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弱點》裡,愛之教育背後隱藏的五層社會需求

電影《弱點》的故事取材於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選秀狀元邁克爾·奧赫的真實經歷,講述了年少的邁克爾經歷悲慘童年,而後遇見善良的陶西一家,被愛與溫暖治癒,逐漸找回了自我,開啟尋夢之旅。

有人說,這不過是一部典型的美式溫情勵志片,但在我看來,故事整體蘊含的內核與價值意義遠不止於此。它關於親情、關於教育、關於尊重、關於童年創傷,關於原生家庭,給我帶來了深刻的思考,以及值得回味的無限溫情。

電影《弱點》裡,愛之教育背後隱藏的五層社會需求

電影雖然理性、溫情,且勵志。但陶西一家如何用愛的教育點亮邁克爾前行之路,這是我看這部影片所關注的一個點,而這背後隱藏著目前比較流行的一個教育觀——“愛的教育”——的問題,那是有關社會本身需求的。

電影《弱點》裡,愛之教育背後隱藏的五層社會需求

我們的行為、表象、願望往往能真實反映內心需求,正是內部動因驅使著我們的行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就是一個有效的分析工具,幫助我們穿過行為、表象,看到對方的內心的真實渴求。

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劃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五個層次。(注:晚年馬斯洛在此基礎上,增加第六層“超我階層”)

電影《弱點》裡,愛之教育背後隱藏的五層社會需求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今天,我們就從這五個需求層次出發,去解讀邁克爾·奧赫解讀邁克爾悲慘童年裡缺失的一角。

01、生理需求與安全需求的雙重缺失,是邁克爾遠超常人心理防禦機制的根源

柯頓教練本以為邁克爾會是橄欖球運動的天才運動員,畢竟他符合天才運動員的全部要件——大塊頭、臀寬腿粗、胳膊長、手腳大、動作敏捷,這些特點加起來極其罕見又彌足珍貴,因此力勸校長破格錄取邁克爾,結果,邁克爾的表現卻讓他大失所望。

他對邁克爾在橄欖球賽場上的的評價是——“外表像泰山,打球像珍妮(黛玉)。”

電影《弱點》裡,愛之教育背後隱藏的五層社會需求

柯頓教練是由邁克爾真正的大學橄欖球隊教練出演


教練一度動過放棄他的念頭,因為在橄欖球這種對抗性運動中,畏懼進攻的左內邊鋒等於廢人一個。這讓他非常疑惑,因為:

電影《弱點》裡,愛之教育背後隱藏的五層社會需求

在我看來,遠超於常人的心理防禦能力,源於童年時期,生理需求與安全需求的雙重缺失。

邁克爾·奧赫是父母的十二個孩子之一,母親吸毒,父親被謀殺,他被強制帶離母親身邊,曾被不同的家庭收養過。他曾多次溜走,輾轉回到親身母親身邊,幾度無家可歸,吃不飽穿不暖,體育館或者公共洗衣房成了他的臨時住所。

電影《弱點》裡,愛之教育背後隱藏的五層社會需求

儘管在犯罪率居高不下的街區長大,他身高1.93米,體重344磅,大塊頭,卻不尚武,是個善良而溫和的大高個。因為母親始終教導他,你的拳頭是保護自己和家人的,絕不以傷害別人

。因此,他反而成為被欺負的對象,被稱為“Big Michael”。

面對這個寒冷又危險的世界,當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與安全需求都面臨困境,心理防禦成為邁克爾的人生必修課。

02、“愛與歸屬”需求的匱乏,造成了邁克爾內向敏感的性格

邁克爾有一個令人心酸的外號——“逃跑者邁克爾”。因為從小就被強制帶離母親身邊,輾轉多個收養家庭,但是,每次都試圖逃跑回到母親身邊,因此,得此稱號。

母親會對想要收養邁克爾的陶西太太說:

電影《弱點》裡,愛之教育背後隱藏的五層社會需求

為什麼會一而再,再而三從收養家庭中逃離呢?因為,從未有哪個家庭真正讓他感受到愛與歸屬。

因為,失去了媽媽,便失去了家。

電影《弱點》裡,愛之教育背後隱藏的五層社會需求

0-6歲是個體人格和心理發育的關鍵期。邁克爾從小便與母親的強制“分離”,這樣的親子“依戀”必然是脆弱的。

這種“愛與歸屬”的缺失,對幼小的情感和心靈造成極大影響,在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過程中也面臨巨大的挑戰:他總是不告而別,他總是故作堅強,他總是習慣逃避和躲藏。

從未得到愛,不敢奢求愛,感受不到愛,於是,不懂怎樣去愛。

影片中,邁克爾在生物測試的背面,畫了那個大大的船上,只有一個小小的人,那是他孤獨而落寞的自己;另一面寫著“不,這不是邁克爾·奧赫”。

電影《弱點》裡,愛之教育背後隱藏的五層社會需求

一邊是孤獨,一邊是自卑。

自我懷疑的情緒在孤獨中被無限放大,卻又無能為力,這是“愛與歸屬”需求缺失的表現。

03、底層需求無法滿足,又談何尋夢之旅?

需求層次為大眾所知,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點————各需求層次之間的關係。

那麼,各需求之間的關係如何?

  • 第一,五種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級到高級逐漸形成。
  • 第二,需求理論有兩個出發點:低層級需求得到滿足後,高層級需求才出現;若多種需求未獲得滿足,則首先去滿足最迫切的需求。
  • 第三,需求層次呈波浪狀向前推進,低層級需要滿足後,就向高層次發展,並逐漸佔據主導。


電影《弱點》裡,愛之教育背後隱藏的五層社會需求

各需求呈波浪狀向前推進


根據需求層次理論,低一層級需求至少達到部分滿足之後才能出現對高級層次的需求。

因此,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愛與歸屬的需求同時匱乏的邁克爾,在這一階段的邁克爾不敢奢望擁有更高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影片中,當他剛來到私立高中時,他的作文《白牆》中就有所體現。

電影《弱點》裡,愛之教育背後隱藏的五層社會需求

對於沒有理想與明天,不敢奢望愛與尊重的邁克爾·奧赫來說,低層級需求沒有被滿足,又談何尋夢之旅呢?

電影《弱點》裡,愛之教育背後隱藏的五層社會需求

生活,沒有公平的遊戲法則。儘管邁克爾沒有被原生家庭庇護,經歷了悲慘的童年時期。萬幸的是,他遇見了陶西一家,在少年成長過程中被善良、寬容、尊重與愛點亮,治癒了童年的創傷,逐級填補了缺失已久的需求。

01、底層需求被滿足:陶西一家的愛,讓邁克爾免於顛沛流離

陶西一家遇見邁克爾的那天,他已經睡在公共洗衣房無數個晚上,在球場撿拾別人吃剩下的爆米花充飢。

陶西太太(安妮)透過雨水打溼的車窗看到在風雨中瑟瑟發抖的邁克爾,善良的她動了惻隱之心,仍然記得初次見面時,安妮的“霸氣”三連問。

電影《弱點》裡,愛之教育背後隱藏的五層社會需求

就這樣,安妮收留了流落街頭的邁克爾。

從此,邁克爾便有了媽媽,也有了家。

電影《弱點》裡,愛之教育背後隱藏的五層社會需求

他再也不用擔心今天能吃什麼?是別人剩下的半桶爆米花還是半瓶可口可樂?

今天晚上住在哪兒?是洗衣房還是體育館?住在哪個街區比較安全呢?

他終於告別了朝不保夕,風餐露宿的日子,他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床,自己的房間,自己的小卡車,以及自己安全的家。

生理需求與安全需求獲得極大滿足,這是尋夢之旅的起點。

02、“愛與歸屬”需求得到回應,逐漸融化邁克爾心中的堅冰


電影《弱點》裡,愛之教育背後隱藏的五層社會需求

邁克爾從小看慣了施與受,習慣了那些帶著憐憫的給予,他習慣逃避和躲藏,於是,他成為了“逃跑者邁克爾”。但是,只有這一次,他選擇成為家庭的一份子,因為他第一次獲得了平等的愛,尊重的愛。

弟弟肖恩會在別人嘲笑他“Big Michael”的時候,叫他“Hey, my big brother”;妹妹柯林斯從不在意別人的打量的目光;父親會耐心給他講述“輕騎旅向前衝”這首關於勇氣的詩句,鼓勵他勇往向前;安妮會把他的照片印製在聖誕卡片上,告訴他“記住,你是這個家庭的一份子”。

電影《弱點》裡,愛之教育背後隱藏的五層社會需求

還記得影片中,安妮和邁克爾關於選擇大學時候的對話。彼時,邁克爾因驚人的運動天賦被評定為五星潛力高中畢業生,一眾名校都向他提供了獎學金。

電影《弱點》裡,愛之教育背後隱藏的五層社會需求

那一刻,邁克爾心中的堅冰悄然融化。

電影《弱點》裡,愛之教育背後隱藏的五層社會需求

因此,當安妮問他“你願意成為這個家庭的一份子嗎?”

他會說,“難道不是已經是了嗎?”

他終於找到了愛與歸屬,一路走來,似乎所有的疲憊和悲傷都變得無足輕重,只有一種美好而安心的心緒,在溫馨的暮色中瀰漫開來。

03、自我實現需求被激發,於是開啟了尋夢之旅


電影《弱點》裡,愛之教育背後隱藏的五層社會需求

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以及尊重需求依次被滿足後,邁克爾的自我實現需求被激發,他找到了自己的奮鬥方向——考入大學,成為一名橄欖球運動員。

但這,這並非易事。

邁克爾進入校橄欖球隊後,由於超於常人的心理防禦,他不懂得攻擊,也不敢攻擊,一直無法進入狀態。他根本不理解這項運動,也不明白左內邊鋒的職責。

安妮的話,讓他醍醐灌頂。

電影《弱點》裡,愛之教育背後隱藏的五層社會需求

真正理解並付諸實踐,是在高校對決中,面對對手的欺辱,教練說:“去你XXX,誰欺負他!就是欺負我!我會像保護兒子一樣保護他! ”

電影《弱點》裡,愛之教育背後隱藏的五層社會需求

那一刻,他釋然了,眼裡泛著淚光,心中一腔熱血,他原諒了生活給予他的所有刁難與不公。

從那天起,他真正告別了悲傷,開啟了追夢之旅。

他開始了逆襲人生,他的學習平均成績奇蹟般地從0.6提高到了2.67,成為五星級優秀畢業生;在橄欖球賽場上的表現尤為出色,成為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選秀狀元。

那個曾經被稱為懦弱內向的“Big Michael ”不憚於談論勇氣與榮耀。他說:

電影《弱點》裡,愛之教育背後隱藏的五層社會需求

他不僅找到了勇氣,也明白了勇氣之所向,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以及尊重需求被滿足後,邁克爾的自我實現需求終於被激發,開始走上了真正的尋夢之旅。

電影《弱點》裡,愛之教育背後隱藏的五層社會需求


電影《弱點》裡,愛之教育背後隱藏的五層社會需求

經歷了缺愛的童年時期,遇見愛的少年時期,心中的高牆已然坍塌,堅冰已然融化,從此,他知道怎樣去愛,怎樣去治癒自己,怎樣從容的面對生活,怎樣為了夢想去努力。

事實上陶西一家引導邁克爾走上追夢之旅,這一“愛的教育”完全契合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我將以電影《弱點》為例,探究“愛的教育”背後隱藏的五層需求:

01、滿足生理需求

水、食物、充足的睡眠這是維持我們生存所必須的需求。當生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我們的意識會被飢餓控制,從而丟失掉其他所有需求,因此生理需求是一切的起點。安妮結束了邁克爾朝不保夕,風餐露宿的日子,滿足了他的生理需求和生存需要,這是邁克爾尋夢之旅的起點。

02、滿足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不僅包括為他提供安全的庇護環境,更包括“安全的心靈庇護所”,這是僅次於水,食物,空氣維持生命需要的第二需求。

電影《弱點》裡,愛之教育背後隱藏的五層社會需求

一旦缺乏安全感,內心的安全需求沒有被滿足,會怎樣?遇見陶西一家之前的邁克爾就是典型。

  • 怕麻煩別人,總是故作堅強。
  • 對於未知有很深的恐懼,習慣性逃避。
  • 討好型人格。

那麼,如何治癒受傷的安全感?在兒童心理學家吉諾特的《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書中,他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案。

於父母而言:

  • 要用實際行動告訴他,永遠不會拋棄他。安妮將邁克爾照片印製在聖誕賀卡上,申請成為邁克爾的法定監護人,正是用實際行動給邁克爾最堅實的安全感。
  • 要給予尊重。我們可以在理解和接納的基礎上,讓他有獨立的空間、給他支配時間的自主權、尊重他的選擇,正如安妮所說“這是你的人生,這將由你決定。”

於自身而言:

  • 學會接納自我。當你接納了真實的自我,才會心中坦然,才能接納世界上的一切,內心的恐懼將會慢慢淡化。邁克爾從一開始不願意接納自己,到後來到逐漸認清自己的位置,我是這個家庭的一份子,我也是球隊的一份子,不就是接納自我的過程嗎?
  • 學會給予,因為安全感源於給予。如果總是想要從別人那裡獲取,就會忐忑不安。當你去付出,去給予,就會感到踏實和安心,因為安全感是給予出來的,而不是向外求索來的。

03、回應“愛與歸屬”的需求

愛與歸屬的需求指的是友情、愛情性親密等情感需要。在滿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後,我們會渴望建立一種社會聯結和情感聯繫,希望在社會和家庭中有一個自己的位置。如何回應愛與歸屬的需求?

  • 學會傾聽。傾聽是愛的表達,也是理解的前提。安妮在與邁克爾相處的過程中,她從一個強勢的媽媽變成一個學會傾聽的朋友,她說“不是我改變了他,而是他改變了我”,正是在傾聽邁克爾的想法過程中她也在慢慢修正自己。
  • 學會換位思考。用對方的眼睛去觀察、去分析、去思考、去感受,去接納,去理解他的所思所想和所需,在真誠的溝通交流中,探索內心深處更多維度的力量,滋養彼此。

04、滿足尊重的需求

尊重的需要包括能滿足他人對自己的認可以及自我認可的一切需要,包括自信、自尊、自豪等等。

如何滿足尊重需求?邁克爾努力超越自我,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獲得尊重的同事提升自尊,從“被守護者”轉變為“守護者”,事實上就是重塑自尊並獲得尊重的過程。法國精神科醫生弗雷德裡克所著的《醫治受傷的自信》一書中也提出過具有實操性的方法。

  • 重塑自尊。自尊是尊重的底層和基礎,如何提升自我價值感從而重塑自尊?弗雷德裡克提到五個方法:建立正面反饋機制、允許自己失敗、先滿足自己的需求、有餘力再滿足別人的需求、允許別人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 行動起來,代入良性循環。提升自我價值的良性良性循環:做自己喜歡並擅長的事情,更容易獲得成功;也正因為獲得成功,便形成更強的動力和信心,如此循環往復,形成提升良性循環。

05、激發自我實現需求

馬斯洛曾提到,只有1%-2%的人才能達到自我實現需求,達到需求層次頂端的人被稱為“自我實現者”,他們的人格將會得到充分發展。如何成為“自我實現者”?馬斯洛在《自我實現及其超越》中給出了幾條途徑。

  • 減少自我關注,專注投身事業中。
  • 要做成長的選擇,而不是畏縮不前的選擇。
  • 傾聽內心呼喚,敢於與眾不同,面對真實自己。
  • 持續進步,充分發揮個人潛能。
  • 識別防禦心理,有勇氣放棄這種防禦機制。

邁克爾的追夢之旅,就生動詮釋自我實現的關鍵——專注、選擇、真實、持續進步、擁有勇氣。

他在肖恩的幫助下不斷專注

練習,在人生的重大選擇不再逃避、敢於面對陰影裡真實的自己、持續不斷向目標前進、為了最終的榮耀擁有奮力向前的勇氣。

不因被曲解而改變初衷,不因冷落而懷疑信念,亦不曾因自我懷疑而放慢腳步,全力以赴,沐光而生。

我想,這就是自我實現者應該成為的樣子。

電影《弱點》裡,愛之教育背後隱藏的五層社會需求


電影《弱點》裡,愛之教育背後隱藏的五層社會需求

遇見了愛,遇見了全新的自己,而後開啟了一段全新的旅程。他們用愛的教育點亮邁克爾前行之路,這讓我想到雅斯·貝爾斯關於教育本質的探討。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

在我看來,陶西一家引導邁克爾走上尋夢之旅的過程也是如此,這是一場“愛的教育”,他們逐漸用愛填補了邁克爾的心理盲區,從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尊重需求到自我實現逐一滿足了邁克爾需求層次,最終開啟了他自我實現的尋夢之旅。

正如蘇格拉底所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而愛的教育,是點亮愛與希望的火焰,照亮孩子心中的夢想。


謝謝讀到這裡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