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認定!青海這4縣要掛上"國字號"招牌了!你的家鄉有福啦!

由中國國土經濟學會推選的

百佳深呼吸小城”入圍名單發佈

國內有200個小城,被國家看上了!


啥是中國深呼吸小城?

首先就是空氣比較新鮮,

適於“避霾旅遊”的縣域、縣級市,

其次要山清水秀,

在這裡睜開眼睛就是一種享受!

剛剛認定!青海這4縣要掛上


評選的指標


● 森林、城鄉綠地、草原、溼地等綜合植被覆蓋率及所產生的含水、養土、吸塵、降霾、固碳、增氧能力較高;

● 歷史年度、環境現狀、未來預期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較高;

● 城鄉旅居戶外活動區域空氣負氧離子含量較高;

● 主要景觀區綠色度、舒適度、美感度較高;

● 黨委政府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與低碳發展推動力度較高以及全境範圍灰霾災害天氣影響較低。


哇塞~

這樣的地方簡直就是人間天堂啊!

那咱青海有這樣的地方嗎?

這個必須有!

好山好水好風光啊!

青海就有4縣上榜入圍啦!


趕緊看看有沒有你們的家鄉?


1


互助縣


剛剛認定!青海這4縣要掛上

互助土族自治縣是青海省海東市下轄縣,位於青海省東部、海東市北部,北倚祁連山脈達坂山,與海北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相接,東北與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和永登縣毗鄰,東南與市政府樂都區接壤,南以湟水為界,與平安區相望,西靠西寧市大通縣,西南與省會西寧市城東區、城北區相接。縣境南北寬約64公里,東西長86公里,總面積3423.9平方公里。縣境內無湖泊,有大小天然河流8條,均屬黃河流域、湟水水系,全長2895公里,大板山脈的青石嶺自西北向東南貫穿全境,把全縣自然地分為兩大地形單元。


入圍理由


北山國家森林公園

剛剛認定!青海這4縣要掛上

北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東北部,海拔2100—4308米,公園總面積1127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64.3%,森林蓄積量428.86萬立方米。1992年被原林業部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主要景點有:十二盤坡、湖勒天池、老虎口、妖魔洞、擎天一柱、龍尾山等。被譽為青海高原上的風光明珠植物王國和天然動物園。

南門峽景區

剛剛認定!青海這4縣要掛上

南門峽景區位於互助土族自治縣縣城北部15公里處。景區內東西兩山對峙,主要景點有石天門、二郎神拴馬樁、庫區風光等。

白馬寺

剛剛認定!青海這4縣要掛上


白馬寺始建於公元十世紀末(藏傳佛教後弘期),位於互助土族自治縣紅崖子溝鄉白馬寺村,1959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總面積4516平方米,全寺由居於半山崖的經堂、僧舍、石窟、金剛佛像、和大佛塔組成。後經清代、民國、文革三次被毀。1980年8月17日該重新得互開放,陸續修建了經堂、僧舍,吸引著很多各地的香客和遊客。主要景觀有大經堂、金剛亭、金剛崖、金剛佛像、湟水河風光等。

佑寧寺

剛剛認定!青海這4縣要掛上

佑寧寺被譽為“湟北諸寺院之母”,距縣城威遠鎮以東35公里的五十鄉寺灘村。始建於明朝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原轄寺院49處,有活佛20多位。由於佑寧寺名僧輩出,加之章嘉等五大活佛的宗教地位甚高,它在歷史上的規模,影響曾一度超過塔爾寺,清康熙年間,佑寧寺達到鼎盛時期,有大小經堂 、僧舍、昂欠等2000多個院落,僧侶7000餘人。並設有顯宗、密宗、時輪、醫明四大學院,是著名的藏傳佛教寺院之一。

卻藏寺

剛剛認定!青海這4縣要掛上

卻藏寺始建於清順治六年(1649年),寺主二世卻藏活佛是清朝在青海宗教界最早敕封的呼圖克圖之一。

五峰寺

剛剛認定!青海這4縣要掛上


五峰寺始建於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為中國古典廟宇建築,屬道教寺院。在清代被列為“西寧八景之一”。主要景點有三林(松樹林、樺樹林、楊樹林)、三泉(澄花泉、裂口泉、隱泉)、三洞(黑虎洞、無量洞、三清洞)。


2


瑪沁縣


剛剛認定!青海這4縣要掛上

瑪沁縣地處青海省東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東北部,系國家級“三江源”生態保護區。全縣2009年總面積1.34萬平方公里,其中草場面積1763.62萬畝,可利用草場面積1628.01萬畝,佔草場面積的92.3%,屬典型的高原山地類型,平均海拔4100米以上。現轄6鄉2鎮35個行政村、96個牧業合作社。


入圍理由


阿尼瑪卿峰

剛剛認定!青海這4縣要掛上


阿尼瑪卿峰,又稱瑪積雪或瑪卿崗日,是崑崙山系支脈阿尼瑪卿山的主峰,位於瑪沁縣西北部,距大武鎮86公里,有簡易公路直達山下,是國家對外開放的山峰之一。

拉加寺

剛剛認定!青海這4縣要掛上


拉加寺位於瑪沁縣東北部黃河北岸的拉加鄉阿尼群貢(意為:大鵬展翅)山下,坐東向西,面臨黃河,前有1986年建成的黃河大橋可通彼岸。距州府大武鎮76公里。

白塔

剛剛認定!青海這4縣要掛上


白塔坐落於雪山鄉陰柯河交匯處,海拔3650米。白塔背面的殿堂內,四周牆壁繪有壁畫(唐卡),介紹阿尼瑪卿雪山的神話傳說。

阿尼格託神山

剛剛認定!青海這4縣要掛上


位於軍功鄉曲哇牧委會。阿尼格託獨立於群山環抱之中,高高凸起,垂直高差200餘米。東南北三面懸崖峭壁間分佈著10多個巖洞,是曲哇部落始祖普濟法師修煉參禪之地。半山腰有神仙洞,洞內幻境無窮。傳說幾進去者有去無回,當地藏族群眾在洞口擺有神龕封堵,佛教信徒圍山朝拜。

洋玉原始森林

剛剛認定!青海這4縣要掛上


主要分佈於拉加、大武、東傾溝、雪山鄉的黃河南岸及各支流河谷地帶,林地面積約799平方公里。森林中生長著青海雲彬、祁連圓柏、白樺、青楊、高原柳、沙棘等樹種600餘種牧草、野生藥材,還有白唇鹿,香獐等數十種珍稀動物。林區近地點沿格曲河向北距離大武鎮35公里,公路直達林區。


3


祁連縣


剛剛認定!青海這4縣要掛上


“祁連”系匈奴語,匈奴呼天為“祁連”,祁連山即“天山”之意。祁連縣因地處祁連山中段腹地而得名,隸屬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北鄰古絲綢之路的首要通道甘肅河西走廊,故有青海“北大門”之稱。祁連縣國土面積1.4萬平方公里,佔全州國土總面積的41%。轄4鄉3鎮45個行政村,截止2013年,總人口5萬人,有漢、藏、蒙、回等15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79.2%。境內平均海拔3169米,縣城海拔2787米,年平均氣溫1℃,年降水量約在420毫米之間,屬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祁連是青海省重要的資源富集地區。全縣共有草原1764萬畝,是青海省畜牧業基地,有藏系羊、犛牛、阿柔馬等各類牲畜117.5萬頭只匹,年產牛羊肉1萬餘噸、祁連大白毛1300餘噸。礦產資源多樣,號稱“中國的烏拉爾”,是全省資源開發的重點縣。


入圍理由


祁連黑河大峽谷

剛剛認定!青海這4縣要掛上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黑河大峽谷。全長800多公里的黑河大峽谷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其中有70公里屬“無人區”。峽谷內有冰川800處,分佈面積超過300平方公里。穿越峽谷的黑河是中國第二大內陸河,流經青海、甘肅、內蒙古三省區,被譽為“河西走廊的母親河”。憑藉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氣候因素,黑河大峽谷內的高原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是旅遊探險的理想去處。

卓爾山

剛剛認定!青海這4縣要掛上


卓爾山屬於丹霞地貌,由紅色砂岩、礫岩組成。藏語稱為"宗穆瑪釉瑪",意為美麗的紅潤皇后。卓爾山景區項目建設地位於祁連縣八寶鎮,緊靠八寶河與藏區神山阿咪東索(牛心山)隔河相望。站在卓兒山頂視野極度開闊,四周沒有任何遮攔,山對面是一山盡覽四季景色的牛心山,左右兩側分別是拉洞峽和白楊溝風景區,背面是連綿起伏的祁連山,山腳下滔滔八寶河像一條白色的哈達環繞在縣城周邊……傳說中卓爾山與祁連的鎮山之山--阿咪東索(牛心山)是一對情深意重的情侶,默默守候在八寶河兩岸,共同護佑著祁連的山山水水。

祁連山草原

剛剛認定!青海這4縣要掛上


祁連山的平均山脈海拔在4000米~5000米之間,高山積雪形成的碩長而寬闊的冰川地貌奇麗壯觀。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地方,稱為雪線,一般而言,冰天雪地,萬物絕跡。然而,祁連山的雪線之上,常常會出現逆反的生物奇觀。在淺雪的山層之中,有名為雪山草甸植物的蘑菇狀蠶綴,還有珍貴的藥材——高山雪蓮,以及一種生長在風蝕的岩石下的雪山草。因此,雪蓮、蠶綴、雪山草又合稱為祁連山雪線上的“歲寒三友”。祁連山草原,它的代表大馬營草原在焉支山和祁連山之間的盆地中。每年7、8月間,與草原相接的祁連山依舊銀裝素裹,而草原上卻碧波萬頃,馬、牛、羊群點綴其中,山丹軍馬場就建在這裡。


4


循化縣


剛剛認定!青海這4縣要掛上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地處青藏高原邊緣地帶,南高北低,四面環山,山谷相間,氣流回升,年平均氣溫8.7℃,近十年隨著全球氣溫升高,年平均氣溫9℃以上。夏無酷暑,冬無甚寒。平均海拔2200米,是青海省海拔較低的地區之一。河谷地區平均海拔1850米。黃河流經其中79公里,國家級大型電站公伯峽、積石峽電站均在縣境兩峽的東端。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達天池為重點的自然地理,人文景觀內涵豐富,民族風情十分獨特,是全省旅遊最佳地區之一。


入圍理由


古遺址

剛剛認定!青海這4縣要掛上


(1)紅土嘴子遺址;位於白莊鄉米牙亥村西至朱格村之間。出土石斧、石錘、石杯等新石器時代遺物,內涵豐富,是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遺址。說明距今5000多年前循化地區就有原始居民定居。1988年9月,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倉庫遺址,位於查汗都斯鄉黃河南岸第一臺地,是一處新石器、青銅器時代的馬家窯卡約文化類型居住遺址。距今有4500年至3000年的歷史。1986年5月,被列為省級重點保護單位。

(3)張尕遺址,位於白莊鄉張尕村北。是一處新石器、青銅器時代馬家窯類型居住遺址。1986年5月,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喬日當遺址,位於文都鄉拉雄村東山嘴,出土有灶、彩陶罐、陶片等物,是新石器時代馬家窯、半山類型文化遺址。1987年6月,列入縣級重點保護單位。

古墓地

剛剛認定!青海這4縣要掛上


(1)棺材溝墓地,位於街子鄉古及來村山根,墓葬有被盜掘現象,地面有陶片。一是處青銅器時代馬廠類型和卡約文化類型墓地。1986年5月,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加瑪山墓地,位於積石鎮沙壩塘村西第一臺地。是5座連接的墳墓,顯露有墓葬人骨,陶片。是一處青銅器時代卡約文化類型墓地。1986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蘇呼撒墓地,位於白莊鄉蘇呼撒村。先後發掘218座,出土文物1700餘件,其中彩陶佔60%,主要有雙耳彩陶罐、盆、碗、甕棺、銅泡、石紡輪等。是一處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和青銅器時代卡約文化複合墓葬群。

(4)阿哈特拉墓地,位於街子鄉託隆都村南阿哈特拉山。1981年,考古發掘墓葬217座,出土文物1300餘件,殉葬品多以青銅器為主,石器較少,銅器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陶器多為雙耳罐,製作工藝粗糙簡單。屬卡約文化,但有差別,為此定名為卡約文化阿哈特拉類型墓地,為循化土著文化。

古城

剛剛認定!青海這4縣要掛上


(1)科哇古城,位於白莊鄉下張尕村南,在夕昌河與道幃河交匯的三角地帶。城周長約1000米,城內曾出土刻有“大唐貞觀××年”紀年門限,宋代“大觀通寶”錢幣和唐宋時期磚、瓦、陶片等遺物。為唐代所建。《循化縣風土概況調查大綱》稱:南北朝以及唐宋時韃子所據之地。古史料稱:為唐朝時的米州、米川縣地。1988年9月,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文都古城,位於文都、中庫匯合處,西北岸臺地上,分內外二城,城門東向有甕城,城內西部較高,地面散佈有大量磚、瓦,以及綠色琉璃瓦片,採集有刻畫紋陶罐、壺殘片和四系罐殘片。內外二城建於不同時期,外城建築年代早於內城,為宋代所建。《循化縣風土概況調查大綱》稱:南北朝以及唐宋時韃子所據之地。1988年9月,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另外,還有古什群山城,古什群古城、積石峽乙賽日古城,起臺堡黑城,起臺堡古城,張沙古城和清朝循化城。

古建築

剛剛認定!青海這4縣要掛上


孟達大莊清真寺。始建於明代中期,迄今已有450多年的歷史。初建時木才用於鄰近的孟達原始森林,磚瓦構件就地燒製。在清朝時曾多次重建或擴建。這座古老而完整的清真寺,規模宏大,佈局嚴謹,結構獨特,雕樑畫棟,設計靈巧,磚木雕飾工藝精緻,獨具匠心。全寺由禮拜殿、喚禮樓、南北配方,兩座牌坊門影壁、拱北、沐浴室組成,佔地面積1344平方米,建築面積992平方米。是明、清朝遺存中國形式的清真寺之一,是古建築瑰寶,是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觀。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從它的建築藝術和風格中可以窺見,撒拉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與各民族長期相往,唇齒相依,共同發展,創造出輝煌的文化遺產。1986年5月,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碑

剛剛認定!青海這4縣要掛上


(1)積石關護林碑,立於光緒八年(1882年),原立於積石關,現保存於孟達鄉木廠村清真寺內,高160釐米,寬73釐米,厚34釐米。碑文豎楷書17行,字體工整秀麗,共384字。

(2)查加工水利章程碑,立於光緒十二年(1886年)。原立於循化廳署頭門,1958年,被遷至化隆縣烈士陵園後置放至今。高2米,寬1米,厚20釐米,碑文斷殘,無上下款,只688字,缺30字,碑文後列有各工“頭人、軍功”17人署名。

(3)大理院水章判案碑,此碑由草灘壩眾人立於民國11年(1922年),現藏於積石鎮草灘壩清真寺,保護完整。高2.4米,寬0.76米,厚0.22米。中部陰刻“鐵案如山”字,碑文陰刻楷書,書寫字體清晰可認,共有511字,其中16字風化脫落,無法辨認。

(4)循化查加溝剿匪殉難革命烈士紀念碑。1955年,循化縣各族人民為永世紀念1949年查加剿匪殉難革命烈士,特於縣城東部修建陵園,遷葬忠骨,並立碑,以慰革命烈士英靈。

(5)循化縣平叛殉難烈士紀念碑,1958年6月立於烈士陵園。用花崗岩石鑿成。正面陰刻中共循化縣委、縣人民政府委員會碑文和為紀念1958年平息反革命武裝叛亂中英勇殺敵、光榮殉難的15名革命烈士姓名,用楷書撰寫565字。

烈士紀念塔

(1)烈士陵園紀念塔,立於縣城東烈士陵園,1955年7月竣工。陰刻有中共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青海省軍區、中共循化縣委、縣人民委員會題詞。

(2)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烈士紀念塔,位於縣城西25公里的贊卜戶村南,1987年竣工。為紀念西路軍烈士而建。鑲嵌有省人民政府、青海省軍區、中共循化縣委、縣人民政府題詞。塔座後面有碑文。1990年省人民政府列為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3)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兵團二軍搶渡黃河殉難烈士紀念塔。位於縣城西北6公里,循化黃河大橋北端。1989年1月竣工。前後左右,鐫刻中共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中共循化縣委、縣人民政府題詞。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兵團二軍,在1949年8月搶渡黃河向西寧進軍時殉難的革命烈士而建。


不看不知道,


原來咱青海有這麼多

森林覆蓋率高、空氣好的地方!

對此,各位小夥伴們,你們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