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联赛的运作成本远超欧洲联赛,但是究竟培养多少球星

中国正真开始重视青训这事儿(我指的是社会重视)是最近这几年,多方面原因,习喜欢、80后当家长、经济水平上来等等。重视后出成绩可能是10 -15年以后的事儿。我希望从现在开始每一代都比上一代要早退役两三年,很多的机会,更多的上场时间,更多的关注度留给健康系统环境生产出来的球员。足球这东西不可能跳过一代人,所以只能往最大优势代倾斜。我相信韦世豪、张修维这一代保持好,到下一代林良铭一代就会开始崛起(这一代真的好多从小就在外国踢球长大的孩子)。

中超联赛的运作成本远超欧洲联赛,但是究竟培养多少球星

关键只在于究竟培养多少人,只集中资源培养以大赛为目的的国字号已经被历史证明是行不通的了,也不符合全民参与的时代要求。那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更多的人了。政府足协负责学校和社区的业余足球,在金字塔底。职业俱乐部负责挑出他们当中的佼佼者进一步加工,在金字塔尖。俱乐部踢联赛赚钱后投资青训,出了好球员既可充实实力又可以卖了继续赚钱,这是所有足球发达国家的共同体制,毫无疑问的良性循环。

中超联赛的运作成本远超欧洲联赛,但是究竟培养多少球星

既然如此,我们为何始终不致力于建立这样的循环,还要在初尝甜头的时候加以破坏呢?以上已经说过每队三个青训的揠苗助长并无助于从整体上提高这批球员的能力,而破坏了联赛的含金量更是直接降低了各队的盈利,使得俱乐部更没有了投入青训的意愿,足协冤枉在哪里?商人就是以逐利为本,投资球队就是要出成绩。现实不正是土豪球队斥巨资把好端端在留洋的小球员买回来了吗?再下去林良铭回国也快了,这样对球员本人真的比留洋收获大?

中超联赛的运作成本远超欧洲联赛,但是究竟培养多少球星

我们不要强求投资人都像宋卫平一样有情怀有觉悟,事实上也确实不可能。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必须把市场建立起来,让这些生意人实实在在看到投资青训的这个良性循环和能够赚到的真金白银,才会有人自觉自愿且长期的做这件事。其实足协近年来已经在开展社区和校园的足球推广以及各地青少年足校的赛事改革了,不是没作为,这一点我们不会视而不见。

中超联赛的运作成本远超欧洲联赛,但是究竟培养多少球星

从最早国家二队参加联赛,到后来的健力宝集体留学,太多的事实已经反复证明把精心培养某一批年轻球员并不会给中国足球造就一个光明的未来,如今的U23新政也只是重蹈覆辙而已。从职业到业余各级别联赛的完善框架和盈利模式一天不建立起来,进步发展都只是空谈。欧洲那么多先进国家的成熟体系放在那里让你学习,却不知大家要在所谓特殊国情里躲到什么时候才肯醒。如果说成体系的预备队联赛模式(英超、意甲)或者预备队可参加低级别联赛模式(西甲、德甲)在中国有什么困难的话,就是中国地大,联赛的运作成本远超欧洲。只有这么一点需要足协动动脑子,其实也不是问题,咱有钱,可就是足协不愿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