業,有的在互聯網和泛二次元產業中,繼續著自己的愛好。而不論是否做著曾經嚮往的工作,大多數的人,走向了社會分工中的各行各業,走過了熱血的青春,一邊告誡年輕人“千萬不要把愛好當事業!”,一邊在青春和中年的過渡期時而自信,時而焦慮。

42歲的仙道彰還在釣魚嗎?我們呢?

有一位網友說,“仙道彰應該還是在釣魚吧。”

在這位網友眼裡,愛好是可以持續很久的。漫畫家在描繪動漫人物的老年狀態,其喜好總是一如少年時,讓讀者們熟悉又親切。其實落到現實裡,那些曾經填滿我們課餘時間的愛好,還有多少保留下來了呢?

離開校園後,大家逐漸意識到一場球賽的得失實在是太小了,我們既很難有並肩訓練的隊友,也很難再一起為某場比賽歡呼或沮喪。運動和健身在被疏遠多年後,貼著中產階級生活方式的標籤,伴著各種運動軟件的打卡排名,再帶著一些“變美變帥”的期待,回到了我們的生活之中。可是辦好的健身卡,列好的運動計劃,總是不了了之,成為了要堅持監督的目標,而不是興致滿滿的愛好。

生活被工作、學業、生活瑣事填滿,可以花在愛好上的精力越來越少,所謂的愛好大多是休閒放鬆的娛樂罷了。而曾經被我們拼命用來分到愛好上的時間和零花錢,逐漸被用於填補焦慮。去看書、去社交、去學技能、去聽人講何為美好生活;去消費商品、去消費文化、去消費服務、去很多地方看看世界有多大。這一切佔據我們假期的活動,大多數卻不能被自己稱之為愛好,“只是打發時間罷了”。

於是公眾號、視頻網站給我們什麼內容,我們就百無聊賴地隨便看看,偶爾為某個內容激動,忍不住轉發分享,大多數時候平平淡淡,用手指劃過冗雜的碎片信息。購物軟件、社交軟件給我們什麼推薦,我們就沉浸其中,似乎能在某種“買買買”的儀式裡抓住一些快樂,在並不親密的關係中找到一些意義。

或許我們還不油膩也並未到中年,但聽到中年危機之類的概念,總也忍不住思考自己五年後、十年後的樣子,又或者在抗拒的生活狀態和飄渺的理想之間掙扎,在“喪”的情緒和抑鬱的陰影之下又麻木又強打精神地度過每一天。這生活不是太糟糕,但也說不上多好。

於是在聽到九十年代的灌籃高手主題曲時,突然熱淚盈眶,卻在去重溫那厚厚的31卷漫畫、101集動畫時,去閱讀滿眼“懷念”的留言後,又覺索然無味。一群又一群人湧去湘南海岸櫻木花道站立的地方留影,好似可以抓住那些和熱血、青春有關的回憶,旅遊時在神奈川的取景地,看到曾經他們奔跑的海灘,訓練的籃球館,買下了原版的人物手辦,卻仍然覺得空洞。

我不知道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人,也不知道是多努力奮鬥就能不受中年危機之困擾,但我想井上雄彥在23歲時開始創作灌籃高手,持續到他29歲漫畫完結,這一筆一畫的內容並非只是給小孩子看的。少年的青春與活力,也並非只屬於十六七歲的人。

井上雄彥並不是一個鼓吹理想主義的人,所以他沒有像有的漫畫家一樣為我們描繪那些二次元人物在中老年時依然青春,他只是在若干年後的神奈川中學裡,用粉筆在黑板上畫下了《灌籃高手十日後》,講述全國大賽十日後的故事,那時距《灌籃高手》連載完結八年,這群少年依然十六七歲,而井上雄彥已經37歲。


41歲的櫻木花道,才不會成為油膩的中年人呢

井上雄彥在神奈川一所廢棄的學校黑板上用粉筆創作《灌籃高手十日後》

這位還在堅持創作的漫畫家依然青春,富有激情,他筆下的少年依然少年感十足,只是他的筆法愈加熟稔,帶著他對三十而立後生活的理解,其畫技在青年漫畫作品《浪客行》中已臻妙境。他並未停留在那部滿載他少年時期對籃球喜愛之情的《灌籃高手》中懷念青春,在《灌籃高手十日後》黑板畫開放參觀結束後,他自己親手將這23塊黑板上熟悉的人物們擦去。

《灌籃高手》及其人物之所以是一部打破次元壁的動漫,是因為其精神核心的東西,並不受限於現實,也不會受限於年齡。《灌籃高手》流行時期,正大綜藝採到了一個鏡頭,很多日本的上班族身著西裝領帶,獨自坐在街邊的小臺階上翻閱這套漫畫,不知道那些愛看漫畫的成年人,還看漫畫嗎?

那群喜愛《灌籃高手》的人都大了,曾經也愛好廣泛,活力滿滿,對這個世界充滿熱情。而青春是不是隨著曾經喜歡的東西消失了呢?曾經喜歡過的事情,被我們稱為愛好,像櫻木花道喜歡籃球一樣喜歡的,恨不得連上課時間也用來研究的,或許是小時候沒條件做,或許是長大後沒堅持做,就悄無聲息地離開了我們的生活。

對一部作品的追憶並不能喚回青春,卻有那麼多人希望“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那不如去試試拾起那些讓自己有熱情的愛好,去愛它,去感受它,讓其持續,而不僅僅是打發時間、追求標籤,它們會在庸碌之外塑造我們的生活。這樣的話,或許人到中年,也能自得其樂,內心永葆青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